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具有法力的人物之一:魯智深的領路人智真長老

在《水滸中》中出現過幾位身具法力的高人,都知道“上應天星”的內幕

,所作所為也都順應天意,對水滸眾位好漢的匯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幾位高人中佛門的代表“智真長老”

《水滸傳》中具有法力的人物之一:魯智深的領路人智真長老

魯達修行的領路人

作為佛門代表的智真長老對比道門代表羅真人,在法力顯化上遠遠不及,但是在預言方面確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魯達在五臺山出家的時候,寺中首座以及大小眾僧都出言反對,理由是魯達‘形貌醜陋、相貌兇頑。’長老卻力排眾議,並且在口誦咒語入定後,斷言魯達“上應天星,心地剛直,正果非凡。”可以說智真長老是魯達的領路人也不為過。

而且在桃花村的時候,劉太公和魯智深的交流中,也曾尊稱智真長老為“活佛”,可見智真長老在民間也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側面也表明了長老的地位。

《水滸傳》中具有法力的人物之一:魯智深的領路人智真長老

屢次迴護魯達

魯智深剃度出家後,凡心不改,曾經兩次醉酒大鬧五臺山。第一次醉酒後,智真長老出面喝止,在魯智深酒醒後只是進行了勸誡,後來非但沒有進行處罰,還送給他一件細布直裰、一雙僧鞋。

第二次魯智深又是喝的酩酊大醉,不但打壞了半山的亭子和山門的金剛,還打傷了寺內幾十名大小僧人,這次事情鬧得大了,智真長老雖然沒有力保魯智深,但是也給魯智深介紹了一個去處,那就是大相國寺。

《水滸傳》中具有法力的人物之一:魯智深的領路人智真長老

長老介紹魯智深去大相國寺,一方面是因為魯智深大鬧五臺山,另一方面未嘗沒有指引魯智深走上正軌的意思,從臨別中長老贈送的四句偈言中“遇林而起”也能看出這一點,正是因為魯智深去了大相國寺,才遇見了林沖,從此開啟了自己殺生證道的一生。

長老的愛護,讓魯智深心生感激,對長老敬愛有加,從拜別長老的時候,魯智深的九拜能看出他對長老的尊崇。

《水滸傳》中具有法力的人物之一:魯智深的領路人智真長老

兩次贈送偈言

智真對魯智深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智真長老常常對魯智深說:“雖是殺人放火的性,久後卻得正果真身”並且在第一次分別的時候,贈送了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並囑咐他謹記,可受用終身。

智真從一開始就對魯達樹立了人生目標,並且實時提醒他必要偏離了自己的人生軌道。

《水滸傳》中具有法力的人物之一:魯智深的領路人智真長老

魯智深在跟隨宋江討伐遼國後,曾和宋江一同去五臺山拜見智真長老,而智真見到他後,第一句話就是:“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

魯智深聽到這句話後的表現是默然無言,其實智真長老這句話的本意還是在點化魯智深要緊守本心,不要被殺心迷惑。從這句話中也能看出智真長老對他的愛護之心,魯智深默然,也是聽進勸告的表現。

《水滸傳》中具有法力的人物之一:魯智深的領路人智真長老

在魯智深拜別下山的時候,智真長老又贈送了四句偈言,分別是:“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最後魯智深果然應驗,在錢塘江潮信聲中圓寂,並且留下“今日方知我是我”的偈言,可謂是一生征戰蹉跎,頓悟修成正果。

《水滸傳》中具有法力的人物之一:魯智深的領路人智真長老

智真的三大預言

在《水滸傳》中,出自智真口中,有明確記載的預言有三條,其中兩條都是送給魯智深,也都一一應驗了,不過在宋江的懇求之下,智真長老也贈送宋江一條偈言,但是宋江卻沒有領悟。

這句偈言的原文是:“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這條預言比魯智深的兩條都要隱晦許多,智真給魯智深的偈言都是簡單直白,有據可循,但是給宋江的偈言卻晦澀難懂,宋江找了許多人解惑,都沒有明瞭。

《水滸傳》中具有法力的人物之一:魯智深的領路人智真長老

其實這裡面未嘗沒有智真長老的小心思,魯智深身具佛性,但是俗緣未了,所以要殺生還債,智真給他的偈言都是指引他前行方向的預言。

同時智真也明白宋江的結局已經註定,但是因為宋江虔誠禮拜,並且出資辦齋供獻,智真只能寫下這條模糊的偈言,用來了解與宋江之間的因果,其實他的心裡也明白,就算宋江看懂了這條偈言,也不會就此罷手歸隱山林。

最終宋江還是選擇了繼續為朝廷征戰,雖然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但是眾位兄弟卻死傷慘重,而且自己也慘死在奸臣手下。

《水滸傳》中具有法力的人物之一:魯智深的領路人智真長老

從以上智真長老的作為可以看出,他雖然可以得知過去未來之事,但是真正在意的卻只有魯智深一人而已,他存在的意義就是指引魯智深走上修行道路,並且保證他不會在這條道路上走偏,最終能修成正果。

魯智深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最終也是“頓開金繩、扯斷玉鎖”頓悟修成禪宗正果。

文/三點文墨

原創文章,歡迎關注或吐槽,帶你看不一樣的文化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