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為機 深挖服務貿易增長潛能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貿易格局都產生了重大影響。2019年全球貨物貿易總額下降0.1%,貨物出口額下降了3%,但服務出口額增長了2%。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預測,受全球疫情影響,2020年世界貿易額將下降13%~32%。從短期來看,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承受了不少壓力和挑戰,但從長期來看,中國服務貿易將加速結構調整,朝著更高質量的發展方向闊步前行。

具體影響各異

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受直接影響。疫情使多國採取人員限行等措施,引發了國際國內交通阻斷,出行人數銳減會影響運輸服務中的客運服務;建築服務相關部門也因人員流動受限蒙受損失。結合供需因素來看,傳統服務貿易會直接受到疫情帶來的衝擊。

與製造業密切相關的服務貿易領域受影響較大。受疫情防控工廠停工影響,相關企業訂單無法正常交付,從而影響多數與製造業密切相關的維護與維修服務貿易、加工服務貿易等領域。

新興服務貿易領域受影響較小。金融、保險、信息技術、其他商業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等新興服務貿易大多呈現“零接觸”特徵,受疫情隔離防控措施的衝擊較小,且可以進行線上替代,例如在線影視等服務。並且,知識產權使用費等部分新興服務為長期訂單,需求較為穩定。據商務部最新數據,2020年1-2月,中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展示了較強的抗衝擊能力,進出口額達2765.7億元,逆勢增長1個百分點,佔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37.4%,提升4.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1591.8億元,增長5%,佔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達57.9%,提高6.1個百分點;進口額1173.9億元,下降4%,佔服務進口總額的比重為25.2%,上升2.8個百分點。

初步判斷,在疫情影響下,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將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疫情對服務貿易的影響要高於貨物貿易。一方面,疫情對中國服務貿易產生衝擊的時間較早。相關國家對中國旅行人員採取的限制措施客觀上限制了服務進口。3月中旬以來,隨著疫情在多國升級,大多數國家都採取了邊境管制和旅行限制措施,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國各類服務貿易的影響,尤其是與人員跨境移動相關的旅行服務貿易幾近中斷。在貨物貿易領域,海外疫情未使國際供應鏈完全中斷。疫情結束後,中國貨物貿易企業可能出現對外“補出口”現象,同時疊加中國政府逆週期調節政策效應,也會刺激貨物進口增速大幅反彈。相較而言,受疫情影響的服務貿易損失很難彌補。

對服務貿易進口影響大於出口。現階段,中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結構尚處於逆差階段。據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2019年,中國服務出口2419.91億美元,佔服務與貨物出口總額比重為8.98%;服務進口5014.01億美元,佔服務與貨物進口總額比重為20.43%。且服務進口中與人員跨境移動緊密相關的旅行服務進口占比更大,其所受疫情影響也更大。因此,初步估計此次疫情對服務進口的衝擊要大於出口。

對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服務貿易的影響要高於對發展中國家。從區域結構來看,中國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日本三個發達經濟體,中國同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金額佔比偏低。據OECD最新數據,2018年中國對美國、歐盟、日本的服務進口額分別為571.4億美元、611.9億美元、260.7億美元,合計佔中國服務進口總額比重的27.51%;出口額分別為183.41億美元、111.36億美元、375.99億美元,合計佔比28.83%。截至目前,歐美髮達國家是當前疫情較為集中的地區,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積極統籌應對

當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加快推進中國服務貿易恢復發展,要善於化危為機,大力發展疫情催生的服務貿易新業態。

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服務貿易企業的政策紓困力度。一方面,要通過減免房租、延長社會保險繳費期、返還部分失業保險金等,降低企業固定運營成本;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出臺相關金融財稅政策,如適當下調貸款利率、貼息貸款、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減免城鎮土地使用費等。

做好國內生產性服務進口替代佈局,提升中國製造業的國內增加值。海外供應鏈遭疫情衝擊,很多國際生產性服務進口供應遇阻。中國國內服務業應及時進行產業鏈生產性服務進口替代,在大數據分析、計算機和軟件服務、專業服務、品牌推廣、研發設計等領域加大對國內生產製造企業的投入,提升中國製造業中的生產性服務國內增加值。

充分挖掘知識產權使用費、金融保險、計算機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發展潛力。可考慮增加發達國家醫藥企業在中國的專利授權量、延長藥品專利的保護期限,帶動知識產權使用費的進一步增長。在銀行、信用評級、電子支付、金融資產管理、不良債務、保險、證券、基金管理和期貨服務等領域採購國外優質服務。發揮中國在軟件信息服務領域的優勢,積極承接國外業務,擴大服務出口。在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發展中國數字化在線服務、智慧城市服務、雲計算服務等,挖掘新興服務貿易增長潛力。

鼓勵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積極拓展數字服務貿易。中國應大力促進新基建投資,尤其是投資建設5G基站和運營平臺,為數字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疫情催生了一大批數字服務貿易新業態,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網絡辦公、視頻會議、大數據分析、雲服務等領域發展迅猛。為此,要積極挖掘具有“零接觸”特徵的數字服務貿易潛力。廣泛應用移動互聯技術,開發線上辦公軟件,拓展線上服務貿易範圍。加力研發數字化服務產品,促進數字內容服務貿易的發展。利用好跨境電商平臺作用,發展大數據營銷、電子支付、網絡廣告等數字服務貿易。

精準利用國際疫情防控“時間差”,靈活調整服務貿易市場結構。疫情國際蔓延的“時間差”使各國的疫情防控節奏也呈現“時間差”。中國應精準掌握各國疫情防控動態信息,對於已渡過疫情傳播高峰期、進入低風險階段的國家和地區,可適度擴大服務進出口,並利用好不同國別的疫情結束時間段,逐步有序、有差別地恢復服務貿易。

疫情緩解後適時推動傳統服務貿易恢復發展。當前,要積極支持國際運輸和物流發展,確保國際供應鏈基本穩定。待疫情結束後,應適時制定促進旅行服務的專項行動計劃。屆時,可有針對性地開展來華和出境旅遊宣傳引導工作,加強來華、海外留學信息的發佈與解讀,鼓勵有條件的國內醫院與國外先進醫療機構開展聯合診療救治服務。疫情期間要關注和解決中國海外建築企業困難,疫後要繼續支持中國建築等優勢服務“走出去”,穩定海外建築服務市場。 (作者單位: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 孫銘壕 李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