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要有女孩樣”?做自己更重要,別用性別化養育限制孩子成長

“你看看你,跑來跑去,沒個女孩的樣子。”這樣的話,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經常會聽到。什麼是女孩該有的樣子呢?在一些人的固有觀念裡,女孩就該安安靜靜的。


一些家長在看到自己家的女兒,喜歡跑跑跳跳,或者是喜歡一些槍、車一類的玩具,就會覺得孩子沒有女孩該有的樣子。

“女孩要有女孩樣”?做自己更重要,別用性別化養育限制孩子成長

在這些固有的觀念裡,女孩的行為,甚至是性格都被框在一個框子裡。似乎不按照這樣的條條框框,就是錯誤的。


2020年10月11日是第9個國際女童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今年活動主題確定為“我的聲音,我們平等的未來”(My voice,our equal future)。


倡導社會性別平等,並不是一句空的口號,更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真正的男女平等是尊重個體,而不是以性別之分打壓天性。


比重男輕女更嚴重的是性別偏見,在家庭教育當中,家長更要有這個意識,避免性別化養育。

“女孩要有女孩樣”?做自己更重要,別用性別化養育限制孩子成長

性格無男女之分

女孩子喜歡跑跑跳跳,性格外向,勇敢膽大,就成了人們口中的“假小子”。而男孩若是安安靜靜,內斂心細,說話柔聲細語,就被叫成“娘娘腔”。像這樣把性格劃分性別的做法,是非常典型的性別刻板印象。


在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當中,男性和女性,從外表形象、性格特徵、行為動作,甚至是職業都被刻板化。比如男性應該高大威猛,女性應該嬌小柔弱,男性更該從事一些警察、建築類的工作,而女性則從事教師、護士等工作。

“女孩要有女孩樣”?做自己更重要,別用性別化養育限制孩子成長

如果家長有如此觀念,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就容易忽略孩子自身的性格特徵,壓抑了孩子的天性,這樣的教育無疑當中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家長應該客觀地去看待孩子的性格特徵,而不是用性別去區別化。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教育孩子更要從孩子的個性出發。

性別教育≠打壓天性

從孩子的嬰幼兒時期,一些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就開始起作用了。


比如男孩子衣服的顏色多是藍色、綠色、棕色的,而女孩子的衣服或者是紅色、粉色系。在選擇玩具上,男孩子的玩具主要是汽車、槍類、拼裝玩具,而女孩子的玩具則是布娃娃、過家家玩具等。

“女孩要有女孩樣”?做自己更重要,別用性別化養育限制孩子成長

當孩子逐漸有自我意識以後,家長就要給孩子一定的選擇自由。像衣服的顏色、玩具的種類,家長可以允許孩子自己選擇。女孩子也可以喜歡跑跑跳跳,也可以“舞刀弄槍”

“做自己”比“做女孩”更重要。

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女孩的成長受到的限制更多。而身為女孩的家長,我們更應該給孩子面對不公時爭取自我權力的勇氣。


要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做自己”比“做女孩”更重要。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而不是用“女孩該有的樣子”去限制孩子的行為。

“女孩要有女孩樣”?做自己更重要,別用性別化養育限制孩子成長

比如,如果家裡的女孩子性格比較外向,喜歡跑跑跳跳,那麼家長就要尊重孩子。可以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或者是給孩子報一些運動類的興趣班。


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才會讓孩子更加自信開朗。女孩子也可以勇敢,可以擅長運動。


性別化的養育所帶來的刻板印象,會把男孩女孩分別固定在一個性別模式裡,無形當中會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

“女孩要有女孩樣”?做自己更重要,別用性別化養育限制孩子成長

家長們的任務是艱鉅的,要避免自己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的性別刻板印象,自我成長,繼而引導孩子更好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