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昨晚,國常會上傳來了大消息:


今年,老舊小區改造要加大力度了。


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於是,不少大V連夜拋出了一些讓人虎軀一震的判斷——


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就要變天了;

“老破小”終於站上風口了;

開發商手裡的“舊改”項目,就要價值大跌了……


總而言之,都是為老舊小區改造提速的一片叫好之聲,大有“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車”的趕腳,但冷靜之後再想想,這些足以翻天覆地的預測,真的會發生嗎?


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老舊小區改造這件事,在去年3月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曾提及,去年6月19日的國常會上,做出了一個對樓市“可能有深遠影響”的決定:


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


當時,局姐寫過《4200萬戶老舊房子不拆了!老破小又可以買了?》去詳細解讀這個決定。


大半年過去了,黑天鵝數不勝數。


局姐在新華社發佈的,最新一次國常會的通稿中,get到了幾個新的信息點。


1. 為啥改?


目標是“改善居民居住條件”以及“擴大內需”。


2. 改哪裡?


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比去年增加一倍,重點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區。


3. 怎麼改?


各地要統籌負責,按照居民意願,重點改造完善小區配套市政基礎設施,提升社區養老、托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


4. 誰出錢?


建立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改造資金的機制,中央財政給予補助,地方政府專項債給予傾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改造運營。


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看看本月內,國家層面關於老舊小區的表態。


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點擊查看大圖)


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把所有上面的信息歸總起來,我們大概可以看到,這一輪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速的全景:


1、這是一次以“擴內需”為主要目的的,老舊小區改造全國提速事件。


此前關於關於“穩增長、調結構”的提法被刪掉了,最終的希望不過是“讓大家住得爽一些的同時,心甘情願地多花點錢”。


不是為了讓你炒房!

不是為了讓你炒房!

不是為了讓你炒房!


2、這次老舊小區改造的重中之重,是小區的配套、市政基礎設施,以及養老、托育、醫療等公共服務。


也就是說,主要是改造水電氣路光纖,以及優化公共服務空間。


但是!去年6月份提到的“有條件的可加裝電梯,配建停車設施”,在這次的表述中沒有出現。


加裝電梯、增設停車位,才是真正提升“老破小”核心價值的需求。


3、在推進改造這件事情上,政府統籌,但改或不改還是由居民自己說了算。


這導致了一個後果:


加裝電梯和增設停車位,確實很難推進。


比如說,會有部分低樓層的居民對加裝電梯執反對態度,因為電梯對他們沒用,就算是不讓他們出錢出力,但電梯還是會影響底層的採光。


只要有相當程度的反對,就很難成行。


所以,在局姐能找到的官媒報道中,絕大部分是圍繞著改造前的“髒、亂、差、臭”和改造後的“亮、潔、寬、美、齊……”來進行鮮明的對比,所描述出來的改造,主要圍繞管線、排汙、綠化、亮化、美觀、消防以及公共空間秩序等方面進行,很少提及加裝電梯、配建停車設施這兩項。


4、所有的改造資金,官方說法是,以“居民出一點、社會支持一點、財政補助一點”的方式來籌集的。


在之前的公開報道中,局姐發現了這樣一個案例:


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點擊查看大圖)


可見,主要的資金,還是由居民自己通過金融機構解決的。


不過,這次在財政補助的方面,增加了專項債券的支持。


從公開信息中可以看到,專項債券的數額不小。


半個月內,高層連續兩次提及“提前下達一定規模地方政府專項債”。目前已提前下達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1.29萬億元。機構普遍預估,今年專項債發行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


這些錢裡面,會有一部分用來改造老舊小區,能緩解居民出資的鴨梨。當然,現在還不能確定,這一部分究竟有多少。


5、政府希望開發商更多地參與老舊小區的改造。


一方面,希望以此替代以往的地產支持政策,一方面也是希望給房企“指一條轉型的明路”,以此穩住就業。


畢竟,房地產的產業鏈上,綁定了無數的基層就業崗位,包括數量龐大的進城務工人員。


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所以,可以推導出什麼樣的結論呢?


首先,老舊小區改造鋪開,說明“博拆遷”的路子已經基本被堵死了。


根據住建部之前的統計,各地上報需要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達到17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這些小區短期內不會再納入拆除重建的範圍之內。


因此,對於手握老舊小區物業的人來說,靠開發商搞推倒重建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只能通過改造提升溢價。


這一部分價值有多大呢?


局姐搜到了一篇公開報道:


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裡面涉及到三個小區:南湖區中興苑、洪三苑和新秀苑。


改造的內容包括整個外觀的翻新,管線的提升,公共空間的景觀綠化、以及引入未來社區智慧社區的理念等。


除了沒解決電梯問題,看起來已經非常高大上了。


局姐隨便搜了下中興苑,發現這一年來,和同板塊相比,價格走勢是這樣的:


別想了!樓市哪有那麼容易變天?


開工時,房價確實跳漲了20%以上,但是,接下來的一年裡,房價的走勢就基本和整個片區持平了。


畢竟,物業費還是那個物業費,缺乏管理還是缺乏管理。未來小區能維護成什麼樣子,誰也說不好。


說白了,和往年期待拆掉重建,獲取高額利潤相比,現在老舊小區的投資潛力,更差了。


所以,局姐個人覺得,老舊小區改造,更像是“房住不炒”的壓艙石。給你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讓你能夠在老舊小區裡安居樂業,減少折騰。


其次,遠郊新房會受到一些影響,但影響不至於很大。


選擇市區“老破小”還是遠郊的“遠大新”,一直是剛需上車族非常困擾的問題。所以,在一貫的判斷中,老破小的改造,會直接影響遠郊新房的成交。


但是,局姐現在覺得,這兩類產品面對的購房人群,已經開始逐漸差異化了。


畢竟,2000年以前的老房子,絕大部分沒有電梯,沒有小區管理,戶型陳舊,樓間距小,採光通風都不如現在的設計。


就算給你把電梯裝好,停車位建設好,戶型本身的硬傷還是個基本無法解決的死結。


只有一個好處:基本都在一個城市最初的中心,至少學校醫院,公交地鐵,飯店菜市,生活配套都超級成熟。


但也低端。


說實話,前些年,局姐會覺得市中心永遠都是市中心,成熟的配套和完備的交通就是支撐房價的關鍵。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市中心開始緩慢向新城遷移,以及越來越多90後和00後的入市,年輕一代對於“漂亮房子”和“高大上配套”的渴求,確實不容忽視。


對於購房者,尤其是“非土著”的購房者來說,市中心的老舊小區,最吸引人的因素是名校的學位。


因此,越來越多的外地年輕人願意以相同價格,選擇忍受一個大城市郊區的新房或者次新房,直到組建家庭,有了孩子,才開始在市中心尋找一個帶學位的,適合孩子讀書的舊房子。


所以,如果要在市中心投資老破小,真正靠譜的因素,還是有個好學位。


最後,開發商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態度怎麼樣呢?


局姐也問了幾個廣東地區的開發商。坦率地說,他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興趣不會太大。


為什麼呢?一是難度太大,再則也因為開發商的利潤薄。


一個港企投拓狗說:


“要做老舊小區改造,得開發商一戶一戶談,沒有村集體這種居中協調的存在。相比起村集體,業委會太弱勢,談了也沒用。現在政府政策也不太支持,開發商都不願意碰。”


另一位國企投拓狗是這樣回覆的:


“住宅小區的舊改,產權都是人家的,開發商在開發過程中根本沒什麼獲利空間。”


他坦言,與改造老舊小區比起來,開發商更在乎的,是三舊改造裡的舊村和舊廠改造。畢竟,這一塊開發商才真正有產權,有豐厚的利潤空間。


開發商對舊改項目的熱情,並不會被老舊小區改造的業務消滅,相反,可能會更強。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