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藝術家楊炳南簡介

楊炳南,筆名一牛,別署墨耕齋,湖南桃源人,1949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81年轉業到地方工作,曾任湖南美術出版社、湖南省新聞圖片社社長,1994年4月離休。現代著名書法家。

其書法獨具一格,諸書體均兼,尤擅行草,氣勢磅礴、張弛有度、具有藝術感染力。上世紀五十年代起發表書作、參加展覽,許多作品被博物館收藏、碑林勒石。先後出版過《楊炳南書法選集》《楊炳南書法集》《楊炳南草書千字文》《楊炳南草書桃花源記》《岳陽樓記》《楊炳南墨跡》《楊炳南書藝》等多種作品,並多次在北京、長沙、天津、深圳、臺北、蘭州、曼谷等地舉辦書法、攝影展,百餘幅作品流傳到海外、被友人視為珍品。《中國當代書法家大辭典》《中國現代書法家人文字典》等多種辭書均有介紹。

瑰意琦行

——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文/莫鶴群

楊炳南先生習書七十餘年,諸書體均擅:篆書蒼勁、高古;隸書端莊、清雅;楷書寬舒、偉岸;但我更喜歡他圓活勁健,法度謹嚴,率真舒暢的行草書。我以為,他的行草尤其是今草出入碑帖,融會貫通,胸中儲有呼之來揮之去的萬千形象,加之感情作用於筆端,性情和個性突出,因而率意天成,書寫效果往往超越界定之外,雄偉端勁中骨氣洞達,爽爽有神氣。

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我第一次觀看楊炳南寫字是1983年7月。那時,株洲的機構改革步入尾聲,作為省委機構改革領導小組株洲組成員的楊炳南,為新任市委書記孫文盛當場寫了“和而不隨”四個大字相贈。這幅草書以篆書備其骨,楷書規其法,隸書正其律,和盛唐雄渾、闊大、氣勢相契,那種軍人氣質、大丈夫氣概的駿爽書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篆、隸、楷、行、草五體,草是最難寫的一種書體。中國書法藝術是點畫線條藝術,而今草書體則是線條美的極致。草書之難,在於“草書之筆劃,要無一可移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劉熙載《藝概》);在於“點劃與點劃、結體與結體、此行與他行有著連綿不斷地緊密呼應關係,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更在於“通過線條所組成的形體,表達書者的素養、人品、氣質、閱歷和思想感情,表達的越深刻、越強烈,藝術的境界就愈高,意趣更多。”

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楊炳南與草書有緣。在四十餘年的軍旅生涯中他與草書相戀,轉業地方後,又終日與美術出版、圖像構成相伴,這“三位一體”的生活、工作經歷,讓他“抱一為天下式”,將習草執拗地持續了大半個世紀。他懂得草書藝術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執著、純潔的堅守,必須有磁鐵般吸附定力。一個藝術家、一個讀書人,只有有定力才能說得上有動力,只有懂得堅守才能懂得進步。但他的堅守和執拗,不是僵化、死板的、被動的守候,而是清醒的堅持與守護,一種對草書的摯愛乃至痴迷,使他產生出強烈的內在驅動力,對藝術,對真美的頂禮膜拜。這是他從藝所希冀達到的目的地。他的這種毫不動搖的藝術堅守和創作定力體現出堅守和弘揚中華文化的自覺意識,一種文化自覺。他以自己一生方向明確的踐行,向歷史、向人們表達了自己的文化底氣和自信。他將自己的藝術責任感同文化責任感融合在一起,並以此為靈魂,作為深層次的精神保證,又成為後者的一種特殊的具體化形式。

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他也深知藝術上的視覺美感總是和具體的筆墨語言的表達方式相關,因此他始終注重錘鍊自己的筆墨品質。我以為,楊炳南的書法最有魅力的是它的“筆性”。他在書寫的線條上追求古拙,在運筆的舒緩疾馳之際形成線條的細微變化,尤其以蒼茫老辣、枯溼相間的筆線構成全幅的節奏,讓筆線的美學屬性成為語言的表徵,也作為情感的載體。他十分善於把握書法作品作為畫面的整體感受,在墨色的濃淡、筆線的枯溼上分佈有度、節奏跌宕,以筆墨的氣質構成作品的視覺美感。如《春風》二字,結字斜畫緊結,不主故常;用筆側鋒取勢,鋒稜躍然;線條渾厚朴拙,縱橫自然;墨分五色,幹則生險勁,溼則呈潤腴,濃則見沉厚,淡則顯典雅,枯則示老辣,呈現奇趣和神采。又如《將進酒》,通幅乍徐忽疾,時而如大海波濤,時而如平湖微波,有時則大起大落以通身之力送之,有時則緩以會心,驟提即頓,縈繞盤旋,筆斷意連,其氣韻既有二王的秀逸,又揉入了北魏的遒勁,形成了“格高、境闊、字潔、意新”的格調品位。

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書無俗韻精而勁,有骨文章淡若仙。”進入新世紀,楊炳南的創作進入“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的鼎盛時期。其書風特徵:從有意為之強調氣勢和刻意求全的強調技巧,逐漸地為爐火純青地信手拈來所代替。那種猶豫、彷徨和偶有小獲的喜悅,被一種更為大氣的風度所浸潤。他的這個時期的作品,行草書和擘窠大字佔據了主導地位。也正是行草書和擘窠大字奠定了楊炳南當代書壇的地位。這是他千折百磨後的峰迴路轉。他的書法風格由秀逸儒雅到渾厚華滋最終歸於古拙樸茂,一如草木之由春之絢麗多姿,到夏之煊赫燦爛而於深秋的豪邁深遠,最終歸於冬之空曠無際。

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董其昌雲:“漸老漸熟,漸熟漸離,漸近於平淡自然,而浮華利落矣。姿態橫生矣,堂堂大人相獨露矣。”此語可為楊炳南瑰意琦行、超然獨處書法藝術風格的寫照。

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欣聞先生集耄耋之作匯為一帙的《楊炳南書藝》付梓,自謂讀書、寫字、為文以追求快樂,此乃先生之無上境界也。故附議於此,屬文以賀。

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戊戌七月廿四 莫鶴群於三江抱雲樓。

楊炳南書法藝術管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