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所隱藏的是什麼?家長又該如何去正確引導

週末,帶著孩子去公園玩。遇見孩子同學的家長,於是兩人便聊了起來,他們家有個上小學五年級的孩子,最近已經有半個月沒有去上學了,家長為這事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為了讓孩子上學可謂是軟硬兼施,心力交瘁,使出渾身解數,但是都不能讓孩子走進校門。

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所隱藏的是什麼?家長又該如何去正確引導

聽到這,我彷彿看到了過去的自己。曾經我也是一個逃學大戶,父母為了讓我去上學,也是軟硬兼施,心力交瘁,但還是收效甚微。常常父母把我送進學校的大門,他們前腳剛走,我後腳就出來了,直到放學時間才揹著書包回家。

那時候的我不想與人接觸,想把自己整個包裹起來,像個刺蝟一樣,全身長滿刺,不讓任何人靠近,與世隔絕。心中充滿著自卑感,對生活和人生充滿著絕望,從外部世界得到的只有無盡的冰冷與傷害。那真的是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從上學以來,我一直都在逃學,讓父母傷透了心,自己也充滿著負罪感。就這樣竟然也磕磕絆絆地大學畢了業,參加了工作,結婚生子,真不知道父母為此耗費了多少心力,承受了多少壓力和痛苦。

其實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有的很嚴重,有的跟我當年情況差不多,而有的並不是什麼大的問題,他們只是階段性的討厭上學而已。

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所隱藏的是什麼?家長又該如何去正確引導

那麼孩子不上學背後背後或深或淺的原因有哪些呢?

1.直接原因

孩子不想去上學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在學校受到了挫折或是傷害。比如學習壓力大、學業不順利、總是處於失敗者的位置,嚴重打擊自信心;有的孩子學習比較優秀,進入學習成績都比較好的班級或重點學校的重點班、實驗班,那麼這時家長和孩子都會感到比較自豪。

然而,在這樣的班級裡,有的孩子會出現學習跟不上,感覺其他孩子都比自己學的好的情況,尤其是對於剛好夠分數線的孩子來說,在學習上他們會感到更大的壓力。

對於來自老師和家長過高的期望,孩子的成績也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如果成績不理想,孩子心裡會特別擔心父母責罵自己,但,這更多的是孩子的自我譴責,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考好對不起爸媽、對不起老師。這樣的自責情緒如果沒有及時得到緩解,就會產生惡性的循環,成績也難有起色。

比如老師的不喜歡或個別老師對學生存在歧視和不公正的對待;比如和同學相處存在問題,產生矛盾和糾紛後沒有能夠以合適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留下了心結,或者存在同學間的欺凌現象。

前段時間有位朋友跟我說,他們家孩子上小學了,每天都不想上學,後來才瞭解到,原來是在學校同學欺負他。他們家孩子本來就長得比同年的孩子小個,班級裡的班長是個胖胖的孩子,常常下課後壓他身上,還讓做這做那的。然而,當家長去學校找老師時,老師竟然說不知道。於是這些原因就直接導致了孩子對學校生活產生疑惑和抗拒,嚴重時就會產生不想上學的想法。

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所隱藏的是什麼?家長又該如何去正確引導

2.性格原因

不同氣質類型和性格的孩子在面對學校中發生的種種狀況時其反應和體驗是不同的。那些大大咧咧、神經大條的孩子,或比較潑辣的孩子,他們基本上不會把什麼事情放在心裡,即便發生了挫折和不愉快,他們也不會在消極情緒裡停留太久,轉眼就忘了,或者面對傷害,他們會直接反抗或尋求幫助,不會選擇自己隱忍,產生內傷,這類型的孩子不太容易陷入痛苦的精神世界走不出來,而相比較而言,粘液質和抑鬱質的孩子,情緒體驗往往比較深刻,多愁善感,性格內斂,這樣的孩子遇見什麼事情往往容易在內心留下很深的印記,對情緒產生很大影響,而且心重,什麼事情都愛藏在心裡,也比較隱忍。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陷在痛苦中走不出來,產生對外部世界的疏離和抗拒,反應在學校生活中就是厭學和逃學。這樣的孩子如果對待他們的問題處理不當,反而會讓孩子更加不想上學。

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所隱藏的是什麼?家長又該如何去正確引導

3.原生家庭的原因

孩子的氣質類型是天生的,而性格形成往往和原生家庭的氛圍和成長環境的影響分不開。其實我們這些成年人也可以回想和反思一下,性格開朗、陽光、熱情洋溢的人,他的成長環境應當是比較寬鬆和平和的,他的父母家人中應該沒有性格比較極端或暴戾的,他的母親應該是比較快樂的或者說是樂觀的,父親應該是比較盡責的;反過來說,一個孩子如果性格是長期壓抑的、乖劣的、懦弱的,那我們可以稍稍審視一下他的父母,很多情況下,父母的關係是存在問題的,經常為瑣事吵架、冷戰、或者婚姻關係岌岌可危、母親太過強勢專制、又或者母親長期處於焦慮、煩躁狀態,不快樂、不幸福,而父親或懦弱或冷漠或對家庭不負責任,這些情況帶給孩子的影響就是諸如:缺乏安全感、憂鬱、無法與人正常溝通、壓抑而不善表達、無助感、自卑等等。在這樣的性格特製下如果在學校再遭遇不順,必然會產生厭學情緒,其實就是一種避世心理。

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不想上學的情況第一反應就是想辦法讓孩子去上學,他們常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威逼利誘,但效果往往差強人意,不是暫時勉強管用,就是壓根不管用,然後面對孩子的不合作、不聽話,憤怒至極的家長又會採取暴力打擊,這等於給孩子的傷口又撒了一把鹽。

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所隱藏的是什麼?家長又該如何去正確引導

那麼,孩子不上學,家長要如何引導呢?

1.當孩子有厭學情緒了,怎麼辦?

當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時候,首先要淡定,調整一下心中的震驚、不接受、焦慮等情緒,包容和接納孩子,讓已經揹負了很多精神壓力的孩子感受到你是他背後的支持,你可以給予他理解。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比起來,從一個人成長的漫長過程來看,那些耽誤的功課其實根本不算什麼,不妨讓孩子先和學校環境隔離開來,有助於孩子心情的平復。

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所隱藏的是什麼?家長又該如何去正確引導

2.給孩子適當的時間和空間

不妨給孩子適當的時間和空間,不去打擾他,如果他想獨自待著的話。在孩子心情稍稍平復的基礎之上,慢慢嘗試著和孩子聊聊,坦誠相見,可以說說你的感受,但更要積極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慢慢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這個階段家長切忌在孩子稍稍打開心門的時候被焦慮心驅使又開始說教或勸誘孩子去上學,這會讓孩子不再信任你,把心鎖得更緊。不妨抱著這樣的想法:和孩子的健康陽光比起來,不上學又何妨?一個精神殘缺扭曲的孩子,即便名牌大學畢業,又能有多大幾率度過幸福的人生呢?

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所隱藏的是什麼?家長又該如何去正確引導

3.與孩子形成良好的溝通

與孩子形成良好的溝通會把彼此心中的心結暴露出來,或者直接就消解了,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很考驗家長的耐心,也很需要家長做出反思。問題越嚴重的孩子,除卻本身性格而外,家庭存在的問題也越嚴重,或者家庭問題的時間很長久。不要怪孩子問題嚴重,要反思一下自己和家庭生活模式的問題,如果可以,積極改善或改變這些問題或缺陷,一點一滴的挖掘建設,直至問題土崩瓦解,健康的自我和家庭模式重新建立。同時也可以向外界求助,比如老師、同學、自己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朋友,但是方法一定要得當、謹慎,表達一定要有效,以免產生新的誤會,產生新的傷害,同時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孩子是很反感家長越過代他們做決定的。

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所隱藏的是什麼?家長又該如何去正確引導

問題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問題的解決也不會是一日之功,也許這個飛速發展,充滿競爭的社會不會給我們的孩子時間和耐心,但是作為父母,我們要給予孩子時間和耐心。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踏平坎坷才能迎來晚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