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比喻駁中醫黑關於青蒿素獲諾獎之二神論

文|中域中醫學習中心

自屠呦呦教授獲諾貝爾獎以來,中醫黑關於青蒿素一直有二神論,在於抹殺中醫藥對於此成就的貢獻,十分可憎,故以二比喻之小技做出駁斥,以正其名。

1、青蒿素是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研究中醫藥的結果,所以跟中醫沒關係,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功勞

駁論如下:

你上街買了一塊肉,拿刀切肉,起鍋燒油炒熟,然後吃飽了。確實沒有菜刀和鍋碗瓢盆你就吃不飽,但是所以你現在告訴我讓你吃飽的功勞僅僅屬於鍋碗瓢盆而跟那塊肉沒關係?

2、在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內,給屠呦呦教授啟示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是跟“抱一隻雞”等等這種明顯扯淡的瘧疾治療方法記載在一起的,所以說明中醫自己都不知道哪個有用哪個沒用,因此中醫對青蒿素的發現沒有貢獻。

駁論如下:

你上街買了一個完整的蘿蔔,拔掉地上部分的莖葉,洗去附著的泥,把蘿蔔吃掉了。然後你指著地上扔著的不能吃的蘿蔔莖葉和洗掉的泥,告訴我蘿蔔根本不知道它自己哪裡能吃哪裡不能吃,所以蘿蔔就是個垃圾。

那我就要反問你,你剛才吃了什麼?

吃了蘿蔔能吃的部分,然後指著要扔掉的部分,以此為證據罵整個蘿蔔是廢物垃圾。

可乎?不可乎?


跳出比喻正經來說:


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中醫的作用是總結並記載了樸素的青蒿治療瘧疾的經驗,給現代科學技術提供了重大提示。

否則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這條記載,我不否認現代科學技術的手段照樣可以找到青蒿素,但是如何去找?科學家怕是要採用窮舉法,甚至必須把世界上存在的植物的抗瘧活性一個個做個遍才找得到,那得是多少人力物力,又需要耗費多長時間才能夠大海撈針找到。我這樣說各位也別不信,現在西藥針對特定靶點的化合物活性篩選很多都是用高通量篩選,在數十萬種化合物中進行活性篩選,說白了就是針對藥效進行基於窮舉法的暴力破解。


所以,如果沒有可供參考的經驗,從植物中尋找有效成分照樣也會走暴力破解的老路,全世界的植物的活性做個遍,當然找得到青蒿素。而屠呦呦教授顯然從中醫典籍中獲取了重要的提示,從而極大縮小了目標範圍,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經費。

而中醫把樸素的經驗如實記載了下來,一旦記載了,極大的縮小了目標範圍,直接對著做就行了,這就是有的放矢。

不是做這方面研究的人根本不知道尋找活性成分有多困難,因此也根本體會不到能夠在這樣的工作中得到來自古代中醫總結經驗的提示有多難能可貴。因此屠呦呦教授一直把青蒿素稱為來自中醫藥的禮物。此處貼上屠呦呦教授署名關於青蒿素髮現始末的評論文章中的一段,在截取這段文字的章節中,屠呦呦教授還向全世界介紹了中醫藥的其他成果,以及中醫治療的特點,但是在此只翻譯其對於青蒿素髮現的評價。翻譯的一般請見諒:


Artemisinin, with its unique sesquiterpene lactone created by phytochemical evolution, is a true gift from old Chinese medicine. The route to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was short compared with those of many other phytochemical discoveries in drug development. But this is not the only instance in which the wisdom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borne fruit.


青蒿素這個具有獨特的倍半萜烯內酯結構的在植物化學研究中發現的物質,是古老中醫賦予的真正的禮物。在藥物研究中,相比於很多其他植物化學的研究成果,發現青蒿素的過程要明顯更短。但是,青蒿素並非中醫藥智慧開花結果的唯一成果。


所以最後點題:青蒿素獲諾貝爾獎是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挖掘中醫藥寶庫所取得的傲人成果。


德先生:獲諾獎3年後,屠呦呦團隊再有突破性重大發現!

以二比喻駁中醫黑關於青蒿素獲諾獎之二神論


附上屠呦呦教授在nature medicine的文章鏈接,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Tu Y.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and gifts from Chinese medicine[J]. Nature Medicine, 2011, 17(10):1217-1220.

以二比喻駁中醫黑關於青蒿素獲諾獎之二神論



以二比喻駁中醫黑關於青蒿素獲諾獎之二神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