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自卑、傲嬌,你可能患了“迴避型人格障礙”

生活中有這麼一種人,他們看上去和誰都能相處的很好。但實際上他們面對人群的時候趨向於逃避,他們往往不會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高中的同學、大學的好友、職場的同時,當你和他們公事的時候,關係看上去還很要好,但是一旦分開、許久不見,他們絕對不會再和你有任何聯絡。

敏感、自卑、傲嬌,你可能患了“迴避型人格障礙”

《好想告訴你》黑澤爽子


這種人很難讓別人走進他們的內心,更不擅長維護朋友關係,就算他們內心心思百轉,可是留給別人的只是一個 冷漠的表情。


/ 01 /


迴避型人格往往和自卑是分不開的。他們總是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這種極度的低姿態、往往會派生出一種獨特的驕傲,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實際上也確實是如此),他們總是想的很多,極度敏感、纖細的神經,讓他們飽含對世界的熱情,也正因為太過敏感,會無意中接受到很多好的不好的訊息。

所以他們的情緒經常起伏不定,久而久之,各種各樣的情緒會讓這類人飽受折磨,他們自己也很討厭這樣的狀態,所以為了避免受到更多的傷害,他們會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關注。

迴避型人格者,通常會對周遭的事情顯得漠不關心,他們極力壓抑自己的情緒,從不向人表露,因為他們害怕受到傷害。

他們害怕自己的熱情問候,會被別人誤解成別有用心,他們害怕自己發出的善意,會成為別人的困擾,所以他們寧願什麼都不做,他們努力想要裝出“我超脫於凡塵俗世”的姿態,但實際上,他們比誰都想要宣洩,但不管多麼要好的朋友,不同的靈魂總是會存在著一些衝突。

而他們在處理這些衝突的時候顯得不夠圓滑,面都矛盾的時候,他們通常選擇的不是緩和矛盾,而是直接全盤否定,因為他們害怕受到丁點的傷害。

某種程度上來說,迴避型人格的罪魁禍首是完美主義,他們只想接受生活中好的部分,不接受半點瑕疵。而他們的嗅覺又太過敏銳,人際交往、親情、友情,在他們看來是拙劣的表演。

/ 02 /

迴避,只是因為脆弱。

如果你有種種“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症狀,但你也不用給自己打上這樣的標籤,因為我是這樣的人格,所以我就應該找不到朋友,就必須孤獨一世。

實際並非如此,幾十億人類不是簡單的人格劃分就可以決定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各種各樣人格影子,內向的人偶爾也有極強的表現欲,而開朗的人偶爾也會陷入抑鬱。

很多人將自己的這種性格看成是一種病,他們為了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去強迫自己表演,自欺欺人不失為一個活法,當然如果你一直戴著面具生活,那吸引過來的也只是一些愛上你面具的朋友,抑鬱會在孤獨中發芽。你大可不必勉強自己陪著別人表演.

如果你能正視這種性格,可能會好點。近幾年來專家越來越傾向於把它看做正常人格的極端變形而非純粹的疾病,因為其體驗和正常人並沒有本質區別。近幾年來專家越來越傾向於把它看做正常人格的極端變形而非純粹的疾病,因為其體驗和正常人並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你大可不必對自己全盤否定自己,因為這個世界上原本就沒有真理。不交朋友不會死、沒人愛你也不會死,如果你能接受這個自卑、驕傲、敏感的自己中超脫出來,你就會變得非常淡定,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終點不是改變性格,而是接受性格,接受這個滿是厭惡的世界。

/ 03 /

找不到朋友很可怕嗎?孤獨終生很可怕嗎?當你不會再對社會、生活抱有期待,那你的敏感、脆弱就將成為欣賞這個世界最敏銳的器官。當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後,你就能開始重現接受這個世界。

你能雲淡風輕的看待生死,正式一段關係的開始終結,不對自己、對他人抱有太多期待,在極度的絕望中,就會有希望開始發芽。

所以,堅強才是迴避型人格障礙最後的出路。在失去工作時,你要告訴自己今天很慘,但明天會更慘,但我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

沒人能做你的朋友,你就和自己做朋友,自娛自樂,和自己對話,對內心極度豐富的人來說,每天的自我思考都是一件很開心的人。

瞭解自己、接受自己,比改變自己更重要。迴避型人格想要活的瀟灑,你只能灑脫、灑脫、再灑脫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