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祕聞新解: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因為多爾袞的自卑

清朝秘聞新解: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因為多爾袞的自卑

孝莊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被稱為清朝四大迷案之一,其真實緣由,既然稱之為迷案,那就是無人能知道其中真實的緣由了,也正因為是迷案,才可以讓我們後來人有很大的想象空間,這應該也是歷史的魅力之一吧,我在讀到這個事情後,有一個猜測,就是這個多爾袞,其實是一個非常自卑的人。

眾所周知,當年多爾袞的哥哥皇太極死了以後,因為多爾袞戰功赫赫,威望很高,所以很多人以兄終弟及的理由,推舉多爾袞繼位。按照常理來推斷,多爾袞不可能不動心,而且即便是登基為帝,在大義之上,沒有什麼不妥,可就要穿上龍袍了,卻臨時改了主意,擁戴侄子福臨登基且首先下拜山呼萬歲,事情到了這個情況,不得不讓人感覺詭異。有一些史學家認為,順治皇帝的親生父親,不是皇太極,而是多爾袞,多爾袞和孝莊兩人揹著皇太極搞地下情。


清朝秘聞新解: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因為多爾袞的自卑

當然,這些事情都是沒有經過證實的子虛烏有,且馬不才認為這種情況的幾率很小,畢竟皇太極不是什麼軟柿子,多爾袞應該沒這個膽子。

但馬不才分析了一下,要明白這個事情,首先要從多爾袞的性格出發,一切就能真相大白。

多爾袞十七歲就隨皇太極出戰,四處征討蒙古各部,十七歲還是一個青澀的少年,而皇太極當時卻已經是一位非常成熟的領導者,對於一個才十七歲的少年來說,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無疑是自己崇拜和追隨的偶像。而皇太極對自己的這個十四弟也沒有吝嗇,一路提拔封賞,可以說多爾袞的威望一半是自己打出來的,還有一半是皇太極給的。

而其中有一個重點是,多爾袞是皇太極自少年時代一手培養出來的,以皇太極的雄才大略,不可能對身後之事沒有考慮,可能在多爾袞隨軍出戰的那一刻,就在考慮了,畢竟對於皇儲的培養和對於家臣的培養,其科技樹的點法是完全不同的,帝王心術之下,多爾袞即便能征善戰,威望日隆,但卻是被皇太極作為一條惡犬來培養,而不是作為皇帝來培養,其心志已經被皇太極所固化。


清朝秘聞新解: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因為多爾袞的自卑

因此,即便已經穿上龍袍的多爾袞,對著鏡子左看右看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即便所有人看他都像皇帝,但是自己越看越心虛,畢竟他是一條惡犬,只有在對著主人下跪的時候,心裡才踏實,才睡得著覺。

後來多爾袞做了攝政王,死了王妃,而孝莊也寡居多年,可能是早就對嫂嫂有所覬覦,也可能是當時沒咬牙坐上皇位後悔,需要一點心理上的補償,我認為後者的可能性大一點,和大學士范文程密議之後,等於是半逼迫的讓孝莊下嫁給他。

由這件事,馬不才更能夠確定,這個多爾袞是非常悲劇的一個人物,他想做皇帝,但是心境被皇太極控制,即便皇太極死了,他也無法擺脫這種控制,做了攝政王之後,又不甘心,只能娶了孝莊找點補償,說是大英雄,其實也只是一個內心自卑的膽小鬼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