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權與公族的慘烈廝殺,鬥氏家族精英輩出,為何後期被斬盡殺絕?

春秋時期是中國世族政治發展的黃金時期,晉國、秦國、楚國這樣的大國都出現了世族林立的現象,戰國時代的韓、趙、魏三國,就是由晉國分裂而來。這些世族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世族力量如果過分強大,就會威脅到君權,其結果要麼世族控制君權,進而控制國家,要麼就是君王消滅世族權力,將其勢力徹底剷除,春秋時期楚國的鬥氏家族就屬於後者。

王權與公族的慘烈廝殺,鬥氏家族精英輩出,為何後期被斬盡殺絕?

春秋初年疆域圖

鬥氏興起

鬥氏與楚國君主同出一脈,都是楚國國君熊儀的後裔,因為熊儀去世後的諡號是若敖,所以楚國一直以若敖為族稱,鬥氏家族也是其中的一支。鬥氏家族最早出現在春秋舞臺上的名人叫做鬥伯比,鬥伯比活躍在楚武王時期,為楚國的強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鬥伯比的父親早亡,他幼年時因為鬥氏內鬥而隨母親到了鄖國生活,長大後與一個鄖國女子生下了一個孩子,取名斗子文,他們父子二人後來為楚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鬥伯比年輕時經常遊走于山野之間,流連於平民之中,所以他的眼光和胸襟非常長遠開闊。回到楚國之後,他開始在楚王的扶持下活躍在楚國朝堂,用自己的才幹為楚王南征北戰。

王權與公族的慘烈廝殺,鬥氏家族精英輩出,為何後期被斬盡殺絕?

鬥伯比影視形象

楚武王時代最重要的征伐目標是漢東地區,鬥伯比輔佐楚武王在伐隨之戰和伐羅之戰中都凸顯了軍事才能。楚武王三十五年,楚國率兵攻打隨國,鬥伯比沒有讓楚武王直接兵臨城下,而是提出示弱於隨國,讓其夜郎自大,長此以往他就會不把周邊國家放在眼裡,小人得志的隨國自然會引起他國的憤怒,到時候楚國再趁機攻打隨國,必然旗開得勝。經過了兩年的蟄伏後,形勢果然如鬥伯比所料的那樣發展,楚武王三十七年,楚軍大敗隨國,隨國戰敗求和。鬥伯比又勸說楚武王接收隨國的投降,因為隨國還沒到滅亡的時候。隨國至此對楚國表示臣服,楚國成功收服了“漢東第一國”。在伐隨之戰中,史書雖然沒有明確記載鬥伯比的職務,但是從楚武王對他“言聽計從”的態度上來看,鬥伯比在楚國朝堂相當有發言權,恐怕只有百官之長和君王的左膀右臂,才能有如此重的分量。

在後來的伐羅戰爭中,楚武王讓屈瑕領兵出戰,深諳人心的鬥伯比一眼就看出屈瑕心志不堅定,最終屈瑕果然戰敗自刎,楚武王也悔不當初。這也從側面反應了鬥伯比的冷靜客觀,在楚武王后半生的開疆拓土中,鬥伯比絕對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人物。鬥伯比在楚國主政成功,讓鬥氏家族快速崛起,鬥氏中的鬥廉、鬥丹、鬥緡、鬥祁都是鬥氏的代表人物,且屢建奇功,鬥氏家族因為有了這些人才,在三大公族中獨佔鰲頭。

王權與公族的慘烈廝殺,鬥氏家族精英輩出,為何後期被斬盡殺絕?

楚武王

鬥氏繁榮

鬥伯比之子斗子文在楚成王繼位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在楚成王即位之初國庫空虛時,散盡家財幫助楚國度過危機,他不僅深受楚王信任,楚國百姓也紛紛誇讚子文的一片愛國之心。之後,楚國公族合力殺死了德行敗壞的令尹子元,立子文為令尹。子文上臺後像他的父親一樣主持楚國的內政外交,可謂“文可安邦,武可定國”,在滅弦之戰、泓水之戰、城濮之戰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其它方面也都有所建樹,在為楚國的強盛提供力量之時,鬥氏家族也在子文執政時期變得更加繁榮。

王權與公族的慘烈廝殺,鬥氏家族精英輩出,為何後期被斬盡殺絕?

斗子文畫像

在斗子文當政時,鬥氏宗族的私兵力量大大增強,很多上戰場的楚國士兵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鬥氏的私兵,這些私兵雖然在對外戰爭中跟隨楚王作戰,但是他們終歸是屬於公族的私人武裝,只對貴族負責而不是對楚王負責,完全是鬥氏培養出來的私家軍隊。在鬥氏輝煌時期,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相當頑強。軍隊強大的同時,鬥氏的影響力也在斗子文執政時期空前強大,與鬥氏同宗一脈的成氏也如日中天。子文之後,成得臣、鬥越椒、斗子上、成嘉等人幾乎壟斷了楚國令尹的職位,斗子上和鬥越椒都深受楚王信任,影響力非常之大。然而和平之下往往隱藏著致命的危機,就像航行在大西洋上的泰坦尼克號,不知何時就會撞上冰山。

鬥氏滅亡

史書記載鬥氏是因為鬥越椒之亂而導致滅族的。當時楚王新寵家族蒍氏的代表人物——蒍呂臣——被楚成王任命為令尹,楚王此舉的目的就為了讓蒍氏制衡鬥氏,無奈鬥氏力量太大,僅僅一年蒍呂臣就被斗子上取代。蒍呂臣雖然沒有能力抵抗鬥氏,蒍氏家族中卻有一個叫蒍賈的年輕人非常有膽有識,他不僅在滅庸之戰中戰功卓著,而且深知楚莊王(楚成王被其子楚穆王殺害,楚穆王死後其子楚莊王即位)的憂慮,便替楚莊王殺掉了令尹鬥般。隨後,鬥越椒繼任令尹,蒍賈升職為大司馬。鬥越椒自然不肯屈居人下,於是他殺掉了蒍賈,正式向楚莊王宣戰。楚莊王親臨戰場鼓舞士氣,鬥越椒因為師出無名本來就心虛,所以叛亂很快被平息。跟隨鬥越椒作戰的所有鬥氏貴族全部被滅,只有鬥般的兒子沒有參加叛亂,加上他主動回國請罪,楚王感念其祖父斗子文對楚國的貢獻,允許其活下來延續鬥氏香火。

王權與公族的慘烈廝殺,鬥氏家族精英輩出,為何後期被斬盡殺絕?

楚莊王

其實鬥越椒的叛亂不過是鬥氏被滅族的表層原因,根本原因還是鬥氏力量不斷強大威脅到了楚國的王權,蒍氏一族的出現不過是激化了這種矛盾。即使沒有蒍氏,鬥氏和楚王也免不了會有一場戰爭,這是王權與公族的對抗。鬥氏雖然力量強大,但是並沒有達到能夠與楚王匹敵的地步。從楚國的官職來看,無論是令尹還是司馬,都是楚王親自冊封,並不是鬥氏自己冊封,這說明他們還不是能控制君王的權臣,楚王完全有權罷免他們。鬥氏的後代也已經沒有了祖先的修養,從鬥伯比到斗子文,再到後來的成得臣、鬥般等人,都盡心盡力輔佐楚王,然而到了鬥越椒這裡就變得狂妄自大,殺掉楚王的大臣如同兒戲一般,造反也是“說幹就幹”,鬥氏有這樣的子孫,滅族也是遲早的事。

結語

鬥氏曾經有過如日中天的輝煌,也有著君臣相得益彰的佳話,為楚國的強盛立下了不世之功。隨著鬥氏對王權威脅越來越大,再加上子孫後代過於囂張,才最終被楚王所滅。儘管留有後人,但也早與鬥氏漸行漸遠,至今更是無跡可尋。曾經烜赫一時的鬥氏家族,永遠消失在了歷史的風塵之中,成為春秋時期時代變遷的一個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