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聲光影中的蘭州中山橋——黃河第一橋

【文/攝影:孫成崗】

蘭州中山橋是黃河上游的第一座橋樑,故有“黃河第一橋”之稱。它的前身是明朝初年所建的浮橋“鎮遠橋”,在歷史上曾經是蘭州的八景之一。

現行大鐵橋建於光緒初年的洋務運動時期。是蘭州地方政府僱用德國泰來洋行的喀佑斯來包修的。當時條件非常艱苦,包括洋灰在內的所有建橋材料都是從德國海運至天津,然後用火車運至鄭州,再用騾馬運至蘭州。

從寶雞到蘭州這一段道路都是蜿蜒在崇山峻嶺中的羊腸小道,拉著巨大鋼構建的馬車沿著山道上上下下,途中還要防止土匪劫道,遇上雨天,道路泥濘,更是寸步難行。這是多麼地不容易。因此,光建橋材料的運送就花費了兩年時間。

全部材料運抵蘭州後,又用了3年時間,終於在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從此,黃河上有了一個穩固安全的通途。

剛剛建成時,就叫做蘭州大鐵橋,1928年時任甘肅省主席劉鬱芬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大鐵橋改名為中山橋。現在橋頭的“中山橋”就是他的手書。

已逾百年的大鐵橋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現在已經成為僅供人們參觀的步行橋,成為那個時代的一個歷史記憶。

夜晚的大鐵橋格外漂亮,橋上游人如織,橋下游船穿梭,在五彩霓虹的裝扮下顯得俏麗多姿,北岸金碧輝煌的白塔山上的激光燈不斷放射出多彩光芒,如詩如夢,給西部這座名城增添了無限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