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不愛學習,家長也有責任!

相信最近在家和孩子大眼瞪小眼的父母早已經煩透了,巴不得把孩子早點送進學校。不光是初三、高三的學生家長急得火上澆油,小升初的家長壓力也不小。其實孩子和父母的主要戰場和交鋒點就在於學習。但是,當孩子在高中才著急的家長可謂是亡羊補牢了,要知道孩子的學習習慣是在童年就早已經養成了的。

多動症,不愛學習,家長也有責任!


家長總是說,學習又不是給我學的,是為你自己學的。有的家長還總是給孩子灌輸,學習是為了考上好的大學,擁有光明的未來。這些目標太寬泛且錯誤,容易讓孩子聽得煩躁,因為未來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遙遠且模糊的概念。再加上現在的孩子生活衣食無憂,缺乏危機感。更不會對家長說的話產生觸動。學習是個體得到終生髮展必備的技能,學習能力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出過愛因斯坦、馬克思等世界頂尖人物的猶太民族的母親教育孩子時,就會告訴孩子們,你在一生中能被搶走的東西有很多,財富、權利都有可能在一瞬間灰飛煙滅,只有你的知識和智慧誰也搶不走。學習,不是工具,而是一種能力。當父母在孩子幼年時能正確引導孩子形成對學習的熱愛而不是讓孩子被迫學習的時候,一個成績好的學生也就成功塑造了一半。而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意識和對學習的樂趣,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如何培養孩子這種能力呢?專業知識必不可少。

多動症,不愛學習,家長也有責任!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觀,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學齡前兒童屬於前運算階段,意思就是孩子主要是靠具體形象來進行思維的。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基本上都有一個普遍的特徵,就是對邏輯推導,和具體抽象的數字運算等一類的學習感到吃力。所以家長在教授孩子數學知識時,應該著重使用較為具體的物像來代替數字。比如要教孩子5+2,可以告訴他這裡有5個蘋果,媽媽再從盒子裡拿出來2個現在有多少個蘋果呢,便於孩子理解和計算,且容易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的習慣。這樣教授孩子知識,既不會讓孩子感覺枯燥無味,又容易讓孩子接受,是不二法則。

4-7歲的孩子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是泛靈論,他們的主體客體分化不明顯,無法清晰分清自己和客觀事物,常常認為世間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我們從孩子的對話中就可以聽出來,像太陽公公,月亮妹妹等等。所以,家長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給孩子找一些擬人的圖畫書,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閱讀能力。在和孩子進行交談的時候,也多用擬人的說法,讓孩子更好理解,也更加符合孩子的思維模式。

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容易走神,尤其是在家裡,一有風吹草動就不專注了,而且一學習就來回扭動,屁股上長釘子。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通過規定學習時間的方法來加以約束,一定不能規定時間太長,15分鐘就可以了,15分鐘的學習後可以讓孩子休息一會,玩一會都可以。但是在15分鐘內一定不能走神,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在15分鐘裡可以看一會書,或者和孩子一起學習,陪伴孩子,這樣對孩子養成時間規則意識很有幫助,對深入、專注學習也有很大幫助。當孩子深入到學習中了,也就發現了學習的美好之處,進而也會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的。

多動症,不愛學習,家長也有責任!


我們在教導孩子的時候,一定時刻記得要把孩子和大人區分開來,4-7歲的孩子經常是以自我為中心,在孩子與孩子交談的時候就可以發現,比如一個孩子說:“我家有一條小狗,”另一個孩子就會說:“我昨天看了一部動畫哦,”那個孩子接著說:“小狗叫點點”,他們只執著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是中心,所以在當家長和孩子交談的時候,如果孩子經常好像聽不見你說的話,自顧自的玩或者發呆的時候,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和耐心。這只是孩子處於這個成長階段的正常反應。千萬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火,這樣只會形成惡性循環,讓孩子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因為他會潛意識裡把學習和爸爸媽媽發火,或者把學習和不好的回憶聯繫在一起。

當然,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能力和接受程度,家長也可以借鑑維果茨基的跳一跳摘桃子理論,適當根據自己孩子的智力發展情況,提高學習難度,有利於孩子更加快速的進步,也讓孩子感覺到挑戰和成功的喜悅。當然了,跳一跳要可以“摘到桃子”,提升難度不易太高,也會給孩子帶來壓迫感。

其實,學習能力只是孩子需要培養的眾多能力的一種,也是最為凸顯的一種,比較容易被大家發現。可能有人會說,好學生怎麼了,好學生也不意味著什麼都好,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其實好學生都會有很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事細心認真,容易踏下心來專注的做事,所以好的學習品質其實是一部分好的人格的體現,而好的學習品質也和好的人格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時候,也是在培養他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準則。而這些重要的品質都要從小養成,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多動症,不愛學習,家長也有責任!


小編認為,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優秀的父母,只有爸爸媽媽以身作則,在家裡的生活井井有條,才會影響孩子。每次在訓孩子之前,先想想自己有沒有做好,自己小的時候在學習的時候最希望爸爸媽媽幫助自己什麼,而不是一味的苛責小朋友。畢竟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到最後他也沒有明白媽媽為什麼發火,只是心中殘存的留下了對學習的牴觸心理,想這樣的話孩子是絕對不會學習主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