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謎包裹的人生,被情困擾的情聖

原創:卓言君

他曾身居佛門至高無上的地位,卻為何對至尊權力興趣索然?他曾對戀人或情人情深意濃,卻為何在摯愛紅顏遭受危難時無所作為?他曾寫出許多情意纏綿的美麗詩文,卻為何總脫離不了淡淡的憂怨和悽美?他曾作為轉世靈童而被尊為活佛,卻為何遲至15歲後才正式即位,而不久後又被廢黜……

是什麼樣的緣由,讓他經歷如此悲喜跌宕的人生?是什麼樣的境遇,讓他產生如此扭曲的傷感情懷?

他,就是倉央嘉措,一個被謎包裹一生的活佛,一個被情困擾一世的情聖。

被謎包裹的人生,被情困擾的情聖

倉央嘉措出生於天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3月1日),農奴家庭,家境貧寒,6歲喪父,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勞作於廣闊的草原。

作為農奴的後代,他本可以像普通的藏民那樣,在藍天下放牧耕作,在草原上結婚生子,這樣的生活雖貧窮卻不失自由,雖平淡卻不缺愛情。

可是,一個不期而至的事件,卻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由此成為了一枚棋子,在權謀的棋局中被利用或捨棄,不能自已。

原來,倉央嘉措出生不久,就已經被佛門相中,作為達賴喇嘛五世的轉世靈童。詭異的是,歷代轉世靈童都會立即被接進寺廟,由高僧傳授佛法,接受萬民朝拜,而倉央嘉措被選中轉世靈童後卻無聲無息,仍然生活於民間,並且持續了15年。

這裡隱藏著一個險惡的陰謀——

1682年2月25日,在剛剛重建峻工的布達拉宮裡,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他的親信弟子桑結嘉措,企圖繼續利用五世達賴的權威,掌控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事務,因此對五世達賴的圓寂秘不發喪,而是對外界宣稱達賴喇嘛已“入定”,進行無限期修行,靜居高閣,不見來人,一切事務均由“第巴”全權負責處理。

“第巴”,是由達賴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當時的“第巴”就是桑結嘉措。他一面欺瞞僧侶民眾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間尋找轉世靈童,以備日後一旦陰謀敗露,也能馬上迎六世達賴入宮以掩人耳目。

“第巴”的使者來到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尋找轉世靈童,這裡偏僻安定,易於隱藏秘密,而且,那裡的人們大多信奉紅教,即藏傳佛教的寧瑪派,從這裡找出一個黃教教主出來,將有利於黃教勢力的兼容擴大,可謂兩全其美。

而按照當時黃教的規例,哪個嬰兒抓到前世達賴的遺物,即證明是達賴轉生。一個名叫阿旺嘉措(即後來的倉央嘉措)的農奴之嬰,在一堆物品中隨意抓起一個鈴鐺,這正是五世達賴的遺物。桑結嘉措的使者並沒有把這個結果告知孩兒父母。倉央嘉措也就得以繼續與父母一起過著貧苦的生活。

紙終究包不住火。1696年,康熙皇帝平定準噶爾叛亂,從俘虜口中得知,西藏五世達賴早已圓寂多年,布達拉宮的秘密瞬間暴露。康熙大帝聞之龍顏大怒,連夜修書斥問桑結嘉措。

“第巴”一面向康熙認錯,一面馬上派人去迎接轉世靈童。這時,阿旺嘉措已長成15歲的翩翩少年。他坐著派來接他的豪華大轎裡,依依不捨地告別親人、戀人,緩緩上路了。這一天,他從農奴的孩子變成了至高無上的活佛,走上了一個充滿未知的未來。

被謎包裹的人生,被情困擾的情聖

倉央嘉措,藏語意為梵音之海。甫入布達拉宮,倉央嘉措即開始接受嚴格監督學經修道,隔絕與宮外的一切聯繫。

前面五位達賴喇嘛,無一不是嬰幼兒時期進宮學經修道的。而倉央嘉措遲了十五年才開始。好在他聰明伶俐,進步很快。這讓“第巴”既大喜過望,也憂心忡忡。喜的是15年的學經空白可以快速填補,從而瞞過眾僧和世人乃至皇帝;憂的是倉央嘉措太過聰穎,難保有朝一日“第巴”掌控宮內一切的大權不會旁落。

但後來“第巴”及其追隨者們放心了,因為倉央嘉措對修道了無興趣。原來,他出身紅教家庭,教規並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而黃教則禁止僧侶接近女色和娶妻。“紅”“黃”教規的衝突,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令生性自由的倉央嘉措大為糾結,心中不滿情緒與日俱增。

倉央嘉措雖有至高無上的達賴喇嘛之名,可實權被架空。第巴獨掌大權,戀玩權謀,註定達賴喇嘛是個傀儡角色——連參議都沒有他的份。生活上遭受禁錮,政治上受人擺佈,倉央嘉措內心抑鬱,於是索性遠離權力,縱情聲色犬馬。

此種選項,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抗。“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每逢晚上,他就化名達桑旺波,穿上貴族服裝,以公子哥兒身份,流連於拉薩街頭的酒家、民居;後來,更“身穿綢緞便裝,手戴戒指,頭蓄長髮(假髮),醉心於歌舞遊宴,夜宿於宮外女子之家”。

如此放縱,有違教規,災難不期而至。

在一個冬夜,倉央嘉措冒雪秘會情人,回來時留下一行深深的腳印,被執掌戒律的鐵棒喇嘛發現了,以為有刺客,躡手躡腳進入倉央嘉措寢宮,發現他只一個人睡;鐵棒喇嘛於是循著腳印反方向走去,找到一戶人家。鐵棒喇嘛斷定,這就是倉央嘉措“出軌”情人的住處,於是,命僧侶破門而入,不由分說,以酷刑殘忍地將裡屋女孩殺掉。傳說這是倉央嘉措的初戀女友,入宮前他們已是青梅竹馬的一對戀人。

心上人死於非命,倉央嘉措既憤怒又傷心,但卻無可奈何,他雖貴為活佛,但沒有實權,再說也屬有違教規,他連為紅顏討個公道的條件和能力都沒有。他唯有傷感落淚,並且將悲傷化為更離經叛道的一次次縱慾,化為更傷感憂鬱的一行行詩文。

被謎包裹的人生,被情困擾的情聖

在倉央嘉措的戀人或情人中,有一個姑娘最出名,她叫瑪吉阿米,藏語中意為未婚的姑娘(一說“情人”)。倉央嘉措寫給瑪吉阿米的詩最多。

在那東方的山頂,升起潔白的月亮,瑪吉阿米的臉龐,漸漸浮現在我心上。

這首詩,被改編為現代流行曲,傳唱不衰。

又如:

布達拉宮不是我的,無法邀你一起同住;

袈裟不是我的,無法給你披上防寒;

駿馬不是我的,無法載你夜入我夢;

身體不是我的,無法相伴到老;

心是自己的,在佛陀面前,卻身不由己。

我願將我心全部給你,或索性分成兩半,不負佛陀亦不負你。

今生,你有遠方,我卻只有你。

我願在佛前修行,等到海枯石爛,與你再次邂逅。

一日不見,思之如狂,那天之後,盼望與你再邂逅。

多少個黃昏之日,我脫下袈裟,化成一名俗人,

走出宮殿,在拉薩街頭,尋找你的倩影,期盼與你相會。

一次又一次,消失的足跡,在人潮人海中失望而歸。

愛一個人或許就是一眼回眸的一瞬間;

忘一個人卻是一輩子的事情。

瑪吉阿米,一次邂逅將你深藏於心,念之於懷。

在佛陀前修行,為愛修行,奈何,只能愛你一時,不能愛你一世?

想要把你忘記,從此在空門虔誠修行,

奈何,只能忘你一時,不能徹底忘記?

這些美麗的詩句,都是倉央嘉措表達對瑪吉阿米的無限思念,可以想見,她是他的最愛,而最愛的結局也是個悲劇。

當局者眼看倉央嘉措“敗壞門風”,一意孤行,於是,派人把瑪吉阿米強姦了,故意讓消息傳到倉央嘉措耳邊,還汙言瑪吉阿米非常汙穢骯髒……倉央嘉措淡然地說:世間一切的汙濁,都不足以沾染瑪吉阿米的聖潔。

瑪吉阿米消失了,是那些個惡人給弄走了,還是她自己受侮辱而遠走他鄉,至今仍是一個謎。

倉央嘉措再次失戀。懷念瑪吉的詩句源源而出——

瑪吉阿米,多年過去,你依然在我心口幽居。

一路修行,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

瑪吉阿米,我踏遍千山萬水,轉山轉水轉佛塔,念著六字真言,誦讀佛經。

時光見證了我的修行,不盼成佛,只為今生與你再次邂逅。

瑪吉阿米,我在佛門修行,一個人不孤獨,想你的時候才孤獨。

瑪吉阿米,此生,願我的修行,能換來與你再次邂逅。

如今,西藏拉薩市八廓街的東南角,有個以瑪吉阿米命名的餐廳,相傳這裡是300多年前倉央嘉措與瑪吉阿米相識和幽會的地方。今人旅遊西藏,必去瑪吉阿米餐廳,想象當年倉央嘉措和瑪吉阿米在此纏綿悱惻,互訴衷腸的蜜意濃情,感受那一段令人心醉而又心碎的愛情悲劇。

被謎包裹的人生,被情困擾的情聖

在宮中的九年,不羈放縱的放浪形骸並沒有讓倉央嘉措真正感到快樂,畢竟他永遠不可能回到少年時代的自由天地,永遠不可能與任何一個情人長相廝守。“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這一首詩歌,從中可以讀到這位活佛的內心苦楚,也能讀到他不同凡俗的感悟。

一次次的愛情總是無果而終,一次次的憋屈令他心灰意冷,矛盾的衝撞,情感的扭曲,激發了他文思洶湧,寫下100多首溫婉、纏綿、悽美而流傳百世的經典之作。

倉央嘉措23歲那年,桑結嘉措加害於拉藏汗未果,拉藏汗大怒,旋即調集大軍叫陣桑結嘉措並殺之,並致書清政府,指責桑結嘉措謀反,順便參本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15歲才入宮,而且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康熙下聖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詔送京師。”

倉央嘉措的地位從頂峰瞬間跌落,他心情輕鬆平靜,九年的活佛經歷,與其說是榮華富貴,莫如說是自由禁錮,被廢誰能說不是一種解脫呢。

離宮的那天,他走出宮門,忽然回頭對隨從說:“要保護好我的詩稿,來日交還給我。”

1706年,倉央嘉措被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畔突發疾病去世,據《聖祖實錄》記載:“拉藏送來假達賴喇嘛,行至西寧口外病故”,時年24歲。一生悲劇從此終結。

民間傳說,他是捨棄名位,決然遁去,周遊蒙古、西藏、印度、尼泊爾等地,後來在阿拉善去世,終年64歲。這雖然是世人對詩人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望,但我們仍然希望這是真的!

被謎包裹的人生,被情困擾的情聖

倉央嘉措身已遠去,他的故事和詩歌像他的靈魂一樣,代代流傳,藏族人熱愛這位至情至性的活佛,賦予他許多美麗神奇的傳說。倉央嘉措與其說是個活佛,莫如說是個“詩佛”,並且是專寫情詩的“情聖”。佛門本是禁慾禁情的淨地,卻偏偏產生了倉央嘉措這樣的“詩聖”和大量的情詩,不能不說是一種奇特的現象,其中原因令人深思。

倉央嘉措倒下了,他永遠倒在了青海湖畔,廣袤而美麗的青海湖,承載了一代詩聖未能圓寂的歸宿,也給倉央嘉措的謎一樣的人生劃上了句號。

300多年過去了,許多人仍在探究他大量情詩後面的謎底。其實,對這些情詩,也許我們捧讀,我們懷念就好,畢竟,他的傑作是在特定時空中的個人心靈獨白,他的謎,就讓它永遠封存於其詩句之中,陪伴他不朽的靈魂吧。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倉央嘉措

被謎包裹的人生,被情困擾的情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