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精英們都堅信一個道理:“經的是商,行的是惠”

業界精英們都堅信一個道理:“經的是商,行的是惠”

世界上真正的高手,都能跳出一己私利。對於他們來說,金錢遠遠比不上理想和責任心,可越是這樣的人,往往就越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01利他本來就是經商的原點

2010年,日本發生一件大事,78歲的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接手了負債高達2萬億的日航。很多人覺得這位老人可能是瘋了,作為研製陶瓷出身的他並不懂航空公司的運營,一生的光輝可能因為這件事的失敗,導致“晚節不保”。

業界精英們都堅信一個道理:“經的是商,行的是惠”

然而,稻盛和夫卻沒想過一世英名會受到什麼影響。他接手日航有三個考慮:

1、日本航空如果破產,將會對本國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自從1951年成立以來,這家航空公司不斷開拓國際航線,架起了一座座連接亞洲與世界各地的空中橋樑,經營的國際航線多達34個國家,158個機場,日本航空公司不僅僅是日本,也是亞洲地區最大的航空公司,如果破產將會對日本的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

2、日航5萬員工的權益必須被保護

稻盛和夫在想,如果這家企業破產了,會有多少員工因此失業,有多少家庭會因此陷入困頓,所以他選擇接手日航。在職期間,稻盛和夫沒有辭退任何一名員工,對於主動離職的員工,他也會給多出幾倍工資的離職費。他覺得,你如果愛員工,員工就會愛顧客。

3、給消費者選擇航空的權利

沒有了日本航空公司的存在,日本另一家航空公司“全日空”將會佔據壟斷地位,消費者的權益將會因此受到損失,稻盛和夫要給消費者選擇航空的權利。

這三個理由沒有一個是和稻盛和夫的利益相關,他本可以拒絕,繼續經營自己的京瓷公司,保持著“經營之聖”的稱號,但他沒有拒絕,而是在78歲的年紀付出了足夠大的努力,硬生生的扛起這家負債2萬億的企業。

在《活法》一書中,稻盛和夫指出“利他本來就是經商的原點”,他覺得,大家都想賺錢,這種‘慾望’無可厚非。但這種慾望不可停留在單純利己的範圍之內,也要考慮別人,要把單純的私慾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層次上。這種利他的精神最終仍會惠及自己,擴大自己的利益。”

從京瓷到第二電信,再到接管日航,這位老人始終堅信利他是最好的企業發展模式,也正是因為這種利他思維,他才能創辦一個又一個出色的企業。

02

利己還是利他

是企業家的分水嶺

2003年是中國快遞業的里程碑,電商的興起,把中國快遞業送上了快車道,而雙11的橫空出世,則讓中國快遞有了爆炸性的裂變。

業界精英們都堅信一個道理:“經的是商,行的是惠”

阿里巴巴CEO張勇曾回憶說:“第一年雙十一時,還沒有現在的物流規模,5200萬這個總數還不是很大,對他們說無感,第二年,交易額達到9.36億時,這個數字就不小了,物流開始又疼痛感,這個疼痛感就是爆倉。”

2010年,雙11包裹數量突破1000萬個;

2012年,淘寶商城更名為天貓,雙11銷售額達到191億;

2013年,雙11天貓包裹數量將超過1億個。

包裹猶如洪水一般,湧入快遞公司的各個的中轉倉,反覆積壓,配送時間大大加長。網購紅利持續增長,但物流卻成為短板,以至於馬雲在2011年舉行的“物流合作伙伴發展大會”上表示擔憂:“我現在最大的障礙就是物流。”

2012年,馬雲帶著張勇,童文紅等人在上海外灘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他們試圖探討中國物流問題的解決路徑。

當時參會的還有銀泰集團的董事局主席沈國軍、銀泰CEO陳曉東。此前,沈國軍曾因為百貨物流行業的問題,向馬雲請教,馬雲提出大物流構想,面對同樣的痛點,兩人一拍即合。

最終的結果是,成立一家新公司,以技術驅動社會化物流資源,這家公司叫做菜鳥。

馬雲說:“股份並不重要,這個事兒是中國民營企業,聯合第一次起來參與整個未來中國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這件事上,按照馬雲的說法,所有能讓出去的利益都讓出去,先不求商業利益,只求第一時間把網絡建設起來。不為自己,先幫他人。

中通董事長賴海松毫不掩飾他對馬雲的推崇,“利他思想對企業家很重要,馬雲老師如果他是利己思想,不可能把企業帶到這樣的高度。”

這個時代處處離不開格局、思維、認知這些詞,什麼是格局,就是你對一件事的看法。如果你只想著自己,那麼始終無法跳脫怪圈,成就有限。利己還是利他,其實是企業家的分水嶺。

湖畔大學面試官會問學員一個問題:“世界為何因你而不同”,你又該如何回答呢?

03

自利則生 利他則久

自利是本能,利他是智慧。

中國香港企業家李嘉誠,有很多地方值得稱讚。但人們提到李嘉誠最多的,不是鉅額財富,而是他的為人處世。

業界精英們都堅信一個道理:“經的是商,行的是惠”

有一次,記者問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你父親教了你什麼賺錢秘訣?”結果,李澤楷說:“從小到大,父親教我賺錢的道理少之又少,教的最多的是怎麼為人處世。”

記者非常吃驚,不肯相信。

李澤楷解釋說:“父親告誡我,你跟別人合作,假如你拿7分或者8分是合情合理的,那麼拿6分就可以了。”

臺北一位房地產建築商後來反省到:我這些年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過於精明,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對方身上多賺錢,以為賺得越多,就越成功,結果是,多賺了眼前,輸掉了未來。

有成就的商人,深刻明白事物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自己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儘量讓利於他人,這讓每個跟李嘉誠合作的人都知道,和李家所生意是雙贏的,無形中帶來了數十倍、百倍的人脈資源,雖然李嘉誠只拿6分,但有100人跟他做生意,如果他拿8分,又會有多少人跟他合作呢?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厚積薄發,氣勢如虹。只懂追逐利潤,是常人所為;更懂分享利潤,是超人所作。

要想獲得持久的成功和幸福,就不要貪圖一時的蠅頭小利,為了眼前的小利損害長久的發展,實在不智。利他是一種態度,一個人能夠由心而發的態度和責任去做事,才是最值得學習和尊重的。

自利則生,利他則久,追求與周圍人共贏,才是持久成功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