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穿刺外科技術取代“開刀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椎體骨折

高齡患者因身體素質影響,要儘量避免開刀手術,常規開放手術有

創傷大、出血多、傷口癒合慢、感染風險高、併發症多等情況,這已經是醫患大家的共識!

然而,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的出現要比“開刀手術”晚得多,目前微創技術還不能解決脊柱外科所有的問題,微創技術本身處於不斷髮展、不斷完善的過程。所以,頂尖的微創脊柱外科專家經常鼓勵年輕醫生要培養微創的意識、要在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特別是開放手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走出困境。

高齡患者骨質疏鬆合併椎體骨折十分常見。實際上,很多其它老人疾病都會同時存在,不少特殊案例,根本就沒有現成的治療方案。面對這種情況,對脊柱外科醫生來說,需要不斷探索。醫生的一念之差,治療策略錯誤,就會導致患者致殘,甚至危害其生命。

精準穿刺外科技術取代“開刀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椎體骨折

(圖片來源:網絡)


精準穿刺外科技術取代“開刀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椎體骨折


阮女士今年73歲,年齡不大,但身體健康已經很差。患者有多發性腦梗塞、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病3期、糖尿病、頸椎病、重度骨質疏鬆,十多年前做過腰椎融合術、幾年前做過腎動脈支架成型術。這次因為跌倒後出現腰痛而備受折磨,不能坐,更不能站立,就連睡覺翻身也要強忍痛楚。服藥、休息近兩週了,病痛沒有絲毫減輕。

精準穿刺外科技術取代“開刀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椎體骨折

阮女士的求醫過程非常的艱辛

第一次,某醫院醫生說,要開刀,取出十年前做手術放在體內的金屬物,重新固定。阮女士近20多年,多病纏身,做過好幾次手術,最近又有腦梗塞發作過。開刀,意味著要過一次鬼門關!家屬和其本人沒有接受。

第二間醫院醫生只建議拆除腰椎一側的金屬,然後在骨折的椎體注入骨水泥強化。雖然較之前的治療方案,手術創傷小些。但在麻醉醫生評估時,家屬得知全身麻醉的風險遠比脊柱手術的還要高,導致再次嚴重腦中風的風險也很高。可想而知,患者及家屬的壓力山大。

第三次找到了何二興教授,何教授是脊柱外科具有豐富經驗的醫生,微創技術方面很有自己的特色。何教授詳細分析患者的照片資料後,發現十年前腰椎手術留置在脊椎的椎弓根螺釘阻擋穿刺,採用常規的腰椎穿刺技術根本行不通,難怪前兩間醫院醫生都建議做開刀手術。

精準穿刺外科技術取代“開刀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椎體骨折

(圖片來源:網絡)

骨質疏鬆椎體骨折在重度骨質疏鬆患者中十分常見,一般可以通過經皮穿刺技術,用一根很細的穿刺針管插入骨折的椎體中,然後注入一種稱為骨水泥的硬化劑,幾分鐘硬化後椎體就變得堅固,患者疼痛很快就會消失。

目前醫生常採用經脊椎的椎弓根這個部位插針,或者稍靠外側的椎弓根旁進入

。這兩種進針的路徑都是安全的,但是不適合用在阮女士,因為她的椎弓根早就放置了螺釘。

這次,何二興教授敢為人先,排除萬難之後為患者精心規劃一條新的插針路徑,繞開椎弓根及螺釘,直接進入骨折塌陷的椎體。穿刺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除了穿刺部位注射麻醉藥品,阮女士術中完全清醒,可與醫生護士自由交流。麻醉藥效在注射後約二十多分鐘消失,但這次穿刺注射強化劑只用時不夠十分鐘。

精準穿刺外科技術取代“開刀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椎體骨折

幾個小時後,阮女士的腰痛奇蹟般迅速消失,床上翻身自如、可以坐立和下地行走了。見到查房的醫生,阮女士第一句話是:安排我什麼時間出院?


微創脊柱外科專家再次告誡:對高齡體弱多病椎體骨折患者,如果需要外科治療,務必要儘量選擇精準微創技術,儘量避免“開刀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