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用於術後疼痛患者

針灸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普通針刺、電針、耳穴刺激、經皮神經電刺激、灸法、穴位埋線、浮針、內熱針、小針刀等方法,也可以將不同的療法組合使用。臨床疾病適應症廣,取穴多以痛為腧或根據原發病辯證施治。疼痛科王祥瑞

1 普通針刺療法

普通針刺是臨床最常見的針灸形式,可以單純針刺,針藥相結合,也可以針刺與物理治療相結合,留針時間多為20-30分鐘,頻率多為每日一次。應用普通針刺控制全髖關節置換術後疼痛,治療一個療程後Harris評分明顯高於術後,同時也高於西藥組。通過普通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術後疼痛,研究發現治療3天后針刺組與常規組療效無明顯統計學差異,治療7天、14天后,針刺組VAS評分顯著下降,JOA評分較常規組提高。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在扁桃體切除術後進行針刺鎮痛,術後20分鐘和3小時疼痛分別減少了36%和22%,在膝關節置換術中,針灸減少了2%的疼痛和42%的鎮痛藥物消耗,針灸在牙科術後2小時減輕了24%的疼痛。

冉磊, 陳璐. 聯合針灸治療全髖關節置換術後疼痛60例[J].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誌, 2018, 5(20): 116.

鄧棟, 李亦聰.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遺留疼痛的療效觀察[J]. 世界中醫藥, 2017, 12(3): 639-642.

Fuentealba Cargill F,Biagini Alarcón 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pain, a literature review [J].Rev Med Chil.2016, 144(3): 325-332.

2

電針

電針鎮痛在早期主要應用於針刺麻醉,後逐漸應用於各類型疼痛,對手術後疼痛也有較好的療效。研究發現電針刺激穴位能使內源性阿片類物質(β-EP)釋放增加,同時還能抑制致痛性物質(5-HT和 PGE2)的生成,干擾外周敏感,從而產生鎮痛效果。

通過電針刺激長強、承山穴控制混合痔術後疼痛,發現電針實驗組與假電針干預組、空白對照組相比,術後24h內服用止痛藥物用量減少,患者最痛時的疼痛強度評分降低,患者手術當晚的睡眠時間增加。電針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後疼痛鎮痛也有高質量的證據支持。通過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證明了電針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後腸蠕動恢復和疼痛緩解情況恢復具有作用。

王俊英, 孟凡穎, 陳淑萍, 等. 電針鎮痛的累積效應與腦內孤啡肽前體和前阿黑皮素基因表達的關係[J]. 遼寧中醫雜誌, 2011, 38(3): 445-449.

伍靜, 趙雨, 楊春梅, 等. 電針超前干預對混合痔術後疼痛的影響[J]. 中國針灸, 2014, 34(3): 279-283.

Xiong J,Li H,Li X,Wang L. et al. Electro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rotocol fo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e (Baltimore).2018, 97(9): e0014.

Kim G. Electro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pain and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fter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AcuLap):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Trials, 2015, 16: 461.

3 灸法

灸法具有溫通經絡、消瘀散結、扶陽固脫、調和氣血等作用,艾灸對急、慢性氣血不通狀態具有良好的溫通效應。基礎研究發現,艾灸鎮痛與抗炎免疫效應大多數情況下是同時存在,艾灸能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提高炎性細胞因子的合成,通過刺激外周穴位(區)和中樞響應,激活抗炎通路,調節免疫應答。

利用艾煙燻灸療法,促進了肛周膿腫患者術後創口的癒合,降低患者術後換藥疼痛感,且對疼痛改善具有持續作用。對腹部手術後患者選取足三里、三陰交進行艾灸,治療後患者VAS評分、腸鳴音恢復、第一次肛門排氣及腹脹緩解時間均優於於對照組。

4 耳穴療法

《中國耳部針灸》一書中認為支配耳朵的神經與內部器官和身體其他所有部分都有聯繫,因此耳穴療法可以治療軀體疼痛問題,如腰痛、偏頭痛,包括極度的癌性疼痛,也可以使用耳穴療法治療術後疼痛。

運用耳穴貼壓,評價其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後患者焦慮和疼痛程度的影響,耳穴治療後患者疼痛及焦慮評分均明顯降低。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需將二氧化碳(CO2)氣體充進腹腔,術後將氣體再放掉,但不可避免有少許氣體殘留,殘留的CO2氣體刺激膈肌神經反射致肩背部疼痛不適。觀察耳針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在婦科腹腔鏡術後肩痛的臨床療效,觀察到該療法對術後併發肩痛具有積極意義。

5 經皮神經電刺激或經皮穴位電刺激

經皮神經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或經皮穴位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是一種通過皮膚將低頻脈衝電流輸送給人體以緩解疼痛的一種電療方法。目前公認的TENS/TEAS鎮痛機制是閘門控制學說和內源性鎮痛系統激活學說,此外還有熱效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效應等。

觀察TEAS對經輸尿管軟鏡聯合鈥激光碎石術後疼痛的影響,研究表明實驗組術後患者VAS評分、48小時補救藥物總量均較對照組佳,並且實驗組術後出現便秘、噁心嘔吐等不良發生率更低。因此TEAS不僅可以減輕患者術後疼痛程度,還可以減輕術後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於患者加速康復具有積極意義。有學者對腹腔鏡手術患者進行TENS治療發現,術前聯合術中或術後電刺激治療鎮痛效果優於單純術前電刺激及假電刺激。因此,可以在腹腔鏡術前聯合術中或術後使用TENS,以減少術後疼痛強度及降低鎮痛藥物需求。

Kerai, Sukhyanti, Saxena,et al. Role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J]. In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14, 58(4):388.

Sun K , Xing T , Zhang F , et al. Perioperative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for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Follow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2016, 33(4): 1.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