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的時候和賠的時候我們擁有的大概是兩份保險


買的時候和賠的時候我們擁有的大概是兩份保險

隨著從業時間的增長,接到親友保險相關電話也越來越多。

最典型的諮詢是,買了保險醫療險,住院了,問能不能報銷。

這種時候,我默默嘆息一聲,多半是不能報銷。

這些年百萬醫療普及得多,各種平臺也銷售,包括我自己,也會非常推薦大家購買,於是身邊很多人買了百萬醫療,且只買了百萬醫療。

買的時候,說到百萬醫療的不足,有1萬的免賠,而且是絕對免賠,社保報銷之後,剩餘部分還要減去1萬元,才能夠報銷。

大家基本上能夠接受。

反正也就幾百元一年的保費。

覺得,沒問題,1萬元不報銷是吧?自己可以承擔,只需要大病可以報銷就好了,小病小痛住院,自己掏腰包可以的。

但是,每次真的遇到小病小痛住院,我又很為難。

理論上說我們都知道有這1萬的免賠,做個闌尾手術,花費1萬元左右,是不能夠用到百萬醫療的。

但是,現實卻是,人是實打實的住院了,打針吃藥動刀子,還花了錢。

一問,保險居然不報銷。

摔桌!

這破保險太坑了!

保險都是騙人的。

經濟學和心理學上都說,錢在不同時點,不同心理賬戶裡,價值不一樣。

這也就是體現之一。

在買保險時,這不賠付的1萬元,是個想象中的數字,不具有重量,不需要我們掏錢。

而到了真躺在醫院,數字變成了現實,變成了我們要掏的錢。一個月辛辛苦苦工作也不過幾千一萬呢,感受完全不一樣。

這倒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我自己也這樣。

去年我老弟住院,就沒有能夠報銷,我也很窩火。

他年輕嘛,醫療就只搭配了百萬醫療,結果他住院了,花了一萬多點兒,社保報銷了一小部分,剩餘的部分自己支付的。

接到他住院電話時,我真是一言難盡,覺得自己這所謂的職業保險經紀人還是有點失敗啊,自己家都沒有整清楚,情何以堪。

於是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自己的工作邏輯。

其實,現在跟我買保險的人年齡多數30往上的,很多人會拿過往的經驗分享說,長這麼大重來沒有住過院。

這話我是相信的,我弟就今次之外重來沒有住過院,我也是。

但是,我並不敢打包票,未來5到10年依然如此。

年齡是越來越大了呀,10年後我都得40歲了,誰知道那會兒是身體狀況如何。

所以現階段的醫療險配置,我是越來越少只搭配百萬醫療了,最好是整一個社保之後可以全額保險的產品,把時間線加上去,把這不同時點對錢的不同感知也加進去。

雖然我也希望永遠用不到它,但是還是務實的做到,需要用的時候就可以有最好的效果。

記得買個全額報銷的醫療險,這也挺重要的。

買的時候和賠的時候我們擁有的大概是兩份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