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陳橋兵變“背後的故事

最近,《清平樂》熱播,引起了

@歷史滄瀾對宋朝歷史的極大興趣,今天,就來說說趙禎先祖趙匡胤如何取得北宋天下的故事吧。可能大家都知道,不就是“陳橋兵變”嗎。趙匡胤喝醉了,被他部下披上了黃袍,騎虎難下,不得不篡位。如果是這樣理解,那可就太簡單了。當然,也會有小夥伴說,這一切都是趙匡胤計劃好的,什麼騎虎難下,心中不知道怎麼呢。那麼,理解到這的,恭喜您,有一定深度了,但還不全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分析分析這件“陳橋兵變”

你所不知的’陳橋兵變“背後的故事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突發疾病英年早逝,中斷了統一中原的大業。要說這柴榮,也算是五代十國中最有作為的君主了,也是有望結束五代混亂,統一天下的霸主。誰料想就突然去世了。時也運也。

周世宗去世了,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範質。

範質也沒辨析這北漢和契丹聯軍進攻的消息是真是假。其實也難怪朝中沒人懷疑這是假消息。因為柴榮活著的時候,正在進行全國統一的南征北戰。去世之前,正在攻打北漢,北漢一直以來都是靠契丹支撐,柴榮這人比較猛,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正準備攻打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可以推測,要是柴榮不突然病倒,可能一鼓作氣就能把北漢滅了,並有可能收回契丹佔領的幽雲十六州

從這可以看出後周和北漢、契丹的恩怨了。而有人正是利用了這點大家的共同心理。

範質思來想去,能抵擋契丹和北漢聯軍的,就只有當時的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了,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你所不知的’陳橋兵變“背後的故事

趙匡胤劇照

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正月初三,大軍夜宿在距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劃就付諸實踐了。

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趙匡胤將做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誰也不敢相信,卻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瞭如指掌,而且這正是他的傑作。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技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

初三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可朝中奸佞卻說主帥謀反,等破敵回來,說不定我們這支軍隊都得死。不如就乾脆擁立主帥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

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全部將領在帳外三呼萬歲,擁立他為皇帝。

你所不知的’陳橋兵變“背後的故事

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大白話就是,你們貪圖富貴擁立我為皇帝,那就得聽我的話,不然,皇帝愛誰當誰當,我不去擔這個謀朝篡位的罪名。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都聽您的)趙匡胤就當眾宣佈,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遵命)

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拜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

後周恭帝無奈禪位,趙匡胤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

按說趙匡胤所處的五代時期,其實謀朝篡位很正常,皇帝輪流做,誰有兵權誰就有資格做皇帝,五代的君主都是下一個篡位上一個,昨天是臣子,明天是皇帝。沒什麼好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不算啥丟人的事。那為什麼到趙匡胤這,就非得給自己弄個很為難,好像被人趕鴨子上架似的呢。

你所不知的’陳橋兵變“背後的故事

趙匡胤劇照

這就得從趙匡胤這個人的性格說起了,趙匡胤這個人,有勇有謀,能征善戰,心思細膩,又特別注重自己的名聲,有野心,有手段,但不殘忍,在五代那個武將大多弒殺成性的年代,趙匡胤算是心腸比較軟的,能體會黎民疾苦,也能理解別人難處。其實這是個個性很鮮活的“人”。人性中的好與壞,他都有。

從上面“陳橋兵變”中夠可以看出他的謀略,野心,對權勢的渴望,但同時,他也是個聰明人,心中還有禮義廉恥的道德感,所以不敢把謀朝篡位演繹的那麼理所當然。

柴榮對他特別信任,不僅給他軍權,還臨終託孤,這讓趙匡胤很有愧疚感,辜負了大哥的信任,把他兒子的江山給奪過來了。

在後續的對柴家的處理上,也能看出他良知和智謀,當時在宮中發現了柴榮的兩個兒子,趙匡胤就問大家該怎麼處置,趙普就兩字‘除之“,其他人也都贊同,只有大將潘美沒吱聲,趙匡胤說,已經奪了人家江山了,難道還要讓人家斷子絕孫嗎。

後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封付太后為周太后,不斷柴家的宗廟祭祀。並在太廟給後世子孫留下三條誓言,其中第一條就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可以看出,對柴家是相當優待了,對比前朝被篡位的家族,幾乎都被趕盡殺絕了,還會給你丹書鐵券。

這樣做一方面不至於讓自己良心太愧疚,另一方面,也能收買人心。但他肯定不是光想要收買人心在做戲,從後世柴家子孫受到的禮遇優待,和趙匡胤留給子孫的遺訓就能看出真情假意了。

陳橋兵變,相對用最少的犧牲完成了改朝換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趙匡胤把一個有謀略,有野心,有良知,有底線的“人”演繹的很鮮活,帝王將相也可以有血有肉,不一定心如鐵石才能成功,也不一定“功成”就一定要“萬骨枯”。

你所不知的’陳橋兵變“背後的故事

趙匡胤的某些地方,倒是和熱播的《清平樂》中趙禎性格不謀而合。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親祖孫呢。其實趙匡胤只能算趙禎的伯叔祖(趙光義才是趙禎爺爺),這中間的故事,@歷史滄瀾以後再給小夥伴們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