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用 AI 代替人工審核員後,又決定返聘

內容概要:YouTube、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平臺一直在花大力氣進行內容審核,尤其是使用機器學習技術逐步替代人工。但近期 YouTube 決定暫時叫停這一推進,返聘年初解僱的人工審核員。

原創:HyperAI超神經

關鍵詞:內容審核 機器學習

YouTube 在今年初,將內容人工審核團隊大量裁撤,全部替換成為 AI 進行內容審核。

所以,今年 4-6 月整個第二季度裡,YouTube 線上的所有視頻,都是由 AI 進行官方的內容審核。這也是 YouTube 有史以來第一次整一季度,沒有人工審核員參與內容初審。

YouTube 用 AI 代替人工審核員後,又決定返聘

這一大步跨越,帶來了不小的後果,YouTube 在近期叫停這項舉措,並且大批返聘在年初解僱的人工審核團隊。

AI 替換人工:下架視頻數創紀錄

AI 審核被叫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AI 審核的規則相較於人工,更為嚴格,甚至會導致誤傷。

根據 Google 在定期的透明度報告中提到:在 2020 年 AI 接管內容審核的 4-6 月中,共有 1100 萬個視頻被 AI 標記違規並下架,這些視頻主要來自於美國、印度和巴西。

但是,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裡,被鑑定違規並下架的視頻,僅僅只有 660 萬。而 從人工換成 AI 之後,被下架的視頻數幾乎翻了一番。

YouTube 用 AI 代替人工審核員後,又決定返聘

因為 AI 審核遭下架的視頻,佔全部下架視頻的 95%(數據來源:Google 官方透明度報告)

在被 AI 下架的 1100 萬個視頻中,多數為色情、虛假、涉恐犯罪類型,但是也有不少是誤傷。

其中,就有 32 萬個被 AI 標記下架的視頻提出了申訴,最後近半數都通過二次審核,並重新上線。而在過去,進行申訴的視頻,只有 25% 左右可能重新上線。

YouTube 的審核 AI,以一己之力,讓 YouTube 的播主們瑟瑟發抖,花更多時間自查內容,一時間怨聲載道讓 YouTube 頭疼不已;大量的申訴,還給 YouTube 團隊,增加了不少重新審核的工作量。

人工再上位:時機尚未成熟,AI 仍需努力

在年初 YouTube 裁減人工審核團隊前,全職或外包的審核崗位多達 10000 個。

這些人工審核員分佈在 Google 的全球辦公室,或是外包供應商的各個辦公點。

萬人團隊:巨大運營成本

人工審核員的崗位要求並不低,比如要負責中東地區的內容審核崗位,需要掌握阿拉伯語和阿拉伯方言語系,並對中東地區上傳視頻進行審核,以便及時標記出涉及恐怖、暴力、煽動內容的視頻。

這樣的工作,每週需要審核 500 小時以上的視頻,初級崗位的薪水可以達到 18.5 美元/小時,年薪可達 37000 美元左右。

再資深的內容審核崗位,需要掌握一些的法律知識,不僅能得到 Google 全職員工的待遇,還可以獲得近 100000 美元的年薪。

YouTube 用 AI 代替人工審核員後,又決定返聘

從菲律賓的青年外包工人,到灣區的風控運營,都在內容審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風光的背後,Google 也同時在承擔著不小的成本,這也導致了在今年疫情之際 YouTube 對人工審核崗位的裁撤。

這次返聘 YouTube 也提及:疫情讓人工審核成本變高、難度加大。當初迫不得已,必須在人工干預不足和 AI 過度干預兩者之中,選擇了 AI。

人工審核:邊緣職業身心俱疲

內容審核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不僅每週有固定的工作指標,還要長時間面對兒童色情、暴力、恐怖類型的畫面,往往也會讓人身心俱疲。

《華盛頓郵報》、《財富雜誌》等美國主流媒體均對內容審核員這一職業,做出過深度報道。接受採訪的內容審核員,無一例外都表達了這份職業,對自己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強烈的負面影響。

YouTube 用 AI 代替人工審核員後,又決定返聘

《財富雜誌》用帶著防毒面具的審核員,比喻審核工作給人帶來的心理創傷

媒體的輿論影響也敦促了科技公司對這類崗位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善,比如限制每週觀看不適視頻的時間上限、定期的心理治療等措施。

人工還是 AI:不用著急下定論

人工審核的支出、對人心理的傷害、機器學習的技術進步,這些都推動了近年各平臺對自動化內容審核的研究和快速應用。

AI 雖然有一定的誤傷幾率,但是在對違規內容的審查中,的確展現了超過人工審核的高效。

YouTube 首席產品官 Neal Mohan 向英國《金融時報》回應人工審核重回崗位時,提到了一組數據「被 AI 標記刪除的 1100 萬個視頻中,超過 50% 的視頻,在沒有用戶播放前就被下架;超過 80% 的視頻,播放 10 次以內就被下架。」

YouTube 作為大規模用 AI 代替人工的先行者,勢必會踩坑,但同時也為其他公司甚至全社會,指明瞭人與 AI 協同關係中更加清晰的發展方向。

這樣的實驗雖然折騰,但著實有必要。這需要公司有吃螃蟹的精神、承擔輿論非議的勇氣和快速善後的決心。同樣開放透明的數據,也讓媒體和社會在接受未來的不確定性,有更多的共識和信心。

YouTube 用 AI 代替人工審核員後,又決定返聘

誰知道寫文章的我,是不是個 AI 呢?

參考來源:

The Verge:《YouTube brings back more human moderators after AI systems over-censor》、《THE TERROR QUEUE》

Fortune:《Why Thousands of Human Moderators Won’t Fix Toxic Content on Social Media》

華盛頓郵報:《Content moderators at YouTube, Facebook and Twitter see the worst of the web — and suffer silently》

Wired:《As humans go home, Facebook and YouTube face a coronavirus crisi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