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原創 察網時評 申鵬 2020-04-16

抗擊新冠病毒,保護全球人民,本來是整個世界最該做的事情,大家本應該團結一致,我們是命運共同體,但現在,美國依然無視人民的生命,依舊要把疫情政治化,依舊一切為了美國的霸權和資本家政客們的利益.......可以理解,資本主義,是不把人當人的,裹屍袋裡裝的不是人,只是被燃盡的爐渣。最終,這裹屍袋也不是美國人民的,而是整個美國的。

昨天,美國死了兩千多人。

確診感染最多,死亡人數最多,美國永遠是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國家。人們對美國的數據已經麻木,彷彿那不是一條條生命,而只是統計圖表上的一個點而已。

可這根本不是真實的數據,因為還有很多很多人無聲無息死在家中,成了統計數據以外的冤魂,“在紐約,他們正從居民家中抬出數百個裹屍袋”。

紐約市消防局的數據顯示,僅在4月的前五天,就有1125人死於家中或街道上。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兩週之內,紐約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即發現死者”的案例數為2192例,而去年同期,這個數據是453例。急救人員發現患者在家中心臟驟停的案例數也大增,2019年這個時候差不多有20至30例,而今年同期已經有322例,在今年3月28日一天就超過100例。而去年這些案例中只有30%到50%的患者最終死亡,而今年從3月22日開始,每天心臟驟停接警後的死亡率都超過50%,4月5日當天更高達75%。這些人到底死於什麼?是死於新冠病毒?還是死於醫療資源被擠兌而無法就醫?大概是搞不清楚的。

4月10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由於新冠死亡人數超過了醫院殮房容量,政府不得不在擁有150年曆史的美國最大公墓哈特島挖出壕溝,埋葬無人認領的遺體,畫面令人觸目驚心。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紐約是美國疫情的“震中”,但不是全部。其他各州的情況也相當糟糕,因為它們沒有紐約家底厚,還無法達到紐約的檢測、收治能力。

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據統計有近7000人感染,400多人死亡,但底特律市西奈-格蕾絲醫院的急診室員工展示的照片卻比數據恐怖多了,遺體被存放在醫院的空房間中,或被堆放在醫院停車場的冷藏箱內,裹屍袋層層疊疊,一個挨著一個,我們不知道死者是誰,只知道這些人死了。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由於停屍房已經堆滿了屍體,放不下了,原用於研究睡眠習慣的房間被用來存放屍體。在照片中,三具屍體被裝在白色的收屍袋中,其中兩具屍體並排放在一張床上,另一具屍體則被放在旁邊的椅子上。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急診室員工稱:“我所知道的是,我們沒有足夠的床位讓病人躺著,所以我們也沒法省出來床位放屍體了。”

過去幾年內,我也曾多次去殯儀館、火葬場送別離世的親人,對內部的情況比較熟悉,也見慣了生離死別,但美國這樣的情況,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我沒加過這麼多的屍體,也沒見過醫院裡屍體堆積如山以至於冷藏室放不下,更沒見過這麼多無聲無息死去而被匆匆草率掩埋的人。

時代的灰塵,時代的大山,都沒有這麼多裹屍袋直觀。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人死不能復生,無論他曾經是個好人,還是個壞人,是對美國做出過偉大的貢獻的傑出人士,還是躺在福利制度下領消費券的懶漢,他的一生都結束了,結束於一場荒誕的災難,而這災難,並不是完全不能避免的。

兩個月,甚至是4個月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了,政客們只顧他們的私利,只顧內鬥、甩鍋、撒謊、轉移矛盾,把病毒政治化......根本不顧民眾的死活。

美國的疫情,已經蔓延到了鄉村,目前全美有81%的縣爆發了疫情,美國是一個發展非常不平衡的國家,鄉村的基礎設施極差,通信、交通、物資、醫療設施都不如城市,美國有30%的人口生存在小鎮和鄉村地區,然而部分南部、中部貧窮州的縣鎮,確診率和死亡率都已經高於紐約等大城市。佐治亞州西南部的多爾蒂縣人口只有10萬,但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近百萬人口的亞特蘭大的富爾頓縣。在人口只有8萬人的奧爾巴尼,一位居民的葬禮之後,新冠疫情在參加葬禮的人群中傳播,導致該地衛生保健系統被擊穿。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廣大美國的農村人口甚至對新冠疫情缺乏瞭解,因為他們很多人“上不了網”,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數字稱,全美有超過2130萬人沒有任何互聯網接入服務。而根據民間公司“現在寬帶”的調查,這一數字接近4200萬。最誇張的是微軟的研究人員給出的數字,他們認為無法上網的美國人口達到1.63億人。所以這些人很可能到現在還不知道新冠病毒是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防護。

當新冠疫情在全美多個鄉鎮蔓延開來以後,美國鄉村醫院卻陷入更嚴重的“關門潮”。由於缺乏重症監護室和個人防護設備,為了避免感染,當地鄉村醫院不得不關停,任由被感染者“聽天由命”。霍莉是俄克拉荷馬州傑佛遜縣一位鄉村醫生,她是這個人口6000人的縣唯一的醫生,包辦縣裡所有人的外科、內科、接生、看護等等一切工作,經常需要連續值班72小時。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這就是美國如今的困境,他們不但缺物資,更缺人。

控制疫情很難嗎?確實很難,但不該是全球第一超級大國做不到的事情,經濟第一、科技第一、制度先進、公開透明......結果卻交出了這樣的答卷?

防治傳染病最關鍵的是什麼?人,無數一線專業的醫護人員!現在全世界最寶貴的就是醫護人員,但美國與眾不同,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一個月,全美就有約43000名醫護人員遭到解僱,而這次疫情中,醫護人員的失業數卻創下了近30年來的新高。一方面是大量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檢測救治,另一方面卻是急需人手的醫院大量裁員,這是多麼魔幻現實主義的事情?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其實不奇怪,美國絕大多數醫院都是私立醫院,醫院的收入來自於高昂的治療費用,隨著新冠疫情日益嚴峻,美國已經有數十個州發佈指令,要求醫院暫停非緊急手術,以為新冠肺炎患者騰出更多醫療資源。正因如此,不少醫院收入銳減。據統計,許多醫院停止其他外科手術以來,已經損失了50%的盈利。為了減少運營成本,醫院不得不通過臨時裁員的方式節省開支。於是,出現了大量醫護人員或被減薪或被解僱或被迫休假。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可笑?是的,你平時習以為常的東西,放在美國是一種極度的奢侈,在資本主義體制下,不賺錢的醫療、檢測、診斷、防疫,都是罪惡的。如果你是一箇中產階級以上的社會精英,比如你是谷歌微軟的員工,你可以享受到非常好的醫療保險,擁有強大盈利能力的公司會幫你買單。但是普通人怎麼辦?一次普通的診斷治療就有可能讓你賣車賣房傾家蕩產。

紐約的一位麻醉護士德里克·史密斯說,一位奄奄一息的新冠肺炎病人問身邊的醫護:“誰來為這樣的治療買單”?

這位護士感慨:“醫保制度一直在辜負人們的期望......說實話,我很難過,還有點害怕。這表明,當人們在處理關乎生死這樣更大問題的時候,仍舊得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這是十分嚴重的失敗。”

“這個國家(美國)確實是一個失敗的國家。親眼目睹這一幕發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讓我感到令人作嘔。”

全世界人民都清楚,過去三個月,美國為世界奉獻了一場極其醜陋的表演,用最強的國力,最強的科技,最強的經濟,導演了一場最糟糕的失敗。但是,他們那個黃毛總統依然在粉飾太平,甚至在電視直播上鼓吹自己的“功績”。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他把疫情爆發前期的責任全部推給別人,把自己吹成了未卜先知、無所不能、率領美國人民抗擊疫情的“戰時總統”。彷彿已經完全忘記了當初是誰說“新冠一點都不可怕,還不如流感,它會奇蹟般消失的......它就是民主黨的政治陰謀......"

放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出現如此恬不知恥的“大統領”,他簡直是在把美國人民當傻子耍,而他的支持率居然還在不斷上升!媒體和記者質疑他,而他一句“FAKE NEWS”,就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講實話,我看不出美國有什麼“言論自由”,如果可以質疑總統、謾罵政客就叫做“言論自由”,那麼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言論自由,如果輿論不能監督政客,不能讓犯錯、犯罪的政客下臺,你罵你的,我幹我的,媒體罵的再歡,選票依然歸我,總統依然我幹,這叫屁的自由?

更荒唐的是,特朗普已經宣佈暫停資助WHO,又“退群”了,理由是WHO沒有及時提醒美國新冠肺炎會“全球大流行”,導致了美國現在的被動局面。蒼天哪,有眼睛有耳朵的人都已經記得,WHO的官員們從一開始救在抗擊疫情前線,不但對世界公佈疫情的最新進展,兩個月前就在警告全世界,這是一場“大流行”,並且建議大家學習中國的經驗。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可是,那個時候,美國正忙著得意洋洋落井下石,鼓吹“新冠肺炎會導致製造業迴流美國”......現在,他們扛不住了,於是又把鍋甩到了WHO頭上,說WHO被中國“收買了”,總幹事譚徳塞先生更是遭到了無數子虛烏有的攻擊。

抗擊新冠病毒,保護全球人民,本來是整個世界最該做的事情,大家本應該團結一致,我們是命運共同體,但現在,美國依然無視人民的生命,依舊要把疫情政治化,依舊一切為了美國的霸權和資本家政客們的利益.......

可以理解,資本主義,是不把人當人的,裹屍袋裡裝的不是人,只是被燃盡的爐渣。最終,這裹屍袋也不是美國人民的,而是整個美國的。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說真的,大家都是人,誰也不希望死人,但沒有辦法,2020年,我們所有人都身處在歷史洪流中,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很多事情,都會發生變化,這個世界本就不是一成不變的,過去幾十年,只是一個偶然的瞬間而已。

請記住——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申鵬,察網專欄作家。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平原公子”,授權察網發佈。】


申鵬:美國的裹屍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