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疫”錄:按下“暫停鍵”不改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大勢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一季度經濟成績單17日出爐。在大量經濟活動因防疫需要按下“暫停鍵”的情況下,首季中國GDP同比下降6.8%。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直言,面對疫情,中國採取了強有力防控措施,在較短時間內比較好地控制住疫情傳播,減少了數以百萬計的感染者,挽救了大量同胞生命,當然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暫經濟代價。

同時,隨著疫情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蔓延擴散,全球跨境投資、貨物貿易、人員往來大幅減少,中國亦難獨善其身。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向記者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為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經濟衰退。這些影響將通過外貿、跨境投資、金融市場、情緒預期等渠道傳導至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IMF上述預測中,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1.2%,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有的正增長國家之一,明年更高達9.2%。這顯示出外界依然對中國經濟較快擺脫疫情影響、保持長期向好態勢抱有信心。分析人士認為,其中至少有三重原因。

其一,中國產業體系優勢並未因疫情而“傷筋動骨”。

毛盛勇稱,中國產業生產能力強大,配套設施有較強優勢,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同時,這種能力不僅沒有受到疫情衝擊,而且還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

自疫情暴發以來,無論醫療防護物資,民眾生活必需的水電燃氣等綜合保障,還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鋼鐵、化工、交通等基礎產業,在中國均未曾停止運轉。例如,一季度中國基礎原材料產業依然保持增長。天然氣、無紡布、化學藥品原藥、原油、十種有色金屬、乙烯和粗鋼產量分別增長9.1%、6.1%、4.5%、2.4%、2.1%、1.3%和1.2%。

其二,新動能快速成長和經濟轉型升級步伐繼續邁進。

儘管部分傳統消費和產業受到嚴重衝擊,但壓力之下也孕育著巨大潛力和機遇。線上消費和智能經濟的爆發式增長就對沖了部分負面影響,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新空間。

一季度,在整體消費下滑背景下,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逾1.8萬億元人民幣,逆勢增長5.9%。與此同時,生鮮電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新模式新服務快速擴張。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大幅增長13.2%。

其三,充足政策工具將為後三季經濟增長“逆襲”蓄力。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較高的政策舉措。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突出民生支出和減稅降費,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國家發改委此前已明確,還將適時推動相關儲備政策出臺實施,加大政策對沖力度。

“對於經濟增速的預判,一個重要變量是政策力度。”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指出,從基本面上看,中國仍有很大發展潛力,如城鎮化水平不高、區域經濟一體化快速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有很大空間等。如果政策力度明顯加大,對2020年經濟增長就不必悲觀。

事實上,隨著疫情防控成效顯現,復工復產進度加快推進,3月份中國包括工業、服務業、投資、社零和進出口在內的主要指標降幅已大幅度收窄,經濟“重啟”之勢明顯。

溫彬認為,中國經濟仍具有較大增長潛力和空間,下階段要著力推動投資項目開工復產,促進傳統消費加快回補,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同時大力推動新基建、新消費、新投資等新模式、新需求發展,為經濟增添新動力。預計二季度中國經濟延續改善趨勢,下半年GDP增速將明顯回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