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被懟成了“大餐”

文:清說


“小菜”被懟成了“大餐”


不就是炒菜嗎?誰不會啊。


當然,炒菜,都會。


但是,廚藝的水平怎樣,那就大有文章了。


一道菜,什麼叫好,什麼叫不好?又如何評判這道菜,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口味不同,眾口難調,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評判標準。


對一道菜來說,不管以什麼樣的標準來評判,“色香味俱全”,自然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的。


缺少了色香味,就不足以是一盤味道十足的美味佳餚。


因為,凡事凡物,都有它的靈魂所在。


儘管是一盤菜,也是如此。至於所烹製的精華,色香味,自然就是菜品的靈魂味道了。


“小菜”被懟成了“大餐”


然而,話又說回來,儘管這道菜色香味一應俱全,大多人都覺得有滋有味。難免還是有吹毛求疵,挑三揀四,雞蛋裡挑骨頭之人。


也就是說,明明被烹飪出來的這道菜,就是純粹的烹飪,可還是有人對這盤菜的湯湯水水,去評頭論足。


甚至對這道菜所選的食材和烹製的用心,都在深究其因。


也難怪,口味各不相同,眾口本就難調。人人心裡都有自己的一杆秤。


在對小菜的評頭論足間,也許有人吃在嘴裡,美在心裡,可嘴上說的,卻是口是心非的。讓人有一種,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孃的感覺。


由此一來,硬生生的把一盤普普通通的家常小菜,懟成了絕頂大餐,甚至被懟到了外國人的餐桌上。


到頭來,這道本該普通的家常小菜,當然就被懟出了,早已超越家常小菜的味道。成了讓世界各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道特色名菜了。


“小菜”被懟成了“大餐”


這時,自然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不管是黃皮膚、黑皮膚、還是白皮膚。都想盡快品嚐一下,這盤地地道道的家常小菜,它的味道到底“神奇”在哪裡?


有時,的確存在這樣的現象。


就像“此地無銀三百兩”,又像“掩耳盜鈴”。讓人難以理解,更是說不清,道不明,這是怎樣的思維。


“小菜”被懟成了“大餐”


不就是一道菜嘛。


喜歡,就多吃點。


不喜歡,那就把它當成一盤鹹菜,扔一邊。


何必大動干戈,傷神傷氣傷身體不說,無形中還把這道被懟來罵去,再普通不過的一盤家常小菜,懟到了國際餐桌上。


這樣一來,烹製這道菜的“大廚”,無需辯解。做菜嘛,當然是自己拿手的,喜歡的。


民以食為天,初衷就這麼簡單,為生活而吃飯。本沒有那麼複雜。


自己的路自己走,只要人心向善,不傷人,不害人,任憑別人說去吧,沉默最好。


因為,沉默是金。


“小菜”被懟成了“大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