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不自信,多半是這幾個原因,爸爸的陪伴很關鍵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0-3歲是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接足夠的安全感。4-6歲需要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建立自信心,在這段時期,

爸爸的作用要遠大於媽媽,媽媽只能給孩子生活上的照顧,而爸爸對孩子則是成長上的啟發。

我一直相信耳濡目染式的育兒觀念,對孩子的教育說教是一方面,更多地還是要讓他更直觀的看見你是怎麼做的,為人處世也好,行為習慣也罷,這才是我們要教會他的。

孩子膽小,不自信,多半是這幾個原因,爸爸的陪伴很關鍵


有句俗話是這樣說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其實寶寶也是如此。我們應該會發現,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世界上好像沒有什麼可怕的東西,但隨著慢慢長大,我們就會發現,孩子怕的東西愈來愈多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孩子的膽怯,不自信,很可能就是你們這幾種原因造成的:

1.家長的過度保護

父母從嬰幼兒起就對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全方位的照顧,全天候的保護,很容易造成孩子膽小懦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家長警告孩子“不要動那個,有危險”之類的話,孩子只要有一點冒險行為,家長就會很緊張,不斷地提醒孩子要小心。

父母的過度保護,硬生生地破壞了孩子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探索熱情,導致他們因為經驗不足,從而感到自卑並害怕挑戰,最終變得柔弱、害羞、恐懼,不敢面對新的事物,甚至不敢主動與人交往。

2.強化本能的恐懼感

對於一些寶寶害怕天黑、打雷、打針、理髮等…更多的都是因為家長反覆強化寶寶對這種事物的恐懼感而造成的。

孩子膽小,不自信,多半是這幾個原因,爸爸的陪伴很關鍵

很多家長出於對寶寶的保護,會叮囑寶寶“不用害怕”“不疼”“很快就好了”“不要動”…

這樣的叮囑反而會引起寶寶恐懼與不安,認為“這一定很可怕!”“這一定很疼!”而且還不讓我動,(或者有的家長會抱著寶寶“束縛”著寶寶)甚至幾個大人一起按著寶寶不讓動,限制孩子,這一系列的反常都會引起寶寶的恐慌。

3.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有句話說的很對,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把它定義成什麼樣的人。有些事,有些話,做多了,說多了就真的會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所以,不要再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了!

孩子膽小,不自信,多半是這幾個原因,爸爸的陪伴很關鍵


4.父母脾氣暴躁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脾氣暴躁的父母,經常吼叫會使得孩子安全感嚴重缺失,變得膽小、內向、不自信。

父母在衝孩子吼叫時,你的語音、語調傳達出的信息會給孩子多種暗示和多種不對稱的理解,父母的善意往往會被孩子理解成是對自己的拋棄,不信任和幼小自尊心的傷害。

安全感一旦缺失,內心就會缺乏力量而不自信。

孩子膽小,不自信,多半是這幾個原因,爸爸的陪伴很關鍵


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影響:

1.讓孩子更加勇敢

2.讓孩子更有主見

3.讓孩子對性別有所認知

4.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

5.孩子的智商情商更高

奧巴馬曾說過:“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工作只是我們暫時的身份,我們最終的身份就是一位父親或者母親。這才是一輩的工作,而且是無人可以代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