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無能和無所不能之間,往往只有一小步距離嗎?

你們知道無能和無所不能之間,往往只有一小步距離嗎?

你周圍肯定有事業成功的人,他們可能是你的高中同學,也可能是你多年前的一個同事。面對他人的成功,你是失望了還是絕望了?你會不會覺得自己非常無能?每個人對別人的成功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兒“酸葡萄心理”,要說一點兒沒有那是假的。問題在於你怎麼對待別人的成功。雖然你的處境很尷尬——你經常被打倒,甚至有時根本不知道是什麼阻擋了自己,是人?是物?還是你自己?每一次自己都被嶙峋的現實弄得渾身是傷;你越掙扎,情況就變得越糟。但是,無能並非是你真實的現狀,也不是最後的結果。承認自己的無能才是最大的無能。上天是公平的,它為每個人提供了生存和挑戰的舞臺,但卻不會讓人簡簡單單地成功。你不要讓別人的成功打倒自己,要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如果你不斷奮鬥,成功還會遠嗎?如果每天都抱怨自己無能,生活會不會越來越黑暗?說自己無能只是為了逃避生活的挑戰。現在,你要的是改變自己。當你開始改變後,你擁有的想法和選擇的心態將造就一個未來的你。

你們知道無能和無所不能之間,往往只有一小步距離嗎?

有個男孩參加了三次高考,但都名落孫山。他的母親很傷心,認為他是個不長進的孩子,什麼都學不會。男孩跟母親要了一些路費,要出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多年後,他回來了,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廚師,他做出的每一道菜都是色香味俱佳,深得人們的喜愛。他對母親說:“我之所以那麼努力,是為了證明我並不是無能,而是大學裡沒有我的位置,但在生活中總會有一個位置是屬於我的,而且是成功的位置。”聽到這裡,母親激動地流下熱淚。許多人都在生活中苦苦尋覓著自己的位置,遇到打擊和失敗都是正常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你努力進取,總有一條路屬於你!重要的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你們知道無能和無所不能之間,往往只有一小步距離嗎?

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你強。”有人看到周圍強手如林,心裡就莫名其妙地開始恐懼,簡直到了輸不起的程度。他們可能錯誤地理解了“最好”的含義——戰勝別人,而不知真正的最好是“成為最好的自己”。認識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就把它開發出來,你可以看到,你的價值就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總為自己設定“最好的”目標,就會發現,做到“最好”太難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最”是個動態的趨勢,你超過了那個,又被別人超過了。這樣一來,成為“最好的”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拿來折磨自己的重擔了。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的。不要只看到別人成功的結果,而看不到別人成功的過程。在任何一個領域裡,不努力去行動的人,就不會獲得成功。就連兇猛的老虎要想捕捉一隻弱小的兔子,也必須全力以赴地去行動。要想成功,你就要比別人多努力一點。從無能到有能,從有能到多能,從多能到無所不能,有一段坎坷的路要走。總之,你怎樣導演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會呈現出怎樣的景象。與其羨慕別人的成功,不如自導自演一個多姿多彩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