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呂蒙,你也能當成功人士

呂蒙(178年 [1] —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拜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呂蒙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破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進佔荊州南部三郡,並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掩護孫權逃生。在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襲取荊州西部三郡,徹底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年末(220年初),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是東吳攻滅關羽的最早倡議者。呂蒙針對於關羽所督的荊州,215年奪取三郡,219年再奪三郡,最終使得東吳國土面積大增,實現了“全據長江”的宿願。其發憤勤學的事蹟,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學習呂蒙,你也能當成功人士

呂蒙動畫影像

要說呂蒙最出名的幾件事,就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呂蒙出身農名,因作戰勇敢。得到了一些戰功,並很受周瑜的重用。但是因農名出身,不讀書籍有勇無謀。日常且粗放豪邁,無為將之格局。周瑜評其:吳下阿蒙。呂蒙倍感羞愧,虛心學習,讀邊書籍,樂思好謀。苦心人,天不負。終是學有所成,為人稱讚。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記載: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還有便是白衣渡江襲荊州,實現了吳國據守長江以南,韜光養晦,再圖中原的戰略目標的第一步。這雖是第一步,但之前周瑜,魯肅二人卻都沒有做到。佔據荊州絕非但是因為關羽的傲氣所致,其中的戰略部署確實是一個大工程。呂蒙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呂蒙作為當時的都督,起著統領全局的作用。其中雖有其他人士的幫助,策劃。但不得不說,當時的呂蒙絕對是一級戰略家。還有一點請大家注意,白衣渡江並非身著白衣橫渡。這裡的白衣是便裝的意思,當時呂蒙帶人便裝出發裝作商賈才騙了關羽的哨所。

《三國志呂蒙傳》記載:“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舟冓〉〈舟鹿〉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

從一個普通的小兵到收勳封侯,呂蒙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人物。他不甘居於低賤地位,急切想擺脫這種貧苦而沒有尊嚴的生活,想靠自己的本事獲取人生的價值,不能讓他人低看了自己,很有志氣。他的軍旅生涯是艱辛的,也是成果非凡的。

學習呂蒙,你也能當成功人士

三國呂蒙帥氣圖片

一:學習呂蒙,發揚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呂蒙只有一身勇力,那他是怎麼發揚這個長處的呢。加一個敢字,無所畏懼,不怕神鬼魔仙,只怕自己的柔弱不前。他終於成為了一個勇敢的戰士,得到上司的評價後,瞭解了自己的不足。並且這種短處帶來的只有害處,那麼就去學習,保持恆心,每當感覺投入不進去心煩意亂的時候。就想想後果。我要就這樣一生只當一個衝鋒陷陣置生死於度外的士兵嗎。不,我要當引領千軍的將軍。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在自己的位置更進一步的話終會背淘汰的啊。學習,不知道他下了怎樣的決心,他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才終於出人頭地。可以和關羽那樣的頂級武將較量。你的能力決定了你的地位,決定了你身邊交的朋友是大老闆還是小員工,決定了你是被命令還是命令別人。當我們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的時候為什麼不去改正呢,優秀的人尚且在前進,你若一直休息,又會有什麼成果呢,

二:學習呂蒙,思孫權之所思,憂孫權之所憂,樂孫權之所樂。

上司的想法我要幫他實現,上司的任務我要完成的漂亮,上司的憂愁我要幫他解決。明白自己的身份,瞭解自己的地位。凡事多動腦子,學以致用,把學習的技能轉換成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小到可以拯救一個士兵的生命,大到可以挽救國家的危亡。

學習呂蒙,你也能當成功人士

恪盡職守呂子明

做你可以做的,學習你不會做的。沒有人生來應該擁有什麼的,會有人在生命中逐漸失去什麼。三國英雄並起,若想留名,你就得進步。我們的時代很好,但是生活很困難。不要再想著怎麼生存下去,學習你應該學習的一切,發揮你的作用,好好的生活。他可以,你也可以。

參考文獻:《三國志呂蒙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