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廣坐 列雕屏 -漢賦中的屏風

(三)安廣坐 列雕屏  -漢賦中的屏風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思想之魂和智慧之源,承載著中華民族古老而長青的光榮與夢想。回首中華民族5000年曆史,諸子百家、唐詩、宋詞、漢賦、元曲、明清文學,還有燦若星辰的歷史人物,風雲變幻的歷史事件,無不足以傲視天下。毫無疑問,與中華民族相伴相隨的器物—屏風也深深嵌入到中華民族文化根系中,打下了中華文化烙印。因其精美、古典、靜默、掩映,自然而然與中國文學藝術——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繪畫而結緣。

陸機在《文賦》中指出詩與賦的區別:“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即,詩用來抒發感情,所以要細膩動人;賦用來鋪陳事物,所以要清晰明朗。劉勰亦認為賦的本質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二人皆強調物對於賦這一文體的重要意義。“說明了賦的一個最基本的功用,即對當代物質文明形態的再現,其中又構成了諸如宮室、校獵、禮儀、山水、人物、鳥獸、遊樂等名物系統。在漢賦中,鄒陽的《酒賦》、劉勝的《文木賦》、楊修的《許昌宮賦》、劉安的《屏風賦》均涉及到當時中華物質文明的重要器物—屏風。研讀走筆至此,每每為古之聖賢文采筆姿所折服。同時,不由自主地追隨文絡,漫遊作者記錄下的大漢皇朝。在文言文特具的美感薰陶下,如泛舟逐波,飛軻乘雲,如疾墨濺水,孤雁入群,與文章同起伏,與古賢共沉浮,歡時歌,悵時嘆,悲時泣,豪時嘯,逾越今古,不亦快乎!

(三)安廣坐 列雕屏  -漢賦中的屏風

鄒陽為酒賦。其詞曰: 清者為酒。濁者為醴。清者聖明。濁者頑騃。皆曲湒丘之麥。釀野田之米。倉風莫預。方金未啟。嗟同物而異味。嘆殊才而共侍。流光醳醳。甘滋泥泥。清醪既成…..庶民以為歡。君子以為禮。其品類則…..聚肅肅之賓。安廣坐。列雕屏。……飛廣袖。奮長纓。英偉之士。莞爾而即之。君王憑玉幾。倚玉屏。舉手一勞。四座之士皆若哺梁焉。乃縱酒作倡。……吾君壽億萬歲。常與日月爭光。

鄒陽,齊人,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文帝時,為吳王劉濞門客,以文辯稱雄於世。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諫止,吳王不聽,因此與枚乘、嚴忌等離吳去梁,為景帝少弟梁孝王門客。鄒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他雖然才華橫溢,卻被小人誣陷入獄,險被處死。他在獄中寫下了這首《酒賦》上書梁孝王,表明自己的心跡。梁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並尊為上客。

(三)安廣坐 列雕屏  -漢賦中的屏風

掩卷品味,除了其修辭文采如醇釀般的韻香綿長之外,不難體味出作者"賦酒之意不在酒"的深意。何為清酒,誰為濁酒,不言而心明也。唯悲嘆"嗟同物而異味"耳。清者聖明,濁者頑騃,此豈止於論酒乎?君王的聖明與昏聵,正如酒之清澈與昏濁;酒為庶民帶來了歡樂,君子卻把酒當作禮儀。這本是一部苦心勸誡之作,然而其中兩句描寫屏風的詩句卻成為千古絕唱。“安廣坐,列雕屏。”“君王憑玉幾,倚玉屏。”意思是在宴飲的殿堂裡擺好坐具和雕有紋飾的屏風,而君王則憑靠著玉幾,身後豎立著玉製的屏風。這種細緻入微的描寫使我們瞭解到君王與大臣宴飲的具體場景。大臣坐在席子上,身後是雕漆屏風;而君王則倚靠在玉几上,身後豎立著玉屏。

《文木賦》是長於文辭的中山靖王劉勝的一首極其生動的作品,描述了文木是如何被製成几案和屏風的。全文鋪敘了文木的生長環境,美麗的紋理和多種用途,最後歸結到對文木主人魯恭王的讚頌。全篇以四言為主,句式整齊,文彩煥發,音聲瀏亮。其實,文木並非一個樹種,而是泛指木紋華麗的木材。明末文人文震亨所編的《長物志》中,將花梨木、紫檀木(酸枝木)、鐵力木等硬木稱為“文木”,並認為用“文木”製作的傢俱可入佳品。

(三)安廣坐 列雕屏  -漢賦中的屏風

據晉《西京雜記》記載,景帝子魯恭王餘得材質緻密的文木,用之做成器具,並十分喜愛它。劉勝為之做賦曰:“麗木離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葉,橫日路而擢枝”他首先描寫了樹木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枝葉繁茂,樹幹參天。即使是能工巧匠也不能識其真面目,而只有王子能慧眼識珠,知道這是一根棟樑之材。於是王子命人將其採伐回來,但見這根木材“色比金而有裕,質參玉而無分”。意思是說這根木材的顏色比黃金還璀璨奪目,比玉的質地更加溫潤。緊接著詠歎道“製為樂器,婉轉蟠紆;鳳將九子,龍導五駒。製為屏風,鬱 岪穹隆。製為杖幾,極麗窮美。製為枕案,文章璀璨,彪炳煥汗。製為盤盂,採玩踟躕。”意思是說,製成樂器,可以演奏出優美的音樂;製為屏風,可以遮蔽蒼天;製成書案,可以寫出錦繡文盤子、盂盆等器物,可欣賞把玩,其樂融融。

若要論及描寫屏風最周詳和深刻的詩詞歌賦,當首推劉安的《屏風賦》。劉安是漢高祖劉邦之孫,襲封為淮南王。他在淮南王任內建樹頗多,是最為傑出的一位諸侯王,堪稱人格端莊、政績卓著,學養深厚,文采風流。與當時的豪門權貴一樣,劉安也熱衷於招賢納士,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但他網羅這些人才並非為了犯上作亂,而是著書立說。他與這些門客一起,潛心研究治國安邦之道,編纂《鴻烈》一書。後世稱該書為《淮南鴻烈》或《淮南子》。該書包羅萬象,既有史料價值,又有文學價值。劉安以其終身刻意的求索,為我們留下了一座智慧的寶庫。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說:“淮南王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可知,劉安具有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性格和嗜好。在他的客館裡,數千名才華出眾的各種人才,各獻技藝,使淮南國都成了文人薈萃的“稷下”,各種學術著作也都應運而生。淮南王著述之豐富,涉獵之廣泛,都是無與倫比的。春秋時期儒家始祖孔子愛好讀書,幾乎達到瘋狂的程度,他“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劉安也是寄情於讀書和鼓瑟之中,當然也是以此來避免猜疑和陶冶自己的情操。然而最終以“謀反”之罪自殺身死,令人扼腕。正是:“風流倜儻漢王孫,不負淮南一段春。縱是自裁為怨鬼,也留著作定乾坤。”

(三)安廣坐 列雕屏  -漢賦中的屏風

劉安的《屏風賦》極生動地描述了木材被製成屏風的過程,並且以木喻人,蘊涵著極深刻的哲理。詩云:

惟茲屏風,出自幽谷。根深枝茂,號為喬木。孤生陋弱,畏金強族。移根易土,委伏溝瀆。飄飄危殆,靡安措足。思在蓬蒿,林有樸敕。然常無緣,悲愁酸毒。天啟我心,遭遇微祿。中郎繕理,收拾捐樸。大匠攻之,刻雕削斫。表雖剝裂,心實貞愨。等化器類,庇廕尊屋。列在左右,近君頭足。賴蒙成濟,其恩弘篤。何惠施遇,分好沾渥。不逢仁人,永為枯木。

(三)安廣坐 列雕屏  -漢賦中的屏風

賦的前半部分描寫一棵樹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中成長成材,命運如何坎坷。偶然的一個機會,被砍伐回來,經過能工巧匠的削斬雕刻,製成屏風,伴隨君王左右,物盡其用。倘若不是遇見明智之人,恐怕只能成為一段枯木了。這首詩顯然是借物喻人。劉安的命運極其坎坷,他把屏風的命運比喻成自己的命運。他有經國濟世之才,並且懷有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若遇明君,則能施展其政治才華,倘若不能,一個棟樑之材就只能被埋沒了。

被曹操殺害的東漢著名文學家楊修在他的名作《許昌宮賦》中有這樣的詩句:“方負黼黻之屏風,憑玉幾而按圖書。”從中可以看出“黼黻”與“屏風”的傳承關係。這裡所說的“黼黻之屏風”,是天子身後所擺放的繪有斧紋的屏風。

兩漢詠物賦的表現範圍極為闊大,上至宇宙天象,下至針縷微茫,均有涉及,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營造出一個極具燦爛感性的物象世界,體現出漢人獨特的物象觀念。為什麼這些皇室貴胄和文人騷客都在詩文中讚美描寫了屏風?大抵詩人要吟唱一件器物,那麼這件器物必然是人所共知的。也就是說,在當時每個家庭都要必備這件器物。只有這樣,吟唱起來才能引起別人的共鳴,否則,便不知所云。屏風恰恰就是這樣一種器物。而要吟唱一種器物,這種器物一定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吟唱起來才能韻味無窮,引人遐想。如果吟唱床榻、箱櫃、架格等,都過於簡單,似有庸俗之感。只有屏風,吟唱起來才雅緻。它使人聯想到天子身後的黼扆,聯想到與屏風的相關禮儀,以及屏風所營造出的溫馨環境,屏風上的文化符號所蘊含的寓意。屏風所具有的詩情畫意是其他種類的傢俱所沒有的!

(待續……)

(三)安廣坐 列雕屏  -漢賦中的屏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