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家以《清平樂》為詞牌名的經典詞作,你都知道哪些?

近期,電視劇《清平樂》熱播,引起廣泛關注。小朋友們或許還不知道,《清平樂》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作為詞牌名,長期流傳於我國古代詞壇,歷代詩詞名家都對它青睞有加,也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

今天的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清平樂》這個詞牌名的來源,以及它的特點與發展歷程,並精選出九首歷代名家留下的經典詞作,供大家鑑賞學習。


歷代名家以《清平樂》為詞牌名的經典詞作,你都知道哪些?


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清平樂》的特點及歷史演變

一、詞牌名《清平樂》的發展演變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後用作詞牌。又被稱作《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等別名

《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併入“越調”。通常以李煜詞為準。雙調四十六字,上闋押仄聲韻,下闋換平聲韻;也有全押仄聲韻的。一說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恐後人偽託,不可信。

《清平樂》詞創作伊始,內容多傷春惜別、男女戀情,感情比較低沉,詞風婉約。到了宋代,《清平樂》這一詞調在晏幾道、李清照等婉約派詞人的筆下,沿襲了它的原有面貌,而隨著蘇軾、辛棄疾等豪放派詞人的出現,受其詞風影響,使用範圍也不斷髮生變化,不僅書寫內容有所擴大,感情基調也由低沉逐漸轉向高亢。

後歷經金、元、明、清各代的發展,其描寫內容與聲情更加豐富。後世比較著名的如毛澤東的三首《清平樂》,其聲情特點已與《清平樂》這一詞調創作伊始的面貌迥然不同。由此可見,《清平樂》這一詞調並不像《水調歌頭》《蘭陵王》等詞調那樣具有鮮明、固定的聲情特點,而是處於動態的發展演變中。


歷代名家以《清平樂》為詞牌名的經典詞作,你都知道哪些?


二、歷代名家筆下的《清平樂》

01.《清平樂·別來春半 》(南唐)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因為生活閱歷的不同,李煜前後期的詞作風格迥異。這首詞抒發的是作者看到臺階下紛紛飄落的梅花,即刻觸發了心中的無限愁緒。鴻雁無憑,路遙難歸,思念恰如蓬勃的春草,在這個春天裡肆意生長,也在作者的心田肆意生長。

02.《清平樂·春歸何處》(宋)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黃庭堅的這首詞,基調稍顯低沉,

妙在善用曲筆渲染,跌宕有致,餘音嫋嫋。傷春是古代文人的普遍心理,作者憐惜春光,不忍看到春光逝去,百般尋覓,終究還是沒能找到春天悄然離開時,曾留下的些許蹤跡。婉轉歌唱的黃鸝鳥,最後輕盈地地隨風飛過薔薇。薔薇花開,說明夏天已經來臨。他終於清醒過來:春天真的已經離開了,季節流轉,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歷代名家以《清平樂》為詞牌名的經典詞作,你都知道哪些?

03.《清平樂·春晚》(宋)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官錦汙,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王安國的這首《清平樂》,是一首出類拔萃的傷春詞。作者巧妙運用視聽結合、情景交融手法,抒發了對美好春光流逝的憐惜,還隱含了自己的身世之感。上闋寫面對落紅滿地,無限傷感;”費盡鶯兒語“,其實襯托出作者自己的失落與無奈。下闕從視覺轉到聽覺,作者彷彿聽到了歌女小憐彈奏的琵琶曲,美妙的琵琶聲”弦弦掩抑聲聲思“,不禁感慨自己的年華虛度。

04.《清平樂·紅箋小字》(宋)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晏殊善用細膩的筆墨,描繪出愛情中的心有千千結。主人公鋪好紅色的信箋,傾訴自己出瑣瑣碎碎的心事,可是惆悵許久,卻不知欲寄往何處?

以淡景寫濃愁,不言愁而愁緒更濃。結尾以景結情”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歷代名家以《清平樂》為詞牌名的經典詞作,你都知道哪些?


05.《清平樂·年年雪裡》(宋)李清照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李清照早年的生活,是無比令人豔羨的優裕和美滿;可是經歷了國破家亡的她,不堪再回首這段美好往事。晚年的她,漂泊天涯,兩鬢生華,孤苦無依,這時縱然有梅花盛開,又有誰可以與她共賞呢?

06.《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的這首詞作,深得唐代山水田園詩的旨趣。茅屋雖然矮小,可是周圍的環境清新優美,老夫老妻在平淡的生活中,自有幸福的滋味。三個孩子各忙各的事情,鋤豆、編織雞籠,濃郁的田園氣息由此可見一斑;最妙的是小兒在溪頭臥剝蓮蓬,頑童的可愛模樣躍然紙上。


歷代名家以《清平樂》為詞牌名的經典詞作,你都知道哪些?

07.《清平樂·六盤山》毛澤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這首《清平樂·六盤山》,是一首

振奮人心、激揚鬥志的鏗鏘宣言。“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氣象豪邁,表達了紅軍戰士們勇往直前的鋼鐵意志和必勝信念。景象開闊,層次分明,曾在陝甘寧邊區廣為流傳。今天的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汲取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的營養。

08.《清平樂·會昌》毛澤東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詞作,不走傳統詞作的婉約路線,而是用豪放詞來表述革命的豪情壯志。這首《清平樂·會昌》上闋抒情,下闕寫景,情景交融,引人入勝。“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表達了由衷的自信與欣喜之情。


歷代名家以《清平樂》為詞牌名的經典詞作,你都知道哪些?


09.《清平樂·才聽夜雨》(清)納蘭容若

才聽夜雨,便覺秋如許。繞砌蛩螿人不語,有夢轉愁無據。

亂山千疊橫江,憶君遊倦何方。知否小窗紅燭。照人此夜淒涼。

在一個有雨的夜晚,納蘭容若刻骨銘心地懷念故人,更覺此夜淒涼難度。雖然秋意尚淺,可是心中的涼意卻如此深刻。”知否小窗紅燭。照人此夜淒涼“,若能與心愛之人,共剪西窗燭,圍爐夜話,該是多麼溫暖的畫面!可是對於別離之人來說,小窗卻是無限傷懷之地。觸景生情,更覺此刻的孤單。

關於《清平樂》為詞牌名的經典詞作,今天先分析到這裡。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首呢?抑或大家還有哪些建議,都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