美媒重排NBA歷史前15,科比無緣前10,究竟為何?

美國著名籃球媒體BR日前重新評選了NBA歷史前15球星,關於這份榜單,我想說的是:

美媒重排NBA歷史前15,科比無緣前10,究竟為何?

濃眉為什麼被稱為“美國之子”?就是因為高階數據足夠優秀,歷史前五前三的那種水平,保羅為什麼無冠卻能穩壓納、哈登、威少和基德?就是高階數據足夠優秀。上將高階數據也是拔尖水準,所以這次排在了大夢前面。

美媒重排NBA歷史前15,科比無緣前10,究竟為何?


我不為科比說話,雖然我是科密,但我同時喜歡詹姆斯庫裡杜蘭特,有時偶爾還會黑兩句科比老詹,所以也不細究這個排名如何。

但我想說,做數據模型的,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最近那個“籃圈即是原點”就是這樣的。數據模型好不好?很好,很科學,很客觀,但是他們往往陷入一個怪圈,做數據模型出來結果後,他們往往會極力找各種證據去佐證他們得數據模型正確,久而久之,大家覺得確實是這麼回事。

比如,高階防守數據證明,克萊防守不好,拖後腿,他們會說,克萊防守學院派,中規中矩,碰到歐文這種巨星球一個防不住,或者是哪個關鍵球沒防住,他們挑這種細枝末節來作證。其實克萊防守如何看球的都知道。倫納德季後賽防高階守數據不行,他們會說拖球隊後腿,其實你問問,聯盟有哪個人敢單打小卡,除了勒布朗杜蘭特,上賽季字母哥那麼厲害單打倫納德什麼結果沒看到嗎?

美媒重排NBA歷史前15,科比無緣前10,究竟為何?


做數據模型的,因為本身數據確實很科學,所以做出來的其實並不會有多大偏差,比如科比前十和十幾,貌似也就差個幾名,所以說起來也並不是很過分。但是過於迷信數據不可取,容易陷入怪圈,畢竟籃球比賽,籃球比賽,看的是激情拼搏,看的是一招一式,看的是戰術技術,而不是冷冰冰的數據。這種用結論推導過程的做法不太好。

上將高階數據也很無敵,但是交手被大夢打成啥了,有美國老球迷現場看完比賽後,還說以前以為是一個層次的,後來發現根本是兩個層面的球員,就這樣,上將排在了大夢前面,所以排名看看就好了。

數據模型本身是極其科學的判別手段,比球員基礎得分籃板助攻數據更加可靠,比如庫裡2016年場面上很牛,再一看高階數據也確實很牛,這就很客觀。

美媒重排NBA歷史前15,科比無緣前10,究竟為何?



但是往往有反應不出來的東西,比如倫納德兩個Dpoy前期,有不信邪的還是要單挑倫納德,好多小後衛秀運球,那就斷你唄,斷了後高階數據不就上去了嗎?後來防守那麼厲害後,沒人敢單挑他,沒人打他,他的防守數據下降,高階評價怎麼會高?都去打他隊友了。

再比如奧尼爾,防守榮譽比起來起來防守不如鄧肯加內特,但是你問問那些鋒衛搖擺人,麥迪科比詹姆斯,要進去隔扣奧尼爾還是鄧肯加內特?再加上奧尼爾心眼小,放過話“誰敢進來我就兇狠的拉下來”,這種內線防守威懾力,本身就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對方的進攻策略,對方只能投籃,或把他拉出來。但是,這點高階數據體現不出來,因為沒人敢在他面前出手了,沒有蓋帽數據。

美媒重排NBA歷史前15,科比無緣前10,究竟為何?


所以,只能說效率高,命中率好,失誤少的球員確實深得高階數據青睞。十年前我就說科比麥迪這批人打球會被韋德詹姆斯超越,因為快攻真的是一項高效的技能,但是那個時代走過來的鋒衛搖擺人,接了喬丹接班人的稱號,持球陣地單挑在他們看來是骨子裡的理所當然,所以更先進更高效的是詹韋,而現在庫裡明顯比詹韋還要劃時代。

其實評價球員還要看時代,有時候是整個時代的原因,而不能僅僅歸結到這個球員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