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丁汝昌自殺殉國,為何卻被清政府當成了罪人?

丁汝昌(1836年—1895年),字禹亭,安徽廬江人,晚清將領,官至北洋水師提督。甲午海戰中,他堅持抗敵,拒絕投降日本,最後以自殺殉國,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而光緒帝卻下旨沒收其家產,還命人給他穿上黑色囚衣,裝入黑色棺材,外加三道鐵鏈,不得下葬。為何?請看本文。

1879年的一天,北洋大臣李鴻章府第門外,一個面容消瘦但儀表卻很威嚴的漢子來回踱步,焦急的等待著。

待李鴻章回府,轎到門口之時,只見那漢子不顧衛兵的阻攔,闖入轎前跪地叩頭,聲言求見李大人。

李鴻章走下嬌子一看,原來是丁汝昌,連忙扶起他,一同入府。

由陸轉水,奉職北洋

丁汝昌,安徽廬江人,貧苦農民出身,參加過太平起義軍,後投降曾國藩的湘軍。

當時,李鴻章想擴充淮軍的實力,向曾國藩要人,曾國藩就把投降的安徽籍士兵給了李鴻章,丁汝昌便是其中之一。

此後,丁汝昌成為淮軍將領劉銘傳手下的一員虎將。他還因平定捻軍有功,受到李鴻章極力讚賞,特請清政府賜勇號“協勇巴圖魯”,擢升為總兵,加提督銜。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自殺殉國,為何卻被清政府當成了罪人?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

但是,後來丁汝昌與劉銘傳在治軍問題上經常發生意見分歧,爭執不下。而劉銘傳官高一級,處處壓制丁汝昌。丁汝昌一怒之下辭官回家。

直到1879年,報國無門的丁汝昌想起了老上司李鴻章,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此時的李鴻章官運亨通,身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負責籌建北洋水師。丁汝昌正好來投,豈不是飛來的將才。於是,李鴻章很快奏請朝廷,擢丁汝昌為記名提督,留北洋差遣。請求獲准之後,丁汝昌正式由陸軍改為水軍,他奉李鴻章之命在北洋督操炮艦。

經過幾年的建設,北洋水師擁有大小艦隻達四十餘艘,官員達二百餘人,形成一支初具規模的艦隊。北洋艦隊設兩個基地,一個在旅順,一個在威海。為了提高官兵素質,在丁汝昌的建議下,艦隊在威海基地所在的劉公島設立了水師學堂。

其實,北洋艦隊初步成軍之時,其水平略高於日本。丁汝昌曾率定遠、鎮遠等最先進的艦隻訪日。他了解到日本海軍正在擴軍,將來必會成為北洋水師的勁敵。於是,丁汝昌從日本回國後立即上書朝廷,要求購買新船併為艦隻加裝快炮。

但是,腐朽的清政府把有限的海軍費用挪去建造頤和園,為慈禧太后慶祝六十大壽了。這就給日本建立超過北洋艦隊實力的海軍提供了機會,同時也種下了北洋水師滅亡的禍根。

激戰黃海,奮力禦敵

1894年,朝鮮發生農民起義,清政府應朝鮮高宗的請求出兵朝鮮,日本也藉機出兵。由於日本海軍偷襲中國運兵船,同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拉開序幕。

8月18日,丁汝昌奉命率北洋艦隊主力為赴朝清兵護航,當日午後到達黃海大東溝海域。

這時,哨兵報告,西南方向有船開來。丁汝昌命令排成雙隊迎敵,日本艦隻則呈一字梯隊向清艦進攻。

定遠艦在丁汝昌的率領下首先迎敵而戰。日艦發現了丁汝昌的指揮位置,集中炮火打北洋艦隊的旗艦,一彈擊中定遠指揮台,丁汝昌當即受重傷,該艦管代劉步蟾代為指揮。此役北洋艦隊損失艦隻五艘;日艦多艘受傷,率先撤出戰鬥。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自殺殉國,為何卻被清政府當成了罪人?

丁汝昌(左)帶傷觀戰

黃海海戰之後,北洋艦隊雖然損失較大,但主力尚存。因此,丁汝昌不顧自己的傷痛,堅決要求增加艦隻,增兵保衛旅順口。為此他親自跑到天津北洋大臣的衙門口要求派兵增援旅順,但李鴻章不僅不援,反而斥責丁汝昌多事。

不久,旅順失守,日本人侵佔了遼東半島並大肆屠殺。清政府把此責歸咎於丁汝昌,先是革職留用,後又準備押進北京問罪。後經同事力陳戰情,才允其停職留用,戰事結束後還要起解北京。

困守威海,兵敗殉國

旅順基地失守之後,李鴻章更加堅定了投降主義政策,他提出了“避戰保船”的消極策略,命令下汝昌,不準出海,不準還擊,違令出戰者,即使打了勝仗也要治罪。北洋艦隊的炮艦隻能停在海灣之中當炮臺使用。

面對日本海軍的瘋狂進攻,丁汝昌雖率部拼死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以致守護海港的南邦炮臺和北邦炮臺相繼失守。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自殺殉國,為何卻被清政府當成了罪人?

丁汝昌率部抗擊日軍(雕像)

這時,日本艦隊司令伊東裕亨致書丁汝昌,大談兩人的“友誼”,勸其投降。丁汝昌義正辭嚴地將其駁回,他要與基地和艦隊共存亡。

日軍用魚雷艇擊毀了護港的柵欄,衝入港內對艦船進行襲擊。丁汝昌決定以牙還牙,也派出魚雷艇襲擊日軍艦隊。但行將滅亡的清王朝多出敗類,帶隊的魚雷艇管帶王乎不是出港去擊敵,而是向煙臺方向逃跑而去。即使逃跑,日本人也是不會放過的,快速艦隊追上這支魚雷艇隊將其全部擊沉,丁汝昌向日艦反擊的企圖失敗。

日軍再次對丁汝昌勸降,又遭斷然拒絕。日軍從三面對北洋艦隊發起強攻。丁汝昌派人向山東巡撫李秉衡及登萊青道劉含芳求援,兩人卻置之不理。丁汝昌繼續堅持戰鬥,船上洋人和變節者出面勸降,丁汝昌怒斥道:“吾寧願以死報效國家,絕不投降而生還。”說完,他吞食鴉片,自殺殉國。

丁汝昌死後,變節者假借了汝昌的名義在投降書上簽字。不僅出賣了民族利益,還使丁汝昌蒙受不白之冤。北洋水師全軍覆滅後,丁汝昌成了清政府的替罪羊。光緒帝下旨沒收其家產,還命人給他穿上黑色囚衣,裝入黑色棺材,外加三道鐵鏈,不得下葬。

直到1906年,廣東水師提督薩鎮冰等人上書陳明事實,由袁世凱上奏,清廷下令,才為丁汝昌洗去不白之冤,撤銷革職處分,恢復原官職銜。民族英雄、愛國將領的壯烈事蹟終於大白於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