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手記」 如何做好一名同工督導

根據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的質量目標,中級社工要督導初級社工。作為一名中級社工,如何做好一名同工督導一直是我近年來思考的問題。

「督導手記」    如何做好一名同工督導

一、專業關係該如何建立?

很多時候,社工大多會被服務對象的一些求助所困擾。特別是當服務對象把解決他的問題變成一種專業關係的威脅時,個案社工陷入兩難抉擇。被督導社工會將這些問題求助於同工督導。

案例解讀:

被督導社工:屠老師,我的服務對象小A剛剛出強戒所,他十歲母親病故,十四歲父親病故,之後一直獨居,沒有親戚跟他往來,跟他往來的都是舊毒友。現在他提出房屋破舊不堪,沒錢修房導致不能居住;不會做飯又沒錢買食物,常常餓肚子;前些年患過腦梗,後遺症是時常頭疼,但因沒有醫保,沒錢就醫。對象提出需要一大筆錢解決他這些問題。他威脅社工說不全部解決,他就不配合我工作,甚至提出社工自掏腰包來幫助他,怎麼辦? 專業關係該如何建立?

督導回應: 社工與服務對象的專業關係不一定是在解決對象物質性問題的基礎上建立的,但如果能幫助對象解決此類問題,對專業關係的建立確實有一定推動作用。可能基於此,社工才會困惑。關於該不該幫,怎麼幫,超出社工服務範圍的要怎麼回絕。督導認為,專業關係的形成需要手段,並不是社工無條件滿足對象需求所獲得的專業關係是被支持的。有時面對對象的無理要求,社工可以回絕、面質,但這些屬於專業技巧。專業關係是幫教過程中慢慢建立和維護起來的。從案例中案主的回應中有一點是肯定的——錢的問題很迫切。所以社工要做的是持續服務和關注。不要因為對象的過激言語而直接否定自我。社工的資源不是指自己的資源,而是整個社會的公共資源。於是,我讓個案社工分析一下,有哪些資源可以被整合利用。社工說他設想帶領對象向村委會求助,請志願者阿姨教他做飯,請醫務志願者或全科醫生上門就診等等。我認為在個案社工現有階段能想到去利用這些資源已經很不錯了,所以鼓勵他去嘗試著做起來,先不用考慮專業關係這層。

當然在督導過程中,督導和被督導者都應該遵循社工的價值觀。其中倫理態度是第一位的,這好比是個是非題,不是對就是錯。而專業技巧是個填空題,需要被督導者填寫符合自己能力的答案。

二、同工督導的情緒表達要謹慎

一般情況下,同工督導也是一名一線社工,也有情緒。但在督導過程中,督導的情緒表達要謹慎,避免出現生氣的語言。

案例解讀:一名由其他中級社工督導的初級社工找到我,說他的同工督導在聽完他講述個案服務過程時,表現出一臉不屑,有種怒其不爭的表情,還說這點小問題都考慮不周到,怎麼做社工。這讓他很不舒服,直接導致他不想和督導再分享討論個案。

我認為督導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被督導者成長,讓他通過反思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而不是評判他的能力,考核他的績效。督導的情緒要平和,要抱有不評判的態度,這樣被督導者才能感覺被幫助,用一個平靜的心態就事論事地講述個案中的問題。如果被督導者懼怕被督導批評的話,他有可能會跳過甚至漏掉一些個案細節。個案呈現的不完整,直接影響後續的解決方案。

三、容易進入的誤區

需要重點指出的是:我們在督導過程中往往會進入一個誤區,就是會用自己的工作方式指導被督導者如何做。作為督導我們常常會告訴對方,這個問題換成是我會怎麼處理。感覺上好像督導做了一次案例示範,經驗分享。如果被督導者對督導的工作方式、方法是認同的,他可能會欣然接受,依樣畫葫蘆。但是我們沒有給他壓迫感,問題的解決按照“案主自決”原則。讓被督導者感覺到他依然是問題的主人。而督導是助力者。另一方面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被督導者有反思的空間。問題的解決需要被督導者啟動自我覺察力。用他自己的知識儲備來解決自己個案中遇到的問題。這個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是被督導者一次能力的提升。

如何做好一名同工督導需要我們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在此我分享的也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理解。我願意與大家一起共勉、進步。

嘉定工作站工業區社工點 屠佳秋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