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鳳陽小崗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包產到戶

安徽鳳陽小崗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包產到戶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最基本的資源,人類將長期繼續在土地上生存和發展。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曾經說過: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土地有保障功能、發展功能,尤其對於我國廣大的農民來說,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

安徽鳳陽小崗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包產到戶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西頭嚴立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裡擠滿了18位農民。

關係全村命運的一次秘密會議此刻正在這裡召開。這次會議的直接成果是誕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乾保證書。

安徽鳳陽小崗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包產到戶

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有三條:

一是分田到戶;

二是不再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糧;

三是如果幹部坐牢,社員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

在會上,隊長嚴俊昌特別強調,“我們分田到戶,瞞上不瞞下,不準向任何人透露。”

1978年,這個舉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是一個勇敢的甚至是偉大的壯舉。

安徽鳳陽小崗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包產到戶

1979年10月,小崗村打穀場上一片金黃,經計量,當年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於全隊1966年到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

安徽鳳陽小崗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包產到戶

從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來,在關於農村的文字中,“包產到戶”是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彙,也是常被質疑和批判的。即使在小崗村獲得豐收的1979年,批評“包產到戶”的聲音也是不絕於耳。

安徽鳳陽小崗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包產到戶

1980年5月31日,鄧小平在一次重要談話中公開肯定了小崗村“大包乾”的做法。

當時國務院主管農業的副總理萬里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對這一舉動表示的支持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農村改革勢在必行。

安徽鳳陽小崗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包產到戶

1982年1月1日,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正式出臺,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乾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安徽鳳陽小崗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包產到戶

此後,中國政府不斷穩固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使廣大農村地區迅速摘掉貧困落後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國因此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蹟。

安徽鳳陽小崗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包產到戶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1978年,小崗村18戶村民以“託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狀,按下紅手印,簽訂大包乾契約。自此,中國農村改革正式拉開大幕,農村發展進入快車道。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小崗村闖出了一片新天地。作為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小崗村4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安徽鳳陽小崗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包產到戶

今天,小崗村獲得中國幸福村,中國鄉村紅色遺產名村,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旅遊名村,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國內知名的特色小鎮,全國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教育基地,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等榮譽稱號。2018年11月,小崗村“大包乾”帶頭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