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寶”唱“活”了沉睡鄉村 ——河南平頂山的小“村寶”助推鄉村振興大舞臺

2019年8月以來,河南省平頂山市開展“尋找村寶——河南省大型文化志願公益活動”,通過732名尋找村寶文化志願者舉辦各種活動130餘場次,在33個試點村尋找到114名村民們如意的“村寶”。

所謂“村寶”,就是通過村委推薦、群眾推薦、個人自薦等多種形式,尋找各村具有文化技藝、文化符號的能人,助孤濟困、向上向善的愛心人士,有傳說、有故事,德高望重的鄉賢等,作為每個村的“村寶”。

長期堅持推進鄉村文化建設的村支書周營賢、創辦“農家戲迷活動中心”的魏書振、發揚光大非遺文化傳承人董海彬、身懷文化技藝的王尚志等這些火了的農民藝術家,鄉村文化達人在忙碌耕作的田埂上唱出連連“大戲”, 在重塑鄉村文化生態,助力平頂山鄉村振興的現實背景下,“村寶”已成為平頂山鄉村的新名片——有溫度、接地氣、顯特色,讓鄉村文化更加繁榮,更富有生命力。

“鄉村音樂廳”讓窮山村找尋到了通往致富道路的座標

“‘七山二水一分田’,地處偏僻,世代貧窮,村民保守,文化落後,如何擺脫貧困?村兩委想了許多辦法,也未能如願。”河南省魯山縣瓦屋鎮樓子河村党支書記周營賢說。

2016年12月16日,河南省首批“鄉村音樂廳”在該村啟動,從此,窮山村找尋到了通往致富道路的座標。周書記依託文化志願者大力開展“鄉村音樂廳”建設,舉辦快板、葫蘆絲、足球、舞蹈、廣場舞等培訓輔導,受益群眾約526人次,不少村民學會了舞蹈、彈電子琴等專長;組織村民創作了28個充滿鄉情、鄉音、鄉味的文藝作品,舉辦鄉村“春晚”、節慶演出、文化課堂計57場次,受益群眾達45000多人次;2019年、2020年鄉村“春晚”面向全國直播。“每次從方園幾里外來排練演出的村民都吃住在周書記家,沒有資金,周書記把自己創業掙的車都賣了。”村民雷琴說。然而,兒女不理解,也有村民冷嘲熱諷,妻子勸說“別幹了吧?咱樓子河要是遇上個大老闆,辦個工廠,能讓村民們多倆錢花,也算是個正事兒”,老周抹著眼淚,一度感到沮喪,但他頂著壓力,沒有放棄。

三年多來,文化的春風沐浴了樓子河村新的變化。如今,打牌賭博的沒有了,封建迷信也少了,好吃懶做的不見了。周營賢帶領村民走上了文化扶貧脫貧之路,把每月農曆初九至十一定為農副產品趕會期。會上,處處是跳舞、敲鼓、唱戲表演和賣山野菜、小馬紮、串串香等辦貨、趕會、叫賣的熱鬧場面。“俺賣漿麵條一天就能掙800多元” 村民喬安高興的合不攏嘴。村民李振宇說“這都是文化帶來的致富路啊!”。文化致富的商機,讓在外創業的周文昌、周同國、吳老輝紛紛返鄉,計劃投資5000萬元興辦養雞場、養羊場;紅色教育基地、村農貿市場、香菇基地正在規劃中;貫通村中的柏油馬路開始擴建。

“文化不僅能改變村民們的思想,也能讓鄉親們富起來,讓樓子河變得更加美麗。”“最感動村寶”周營賢感慨的說。

讓村民高高興興的數著鈔票過大年

“我們‘佰善傳媒公司--中國大黃網紅孵化基地’現在有20人,其中18個人是回家鄉創業的大學生,我也是‘大黃村人’” 公司高管楊曉波很是自豪的說道。

十年前,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地地道道的“泥腿子”馬豹子不甘貧窮,帶領自己的魔術團走南闖北,生意做得風生水起。2009年,在村民窮則思變的期盼中和上級部門的支持下,他放棄瞭如火如荼的魔術團回到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那時候的大黃村是出了名的落後村,人心渙散呀!”村民黃勇說。馬豹子統一兩委班子認識後,抓黨建、保民生、促發展,先個人出資670多萬元修整道路,建設黨員群眾綜合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留守兒童愛心家園、愛心救助超市,建成370套別墅新居,村民陸續入住,以土地流轉、解放農村勞動力為切入口,把傳統魔術演藝與中國製造和商品銷售相融合,促進魔術文化產業鏈轉型發展。創造了“三個中國之最”——最大農村圖書批發市場、最大農村小商品批發市場、最大魔術文化產業園。

村民李麗萍說:“我現在沒有地,做圖書批發8年了,最好的時候一天銷售額六七萬元。”馬豹子和大黃村人把文化產業作為致富和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結合點,走出了一條“農民創造文化,文化造福農民”的創新之路。

“十一年來,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資源貧乏的落後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馬書記是讓村民致富的‘寶’,讓村民開心的‘寶’!”鎮幹部王建宏說。

翻飛霸王鞭,唱好特色文化大戲

霸王鞭,是根植於葉縣民間歷史悠久的表演藝術形式,即可踩在高蹺之上,也可卸蹺舞於平地,以其霸王鞭令人眼花繚亂的舞動,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深受百姓喜愛。

葉縣仙台鎮文化站站長賈曉紅講:“2007年被批准為平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012年董海彬老人被批准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村裡把霸王鞭編排成時下流行的廣場舞,董寨村小學成立霸王鞭傳承培訓基地以來,有約280多名學生學成走出校園。2016年霸王鞭還參加了電影《女大學生部落》的拍攝。縣、鎮連續舉辦文化公益課堂,已經有2000餘人次參加學習。這當中作為霸王鞭第二十代傳承人,董海彬功不可沒。”

從2007年開始,董海彬經常受邀到省市縣做義務輔導傳授。“有一年春節,鄭州教育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邀請俺爹去講課輔導,從山東回來過年的哥嫂連續多日也沒能見爹一面,爹一說起這事,心裡就難過”女兒董聚霞有些哽咽。

在“村寶” 董海彬的感染下,許多村民加入了“霸王鞭藝術表演隊”、“巾幗文化志願服務隊”,八年來做義務表演輔導260多場,受益群眾54000多人次,長期幫扶14個貧困戶,治理村容村貌,當疫情防控志願者等。“巾幗文化志願者服務隊”已有男女老少80多人,成了遠近聞名的名片。

“影子”效應讓百姓唱“活”沉睡鄉村

“我83歲了,咋也沒想到當上了‘村寶’,真是感謝黨啊!”來到平頂山市示範區滍陽鎮閆口村“村寶”魏書振家中,正帶著村民唱戲的魏書振抑制不住地說出了肺腑之言。

魏書振12歲開始學唱河南墜子,至今保留的拿手大書還有《呼延慶打擂》《小八義》《羅通掃北》等30多部。按老伴的話說,那就是“一唱戲他就沒病了,晚上戲唱的再晚,也不耽誤他一大早去賣豆腐。豆腐賣完了回來接著唱。”

“魏書振老人真是鮮,咱們把他談一談,夏天給咱開電扇,冬天給咱把火盆端……”村民們唱岀了對“村寶”的喜愛。

戲迷們就像“影子”一樣,整天圍到魏書振老人家裡。於是,魏書振自購桌凳130多隻,暖水瓶22個,電扇電暖器10 多個。在他的影響下,每天來家中唱戲、學戲的少則50人,多則180人,前來聽戲的觀眾最多時有八九百人,把屋裡屋外圍了個水洩不通。

“每月逢二都會舉辦表演,村成立了戲迷隊、舞蹈隊、盤鼓隊、村民戲迷活動中心, 還成立了農民劇團等隊伍,村裡建起漂亮的文藝大舞臺和文化活動中心。村旁正在建設的“舒山公園”已經初露靚麗的面容。閆口村成了‘會唱戲的村莊’、‘生態美麗鄉村’”文化志願者胡夢菲對記者說。

一聲“村寶”,喚出了村民對鄉村文化發展的更多期待。河南村寶的“影子”效應讓百姓唱“活”了沉睡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