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導語

說到漢賦,我們第一時間就想到就是它鋪陳華麗的詞語、華而不實的表達方式、完全看不懂的深奧和司馬相如的軼事……

實際上,漢賦貫穿了整個的漢王朝,風格也隨之發生改變。我們認知的漢賦,是沒有"抒情"的定義的,但是世界上的朝代,無不脫離國家從強盛到衰敗,最後被別的王朝取代的命運,這也為漢賦提供時代性的體裁。

世界上大部分文學作品會展現所在當時大環境的特點。所謂"源於現實,高於現實",我們從漢賦中就窺測到了漢代的歷史,從新生政權生機勃勃,繼承楚辭寫作風格的騷體賦,到散體大賦的出現,歌功頌德、炫耀漢朝朝廷,情感描寫弱化,大量的華麗高深的修辭。那時候主要是寫給皇帝看的,相當於獻媚、阿諛奉承。到後來漢代國力衰微,士大夫們逐漸轉向了自己的顛沛流離,就出現了抒情小賦。

騷體賦

我們高中時期曾經背誦過屈原的《離騷》(節選)。筆者對這篇文章深有感觸,這是筆者最討厭背誦篇目前三之一,僅次於第一名莊子的《逍遙遊》。裡面太多的"兮",如果背的快很容易卡到舌頭,還有太多的我們沒有見過的怪字。像這句"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

,以前老師為了應試,還將裡面的字相應簡化,可想而知有多麼痛苦。

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圖一:《離騷》

"賦"最早出現在戰國末期,荀子的《賦篇》是祖師爺。漢代初期的賦,吸收了楚辭的精華。為什麼會略去秦代呢?秦代在中國根植時間短,僅僅15年,多出現上流社會的文學,沒辦法下沉到社會,在歷史中的記憶少之甚少。況且秦代發生過"焚書坑儒"的舉措,我們知道,中國素來推崇儒家思想,這種反中國傳統觀念的行為,是不敬的,後世儘量避免提及。最明顯的,我國古代文學史直接從"先秦文學"跳到"兩漢文學",或者是"秦漢文學"出現,秦代文學的出現頻率也沒有漢代的高。

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圖二:《過秦論》

自"董仲舒新儒學"的出現,漢代的文學也籠罩著這個氛圍,漢代初期的文學,都是向更有文化底蘊的楚辭方面靠。楚辭的巔峰統治者屈原,成為漢代作者爭相模仿的對象。騷體賦最有名的是賈誼,這個可憐帝王犧牲品

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圖三:賈誼故居中的賈誼雕像

賈誼原來是輔佐梁懷王的老師,曾經寫過《過秦論》啟示當時的漢文帝,筆者記憶深刻是這一句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影從",說的是秦代的暴政連學問不如孔子、財富不如陶朱的人,都要起義,聲勢浩大,看來最高統治者已經失去民心。話說回來,漢文帝漸漸冷落了賈誼,好不容易召回他進宮,竟然是問他鬼神的事情,具體是幫漢文帝召喚亡妃的魂魄。但也不是完全冷落,還將最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給他教,可惜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也內疚上吊了。

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圖四:影視作品中的梁懷王

賈誼曾經被貶謫到長沙,長沙離中原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但已經在賈誼、漢文帝之間形成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賈誼悲憤至極,想到21歲那年一蹴而就,推舉進入朝廷,為帝王指點江山,成為眾多政要中最年輕那個,轉眼間就貶謫到這個潮溼的地方,落差如此之大。他的《鵩鳥賦》第一句就說出了自己的苦衷"誼為長沙王傅三年,有鵩飛入誼舍。鵩似鴞,不祥鳥也。誼即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溼,誼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乃為賦以自廣也。"想到這個鵩鳥不好意象已經來到,賈誼抒發了人生的感嘆,官場失意、自己在世的時間也不長了。由此可見,當時的騷體賦還是有一定的抒情成分,也是士大夫自己感慨而發的作品。

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圖五:東方朔

再看漢武帝時候的東方朔,他也是寫騷體詩的代表。但是他沒有像司馬相如那樣,受到漢武帝的賞識。漢武帝一直覺得他很像是"俳優",他只能在文章中嘆息自己的遭遇,"悠悠蒼天兮,莫我振理。竊怨君之不寤兮,吾獨死而後已。"

我們再看看同時期的《招隱士》全文將環境描寫進一步強化,來烘托出王孫隱居的恐怖。文章中大篇幅出現山川奇景、猛獸我們對《招隱士》的理解很有可能是收納隱士,實際上勸誡信,作者想象在深山老林呆不慣的王孫,肯定恐懼外面的生活,不如回來文明世界吧。

散體大賦

說到散體大賦,我們肯定會想到兩個傳奇人物,司馬相如和揚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略有知曉,這裡我們就不展開了。我們具體說《上林賦》和《子虛賦》。

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圖六:司馬相如

話說司馬相如攀上富家小姐卓文君後,他還沒有到達自己人生的巔峰。後來《上林賦》、《子虛賦》才是他功成名就的標誌。司馬相如前期窮愁潦倒,寫出來的《子虛賦》,漢景帝不喜歡,到了漢武帝登基的時候,無意間看見了《子虛賦》,感嘆:"為什麼我這個時代就沒有這種人呢?"跟在身後的官員說:"沒關係呢,皇上,這個人還在世呢!"漢武帝欣喜若狂,連忙叫司馬相如進宮。此時的司馬相如找到了機會,跟漢武帝獻媚說:"皇上,這個《子虛賦》是寫諸侯的,不如不才再寫一篇,專門是為你的。"這時候,《上林賦》就創造出來了。《上林賦》、《子虛賦》統稱《天子游獵賦》,看這個名字就知道了,都是歌頌太平盛世的,重點放在說當朝皇帝的威武。

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圖七:《子虛賦》

這就是著名的"說了一大堆,都不知道它說了什麼,只知道描寫得很宏麗"的代表。這裡,筆者向大家引申一個四字成語"子虛烏有",我們都知道這個意思是沒有、虛無的東西。而這個出處與散體大賦有關,這個出自《子虛賦》。話說有一天,楚國的子虛出使齊國碰見了烏有,他們都在吹噓自己的王君的能力,子虛更是說出了"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芎藭昌蒲,茳蘺麋蕪,諸柘巴苴。其南則有平原廣澤,登降陁靡,案衍壇曼。緣以大江,限以巫山…"出現我們看都沒看過的形容詞,大致的意思就是楚國物產豐盛、地域遼闊。讓人讀了有種"聽不懂你的意思,但是覺得好厲害的樣子。"

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圖八:《上林賦》

《上林賦》就是歌頌天子的功績,將先前的齊國、楚國的疆域收歸自己所有,全天下都屬於他的時候的頌歌。承襲傳統,字體複雜性更上一層樓"其獸則麒麟角端,騊駼橐駝,蛩蛩驒騱,駃騠驢騾六庵注"然而,這種文章的好處是,研讀的時候不用這麼費力,畢竟都知道大概意思,僅僅將那些形容詞剔除,一份簡潔版就呈現眼前。

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圖九:揚雄像

同時期的揚雄,也是一個善於寫散體大賦的人,他首創一種手法"勸百諷一"。"勸百諷一"是什麼意思呢?結合散體大賦的特點,這也是在逢迎,與其說真話讓帝皇生氣,不如說皇帝喜歡聽的。雖然表面上是寫勸誡當朝統治者的,但是我們沒有發現任何批評的語句。比起直抒胸臆的司馬相如,這個顯得高級多了。

像《長楊賦》中,主要寫的是天子去打獵,有人提出這樣做有顧及到百姓嗎?本以為這時的下文是勸諫帝王好好關注民生,而作者筆鋒一轉,馬上與秦朝進行對比:秦代皇帝像上古的兇猛怪獸"窫窳",將老百姓當野豬驅使,而現今的統治者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各得其所,侵略我們的胡人都能馴服地妥妥帖帖的,這樣的統治者不好嗎?

抒情小賦

漢代最著名的抒情小賦,是張衡的《歸田賦》。

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圖十:張衡

張衡,在東漢時期是一個全能的存在,他成就涉及了記錄日子、寫文章、有自己一套思想、能夠研究出準確計算地震方位的地動儀、記錄了最早的圓周率……這樣的天才,無論在何時都是耀眼的。而《歸田賦》,說的是天才張衡得不到君主的賞識,迴歸田園的生活。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君王不喜歡的,連智商超高的張衡也沒用,他自己感慨"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自己做官這麼久,都沒有提出過讓君王滿意的東西。只好醉心田園,草長鶯飛、沃野千里、春蘭秋菊正是讓他真正放鬆心情,於是就有了"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的愜意。

鋪陳華麗的辭藻,描繪漢王朝的興衰—漢賦寫作風格的演變

圖十一:蔡邕

而《青衣賦》是出自蔡邕自身的情感經歷。"青衣"本是古代帝王、王妃的衣服,到漢代就是底層女子的衣裝,這裡可以代指出身卑微的女子。作者嘆息女子悲慘的遭遇,天生麗質、多才多藝,本是貴妃、女官的資質,卻不能成為這樣的人,因為身份卑賤,處處不如意。作者看著也傷心,隨著這個女子的一舉一動,內心起著波瀾。抒情小賦是東漢後期的產物,豐富了漢賦的組成,也讓我們後人知道,漢賦這種東西,並不僅僅有歌頌統治者功績、裡面的字很難理解,還有很多的可能性。

結語

從漢賦發展上看,越來越像後世發展的文言文的寫作方式、詩詞的表達情感。為後世提供題材同時,我們看到了古代作者逐漸向自己迴歸,為什麼這麼說?騷體詩中有表達自我情感的文體,但是散體大賦完完全全將這個帶偏了,到後來抒情小賦扳回來。這個也取決於當時的大環境,在和平年代、和平鼎盛年代,誰還會有消極的情緒?或者說,很少。沉浸的是太平盛世的快活。

到了國家統治內部出現危機,抑或自己的願望沒有君王的支持、國力下降的時候,騷人墨客將主題轉向自己的情感宣洩中。抒發自己懷才不遇,不如歸去、君王混沌不知方向等等作品,和後來的蘇軾、辛棄疾等創作理念類似。實際上,如果要說筆者喜歡看漢賦中什麼作品,筆者更喜歡那些不是華而不實的東西,這才是更貼近塵世生活的精品啊。

參考資料

《鵩鳥賦》

《招隱士》

《上林賦》

《子虛賦》

《長楊賦》

《歸田賦》

《青衣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