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谈5G产业应用切入点

■ 曹君君


4月28日,以“发力新基建 激发新动能”为主题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系列论坛(第二场)在中国工业报社直播间举行。与会的专家及企业代表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实践。本场论坛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工业报社、中国工经联工业经济研究中心承办,中国联通、金蝶集团、德龙钢铁集团、中工经联文化支持。本报摘发各位嘉宾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谈5G产业应用切入点

以3G、4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只用了短短十年(2009-2019)时间颠覆了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的传统业务模式及用户消费习惯,创造了像BATJ这样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带来了GDP占比34.8%的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消费互联网时代。今天随着5G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与应用将触及到第二产业即工业,颠覆其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及营销服务方式。5G条件下的工业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工业互联网。


首先,连接是5G工业场景化应用的基础。企业内部的互联是寻求将人、机、物、料、环、法等生产要素进行连接。目前每项生产要素的连接使用的是不同的网络,多网融合是一大需求并正在向高速无线化网络方向发展。5G成为多网融合的载体,许多企业用户希望5G接入从“公网”走向“专网”。5G行业虚拟专网是指基于运营商授权频段构建的能满足各行业业务及安全需求、按需实现软、硬件隔离,同时向行业用户提供网络管理、监测、独立开户等能力的5G虚拟网络。


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谈5G产业应用切入点

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


除去网络,平台发展也正在从“云”走向“边”,云边协同。平台是通过数据中心来实现的。数据在网络边缘端的本地化存储使企业对数据的安全性有了保障;数据现场使用,使得网络性能也得到提高。云计算和大数据从云端数据中心向网络边缘侧靠近,云计算的下一个时代将是智能边缘计算,Gartner认为到2022年,将有65%的数据在边缘数据中心存储和处理。未来1-3年边缘计算将进入大规模商用部署期,IDC预测,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超万亿。


目前,中国联通试点了三种形态的5G专网。一是富士康模式,室外采用5G通用设备,室内是开放开源型的小基站。二是格力模式,采用5G通用设备(宏基站、室分)、MEC(移动边缘计算)及切片技术形成5G虚拟专网。三是霍州煤电庞庞塔模式,通过5G改装设备,获得井下防爆、本安认证。在云网一体化方面,中国联通以5G+MEC为锚点,打造中国联通开放、智能的边缘计算平台,赋能行业应用。以下是两个应用案例。


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谈5G产业应用切入点


5G智慧矿山——庞庞塔矿。山西霍煤庞庞塔矿井分南北两区建设,是千万吨级矿井,通风、运输、供水、排水、供电、压风、防灭火、地面生产、采暖供热、地面消防系统均已建成,但井下采掘工作面仍未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及无人化值守。由联通负责的全国首个5G井下专网已经开始建设,将在5月底前建成。在井下5G的基础上,联通规划了“一张网、两中心、三平台和四应用”的智慧矿山整体方案。典型场景有:传送带集控、无人值守;供排水:水位实时监测、数据无线采集、排水系统自动、智能化控制;井下配电室无人值守:远程监控、避免大面积停电和无计划停电;机房硐室无人值守:对辅助运输、升降机等设备实现远程统一监控、启动等;煤炭机械远程操控:内蒙宝利露天煤矿、山推、临工等。


5G智能制造——三一重工。三一重工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将全国14个6S店、17个产业园区通过中国联通CUII工业互联网实现骨干网互联,改变了生产网与办公网混用的现状,实现生产数据的高质量传送,与传统的MSTP组网形式相比,生产成本降低了59%。通过联通CUII承载,底层与城域网物理隔离,真正实现了专网专用,安全可靠。目前已成功验证5G入网方式,可以在工厂5G覆盖区域通过5G专线实现高质量、低时延的数据传送。这张网预接入运营商数据中心和多云平台,覆盖国内334个地级市及海外110个业务接入点;具备一点接入的扩展能力,可以将数据中心、工业云、工业园区之间、工厂、分支机构、集团总部全网接入,为后期拓展设备联网服务、海外工厂接入等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编辑:胡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