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有一座不存在的城門,你知道在哪裡嗎?

重慶重慶一次築城,是明朝洪武年間的戴鼎,他一共修築了17座城門,九開八閉。

《巴縣誌》記載:

“明洪武初年,指揮戴鼎因舊城址徹石城,高十丈,週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環江為池,門十七,九開八閉,象九宮八卦。”

九開分別是:朝天門、東水門、太平門、儲奇門、金紫門、南紀門、通遠門、臨江門、千廝門。

八閉為別是:翠微門、金湯門、人和門、鳳凰門、太安門、定遠門、洪崖門、西水門。


重慶城有一座不存在的城門,你知道在哪裡嗎?

重慶東水門


但本文要說的,是除了這17道城門之外的一座城門,這座城門如今絕大多數重慶人都不知道。

它就是“新城門”。

這新城門中哪兒?是什麼時候修的呢?

要說起來,這道城門算不上老城門,因為它的歷史真的很短。

介紹這座城門之前,得先說老重慶的建築。

以前的老重慶,沒有現在這麼洋盤,修不了高樓,大家的房子都依山而建,腳下用幾根柱子一撐,上面就可以住人了。

這種房子便是吊腳樓。


重慶城有一座不存在的城門,你知道在哪裡嗎?

吊腳樓


建築材料也簡單,主要是木頭,牆壁大多數不是木板,而是用竹子編成,內外糊上黃泥巴。

這種建築材料,隔音效果那叫一個差,隔壁晚上夫妻倆做點事,能聽得一清二楚。

最大的問題不在隔音不好,而是易燃。

再加上重慶老城面積小,人口多,吊腳樓那是一個挨一個,一個重一個,密密麻麻,房子重房子。

如果誰家不小心著了火,都不用風吹,一燃就能燃一大片。

不僅如此,重慶之地形,一路往上,如果山下著了火,往上那一大片別想好過。


重慶城有一座不存在的城門,你知道在哪裡嗎?

老重慶建築


因此,老重慶的火災那是不計其數。

抗日期間,日機轟炸重慶,就怕小鬼子往下丟燃燒彈,那真是一燒就燒一大片,慘不忍睹。

1931年,千廝門引發大火,燒了1000多戶,燒死200多人。

那時候重慶剛剛建市,消防隊伍雖然有了,可資源太少,人員和設備主要集中在現在的羅漢寺附近。

羅漢寺隔千廝門,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特別是那個時候交通不便,一旦起火,消防人員很難第一時間趕到。


重慶城有一座不存在的城門,你知道在哪裡嗎?

老重慶地圖


而千廝門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千廝門外的碼頭,是重慶重要的水碼頭,也是主要的棉花市場,所以才有“千廝門、花包子,白雪如銀”的民謠。

千廝門人員集中,建築也是重重疊疊,自從這次起大火,當局意識到了消防的短板。

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消防資源,於是決定新開一道城門作為消防通道,這道城門就叫新城門。


重慶城有一座不存在的城門,你知道在哪裡嗎?

千廝門大橋


新城門的位置就在洪崖門與千廝門之間,丁字口附近的二郎廟街上。

後來,那條街都改為了新城門街。

抗戰時期,日機轟炸重慶,這道新城門也起到了疏散市民的作用。

當然了,如今這些古蹟都消失了,如果你有興趣前去仔細查找,也許還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重慶通遠門外曾挖出43萬具白骨,到底發生了什麼?

重慶珊瑚壩發生過一場生死大戰,重慶輸了一座城

重慶十八梯曾發生靈異事件,天黑時無人敢經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