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身處何處,請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美國作家斯蒂芬·金被稱為當代的狄更斯。

11歲那年,6噸的漫畫滋養了這個臥病在床的少年,繼而誕生了4個魔法故事,開啟了他的故事創作之旅。

直至今日,他成為當今世界讀者最多、聲名最大的美國小說家之一。

如果你僅僅認為會講故事僅僅是作家、編劇、導演的專利,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而故事卻是最易搭建情感的橋樑。

安妮特·西蒙斯女士不僅是一個故事高手,作為企業培訓師的她,尤其擅長“化解棘手的局面”。她在《故事思維》這本書中,系統全面講述了普通人如何運用故事思維影響他人、解決問題,掌握故事的全套技術“影響他人、解決問題”,讓故事成為行走生活、職場的利器。

無論你身處何處,請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陸陽最近換了新工作。

之所以換工作,一是不滿足於薪水,二是不太喜歡那裡的環境,也想尋求自我突破。

在新公司待了3周,相比起之前的工作,這裡工作強度太大!加班是家常便飯,有幾次直接睡了辦公室的沙發。

雖然又忙又累,但陸陽勁頭十足。因為陸陽的頂頭上司馮總監業務能力非常強,這段時間跟著他,簡直是火箭式的成長。同時,他的人脈也非常廣,似乎沒有他辦不了的事情。

最關鍵的,馮總監不論是佈置工作,還是指出團隊的不足,或是聊個天什麼的,都很讓人舒服,同事們都很喜歡他。在陸陽看來,簡直是妥妥的男神一枚。

上週的一個客戶太刁鑽,馮總見陸陽面露難色,給他講了一個自己初入職場的故事。

沒有說教,一個小故事,就讓陸陽重新鼓起了勇氣。

上週五同事小莫做報表犯了一個錯誤,放在以前的公司,陸陽的領導一定會批評小莫了。但馮總什麼都沒有說,週一的會議結束後,馮總講了個粗心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因為一個極小的失誤,卻給公司帶來很大的損失。

他家在為公司的損失感到惋惜的同時,聯想到自己的工作中,一定要用心對待,避免這樣的錯誤發生。

一個小故事既不讓小莫難堪,其它同事也得到了提醒。

陸陽當下就覺得,馮總的高情商讓人舒服,有時候就是做到了不講說教並且空洞的大道理,而是通過故事讓人懂得道理,講故事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人是社會的人,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那些成功的人,都會重視講故事的能力,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人,都會讓你受益終身。

不僅是作家,很多成功人士如馬雲、喬布斯 、奧巴馬都是講故事的高手。

無論你身處何處,請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2012年12月7日,瑞典文學院的報告大廳諾貝爾文學獎演講現場,身著 “莫言”字樣深色中山裝的莫言,以“講故事的人”為題,用“3個故事”征服了現場200多名中外聽眾。演講結束,嘉賓集體起立鼓掌長達一分鐘。莫言通過“最痛苦的一件事”、“最深刻的一件事”、“最後悔的一件事”既展示了自己的成長,也讓人感受到作家的真誠。對於這3個簡單而透徹心扉的故事,外媒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每個不是學霸的孩子,或許童年在父母的口中,都會出現一位或多位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別人家的孩子赫赫的成績單,也許是說教的開頭,但也是親子關係中的障礙。

因為沒有人喜歡這樣類比式的說教,孩子也不例外。

我們在看一些優秀的演講者,他們打動人的也許是讓人震撼的金句,但真正能讓印象深刻並得到啟示的,往往是那些動人、發人深思的故事。

所以,身為父母,在你批評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是否可以讓下自己的執念,平復情緒,給孩子講一個他能接受的故事,讓孩子通過故事瞭解世界,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形成更為強大的自我內驅力。

無論你身處何處,請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提起微商,很多人或許都有一些不好的印象。

朋友圈裡簡單粗暴說著產品效果如何好、團隊如何厲害、業績多少、喜提了什麼……

那些誇張的說辭,讓很多人一笑了之,甚至成了誇張的“代名詞”。

同樣在朋友圈賣貨,小曲卻有著自己的心得。

他的朋友圈像一本精美的雜誌,那裡大多數是他學習、成長的故事,是他對生活的感悟和心得,偶爾才是他還賣著水果。

因為真誠的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點滴小故事,朋友圈裡的人反倒對他很信任,他不論是賣水果還是分銷課程,都被信任著。甚至有時候朋友主動讓他來推薦。

做一個真誠的講故事的人,你有了能量才是最有價值的分享,才能經營好自己順便賣了產品和服務。

無論身處何處,做什麼工作,每個人都需要講故事,講故事是學習、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門技能,從這個角度而言,有時候沒有故事,或許等待你的就是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