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校自己吃飯,回家卻要餵飯:“看人下菜”的孩子更聰明?

1.“看人下菜”的孩子


早上去送孩子上學,碰到樓下奶奶。她家孫子快6歲了,上幼兒園大班。

奶奶問:你家孩子自己吃飯還是餵飯呀?


我說:孩子從小就自己吃飯的。


奶奶搖著頭嘆氣道:我家孫子愁人,在家還要我餵飯。


我提醒她:大班的孩子在幼兒園自己就吃的挺好的了,他可以自己吃的。


奶奶無奈地說:在家我不喂他就不吃。


看著奶奶很傷神的表情,我很心疼她。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類似的問題:


有些孩子在老師面前很乖巧,在家人面前就張牙舞爪;


有些孩子在爸媽面前自己的事都會做,爺爺奶奶在時就什麼都不會了

......

於是,有些家長調侃孩子這是"看人下菜"“雙標”,確實很形象。


孩子學校自己吃飯,回家卻要餵飯:“看人下菜”的孩子更聰明?


2.聰明還是耍聰明?


有些人認為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


其實,如此“雙標”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利。


人的本性是懶惰和趨利避害的,孩子也一樣。


既然有人餵飯吃,有人可以幫我穿衣做事,有人對我恭敬順從,我自然就會想辦法、找機會懶下去、囂張下去。


長期下去,孩子的心理、性格、成長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我覺得這樣的孩子並不是真聰明,而是在耍小聰明。


而能力和進步並不能靠耍小聰明而獲得。


孩子學校自己吃飯,回家卻要餵飯:“看人下菜”的孩子更聰明?


3.如何破解,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遇到這樣表裡不如一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我家女兒3歲左右時,她慢慢地意識到這樣一個現象:


媽媽管的嚴,零食每週只能吃2次。


而爸爸比較好溝通,什麼時候想吃通常都會給。


於是在我忙碌時,女兒會悄悄地找爸爸拿零食吃。


而在我面前時,又表現得很遵守吃零食的約定。


我留意到後,細心觀察孩子,發現她正把這個“絕招”開始在其他方面擴散使用:


睡前講故事、玩遊戲等。


因為爸爸容易妥協,睡前1個故事變成了3個以上,以至睡覺時間隨意拖延;


說好玩5分鐘的遊戲,結果可能是20分鐘,甚至更長。


原本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被打破了,孩子還因此學會了討價還價和拖延。


還好我及時行動,在和孩子爸爸商量達成一致後,把孩子的“雙標”問題改正了過來。


家裡有如此“雙標”孩子具體該怎麼做呢?


孩子學校自己吃飯,回家卻要餵飯:“看人下菜”的孩子更聰明?


01.家人統一教養方式


我們家爸爸因為在家時間少,所以回來後會比較寵溺孩子。


在溝通後爸爸明白了規則對孩子的重要,並開始配合我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在規則中培養獨立意識、養成生活好習慣。


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可以跟老人溝通,怎麼樣才是對孩子長期有好處的方式,讓老人明白並配合做到。


比如餵飯問題,爸媽可以和老人溝通,如果孩子在家要餵飯,到學校吃飯時會因為練習少、不太熟練而吃得慢、吃得少,讓老人家明白一時的心疼孩子並不是真的對孩子好。


老人自然想讓孩子好,明白了他們就知道怎麼做。


孩子學校自己吃飯,回家卻要餵飯:“看人下菜”的孩子更聰明?


02.樹立規則意識


規則無處不在,我們要從小讓孩子有規則意識,懂得規則。


能力足夠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在爸媽面前是獨立的孩子,到了爺爺奶奶面前就什麼都要依賴別人了。


正如綠燈亮時才能走,如果不分紅燈綠燈隨意走,不遵守規則那早晚要出事的。


孩子學校自己吃飯,回家卻要餵飯:“看人下菜”的孩子更聰明?


03.鼓勵孩子,避免貼標籤

當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我們要多給予鼓勵,正向的激勵會引導孩子不斷前進。


當孩子做了不對的事情時,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比如“你就是懶”“你怎麼那麼笨”,這會打消孩子做事的積極性,索性就成為標籤那樣的人。


孩子學校自己吃飯,回家卻要餵飯:“看人下菜”的孩子更聰明?


4.結語:瞭解、引導我們的孩子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家。他們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


他們會去觀察、試探身邊的人,並根據他們的反應做出相應的行動。

這一方面利於孩子適應外面的社會,但也會讓孩子誤入“看人下菜”“雙標”的陷阱中。


作為家長,我們要多觀察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並給予積極的引導。


孩子學校自己吃飯,回家卻要餵飯:“看人下菜”的孩子更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