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來論:五個“絕不答應”增強“四個自信”亮色

9 月3 日下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舉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 週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擲地有聲提出5 個“絕不答應”,全場響起5 次熱烈掌聲。

五個“絕不答應”是對“四個自信”的豐富。75 年前,在國力極為虛弱的情況下,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 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75 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歷史磨出的那種“絕不答應”的自信、堅毅品格,是堅定“四個自信”的結果。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在前進道路上,仍然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荊棘坎坷。特別是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發展的腳步加快,各種打壓、封鎖、抹黑接踵而至,呈現愈演愈烈之勢。應對那些見不得中國老百姓過好日子的陰風鬼火,只能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敢於鬥爭,敢於說“不”。這是一種底氣,更是一種力量。

先進的理論是固本的精神基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這是中國近代以來歷史告訴我們的答案,也是理論自信的立基之地。那種企圖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醜化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偽理論,打著歷史虛無主義的學術幌子,骨子裡卻在否定黨的領導,意在搞亂中國,害人利己,當然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黨的執政宗旨,是先進的政治文化。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為了人民,與人民一刻也不能分離。那種企圖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誤導,中國人民當然絕不答應。

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直接關係事業興衰成敗。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先進制度,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陽關大道。這條道路,開拓於中國人民共同奮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幸福安寧,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克服千難萬險取得的寶貴成果。隨著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不斷推進,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一以貫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保持政治定力和清醒認知,不為各種雜音噪音所迷惑,一門心思辦好自己的事情,中國的明天就會更加美好。對那些企圖歪曲和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行為,必須立場鮮明,絕不答應;對那種企圖通過霸凌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中國、改變中國前進方向的做法,同樣絕不能答應。

偉大事業需要優秀文化支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不是孤立的事業,必須堅定不移維護和平,取和合共生之路。近代以後,中國人民遭受列強的侵略、凌辱、掠奪達百年以上,但仍然鄙視弱肉強食的強盜文化,更加堅定地維護和平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秉持休慼與共、“天下一家”的理念,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延伸。文化價值使然,對企圖破壞和平生活、剝奪發展權利的倒行逆施,中國人民絕不會答應。

作者單位:中共淮濱縣委組織部

本文來源:2020年《國企·黨建》9月號刊登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