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大數據首席科學家範濟安談5G產業應用切入點

■ 曹君君


4月28日,以“發力新基建 激發新動能”為主題的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系列論壇(第二場)在中國工業報社直播間舉行。與會的專家及企業代表從不同角度出發,深入探討了新基建、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和行業實踐。本場論壇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共同主辦,中國工業報社、中國工經聯工業經濟研究中心承辦,中國聯通、金蝶集團、德龍鋼鐵集團、中工經聯文化支持。本報摘發各位嘉賓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中國聯通大數據首席科學家範濟安談5G產業應用切入點

以3G、4G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只用了短短十年(2009-2019)時間顛覆了第三產業即服務行業的傳統業務模式及用戶消費習慣,創造了像BATJ這樣的世界級互聯網公司,帶來了GDP佔比34.8%的數字經濟發展,創造了消費互聯網時代。今天隨著5G的到來,移動互聯網的技術與應用將觸及到第二產業即工業,顛覆其傳統的生產製造模式及營銷服務方式。5G條件下的工業將開創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時代——工業互聯網。


首先,連接是5G工業場景化應用的基礎。企業內部的互聯是尋求將人、機、物、料、環、法等生產要素進行連接。目前每項生產要素的連接使用的是不同的網絡,多網融合是一大需求並正在向高速無線化網絡方向發展。5G成為多網融合的載體,許多企業用戶希望5G接入從“公網”走向“專網”。5G行業虛擬專網是指基於運營商授權頻段構建的能滿足各行業業務及安全需求、按需實現軟、硬件隔離,同時向行業用戶提供網絡管理、監測、獨立開戶等能力的5G虛擬網絡。


中國聯通大數據首席科學家範濟安談5G產業應用切入點

中國聯通大數據首席科學家範濟安


除去網絡,平臺發展也正在從“雲”走向“邊”,雲邊協同。平臺是通過數據中心來實現的。數據在網絡邊緣端的本地化存儲使企業對數據的安全性有了保障;數據現場使用,使得網絡性能也得到提高。雲計算和大數據從雲端數據中心向網絡邊緣側靠近,雲計算的下一個時代將是智能邊緣計算,Gartner認為到2022年,將有65%的數據在邊緣數據中心存儲和處理。未來1-3年邊緣計算將進入大規模商用部署期,IDC預測,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將超萬億。


目前,中國聯通試點了三種形態的5G專網。一是富士康模式,室外採用5G通用設備,室內是開放開源型的小基站。二是格力模式,採用5G通用設備(宏基站、室分)、MEC(移動邊緣計算)及切片技術形成5G虛擬專網。三是霍州煤電龐龐塔模式,通過5G改裝設備,獲得井下防爆、本安認證。在雲網一體化方面,中國聯通以5G+MEC為錨點,打造中國聯通開放、智能的邊緣計算平臺,賦能行業應用。以下是兩個應用案例。


中國聯通大數據首席科學家範濟安談5G產業應用切入點


5G智慧礦山——龐龐塔礦。山西霍煤龐龐塔礦井分南北兩區建設,是千萬噸級礦井,通風、運輸、供水、排水、供電、壓風、防滅火、地面生產、採暖供熱、地面消防系統均已建成,但井下采掘工作面仍未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及無人化值守。由聯通負責的全國首個5G井下專網已經開始建設,將在5月底前建成。在井下5G的基礎上,聯通規劃了“一張網、兩中心、三平臺和四應用”的智慧礦山整體方案。典型場景有:傳送帶集控、無人值守;供排水:水位實時監測、數據無線採集、排水系統自動、智能化控制;井下配電室無人值守:遠程監控、避免大面積停電和無計劃停電;機房硐室無人值守:對輔助運輸、升降機等設備實現遠程統一監控、啟動等;煤炭機械遠程操控:內蒙寶利露天煤礦、山推、臨工等。


5G智能製造——三一重工。三一重工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將全國14個6S店、17個產業園區通過中國聯通CUII工業互聯網實現骨幹網互聯,改變了生產網與辦公網混用的現狀,實現生產數據的高質量傳送,與傳統的MSTP組網形式相比,生產成本降低了59%。通過聯通CUII承載,底層與城域網物理隔離,真正實現了專網專用,安全可靠。目前已成功驗證5G入網方式,可以在工廠5G覆蓋區域通過5G專線實現高質量、低時延的數據傳送。這張網預接入運營商數據中心和多雲平臺,覆蓋國內334個地級市及海外110個業務接入點;具備一點接入的擴展能力,可以將數據中心、工業雲、工業園區之間、工廠、分支機構、集團總部全網接入,為後期拓展設備聯網服務、海外工廠接入等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


編輯:胡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