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朱元璋:如何由乞丐成長為大明帝國的掌門人

朱元璋,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以一個乞丐的身份一步步成長為大明帝國的掌門人,這期間的艱辛與苦難外人很難感同身受,但也有其過人之處,不然元末明初的那麼多仁人志士也不會在其麾下效力,大小軍閥割據也不會是他脫穎而出。透過歷史我們來發掘朱元璋的過人之處,並從他身上學到一些優秀的特質應用於我們自己本身。


淺談朱元璋:如何由乞丐成長為大明帝國的掌門人

朱元璋


歷史上的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子,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是流傳下來的比較多的版本正如上圖所示,看起來奇醜無比,但是這並不影響朱元璋開掛的一生。雖然樣貌不英俊,但我能力出眾,一樣可以幹出一番事業。

元朝年間,人分四等,漢人身份最低,及至元朝末年,社會矛盾加劇,賦役沉重。饑荒不斷,再加上蝗災等自然災害,老百姓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本來就貧困的朱元璋(那時候還叫朱重八)家庭更加窮困潦倒,父母和大哥先後死去,為了生存,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淺談朱元璋:如何由乞丐成長為大明帝國的掌門人

胡軍老師扮演的朱元璋劇照


出逃的朱元璋踏上了他的創業之旅,從此一個新興的大明帝國開始冉冉升起。自此開始到大明帝國的建立,朱元璋大致經歷瞭如下的一系列事件:皇覺寺出家,本為填飽肚子,不再捱餓,奈何還是不得不外出雲遊,四處化緣;參加義軍,作戰勇敢,但是由於義軍高層的互相傾軋,率領二十四英才出走;攻佔應天,開創了一個更好發展的立足之地;鄱陽湖大戰,擊敗悍敵陳友諒,統一之路少一個絆腳石;平江之戰,擊敗張士誠,又派湯和,胡廷瑞等滅掉江南小的割據政權,從此江南平定。


淺談朱元璋:如何由乞丐成長為大明帝國的掌門人

鄱陽湖大戰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年號洪武,276年的明朝從此開始。從參加義軍開始到建立大明朝,朱元璋整整奮鬥了15年,此時的他已不再是當然那個為了填飽肚子而四處化緣的和尚了,而是大明帝國的掌舵者。


淺談朱元璋:如何由乞丐成長為大明帝國的掌門人

明宣傳照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說的是如果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必然要先吃苦,這樣才能培養自己堅韌的特質,如此才不會在以後的道路上遇到困難時動不動就放棄,而是不畏艱險,迎難而上。

從下面的幾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發掘朱元璋的一些優點。

第一件事是在剛參加義軍不久時,由於義軍領導之間的爭權奪利,朱元璋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創一番事業,他沒有帶走任何軍隊,而是帶領徐達、湯和等24人出走。從這件事我們看出朱元璋是比較有魄力的,所謂兵在精而不在多,要成就一番事業並不需要那麼多的人,只要組建自己核心的班底,一樣可以開創一番事業。

第二件事是洪都之戰,以2萬兵力對戰陳友諒的60萬大軍,堅守85天,以朱軍獲得戰略性勝利而宣告結束,此戰雖有朱文正、鄧愈等的浴血奮戰,但是從戰爭的安排及調度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


淺談朱元璋:如何由乞丐成長為大明帝國的掌門人

陳友諒劇照

第三件事是在徽州時,朱元璋徵求學士朱升對他今後戰略方針的意見,朱升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採納了這條建議並在這條方針的指引下,一步步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帝業。從這件事中我我們可以看到朱元璋是一個善於採納意見的人。

從以上幾件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成為大明帝國的掌舵者是有道理的,他身上表現出的堅毅果斷、深謀遠慮、胸懷韜略、廣採眾議等一系列的特徵必然會助他走向輝煌。


淺談朱元璋:如何由乞丐成長為大明帝國的掌門人

朱元璋身份證

(本文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