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打工仔,士兵是老闆,陳橋兵變趙匡胤半被脅迫半自願

公元960年,後周邊境突然傳來敵軍入侵的消息,趙匡胤受命率軍迎擊,大軍行進至陳橋驛隨即發生兵變。

這就是著名的陳橋兵變,按照《宋史》的記載趙匡胤相當無辜,完全是在蒙圈狀態下被手下士兵給推上皇位的。

皇帝打工仔,士兵是老闆,陳橋兵變趙匡胤半被脅迫半自願

史書當然得為尊者諱,但要說趙匡胤真的啥也不知道那就是笑話。兵變後續事宜處理乾脆利落根本就是蓄謀已久。

但是如果深究,至少在當時,趙匡胤的兵變還是有被脅迫成分的。

一、傳統

由於宋代治理有方,成為了綿延數百年的繁榮王朝,所以作為開國大事的陳橋兵變當然也變得相當有名。

從道義上講這件事確實乾的很不地道,欺負後周孤兒寡母。

那麼後周的天下又是怎麼來的?很巧,過程和陳橋兵變很像,是從後漢手裡搶來的。

當時後漢皇帝想要除掉手握重兵的郭威,郭威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立刻起兵幹掉了皇帝並表示要擁立新帝。

結果士兵們不幹了,他們在很短時間內達成了共識,隨後開始不聽命令。

皇帝打工仔,士兵是老闆,陳橋兵變趙匡胤半被脅迫半自願

當時兵變很簡單,常常一呼百應

沒錯,士兵們連郭威的話都不聽了,人人奔走叫嚷,然後不由分說找了個黃色旗幟把郭威裹住就算新朝成立了。

黃袍加身不是趙匡胤首創,在此之前後周早就玩過了,甚至這套把戲也不是後周原創發明,自唐末以來幹這種事的人太多了。

當皇帝按道理是人人夢寐以求的事,但士卒看起來比權臣本人還要積極。

這就是自唐末以來的特殊現象,所謂驕兵悍將。《廿二史札記》記載:

“由是軍士擅立之權,往往害一帥,立一帥,有同兒戲。”

所以被黃袍加身的人其實心裡很慌,唐末以來藩鎮士兵根本不把主帥放在眼裡,稍有不滿就幹掉老大再換個人上去。

從某種意義上講主帥和傀儡差不多,軍事力量完全掌握在底層士卒手裡,哪天讓大家不滿意了當場就可能被大卸八塊。

形象點說,不管是郭威還是趙匡胤都是有能力的人,但他們只是打工仔。

作為老闆,士卒們今天高興就聽你的,擁戴你,明天就不好說了,炒魷魚是小事往往連命都丟掉。

當時主帥這份工作風險有多大呢?根據現存史料進行統計,從安史之亂到唐朝滅亡共發生兵變百餘次。

皇帝打工仔,士兵是老闆,陳橋兵變趙匡胤半被脅迫半自願

到了五代就更厲害了,五十四年發生兵變八十五次。按這個頻率趙匡胤生活的年代黃袍加身差不多每年都要來個兩次。

區別不過是有人被成功擁戴當了皇帝,有的藩鎮力量不足失敗了,還有的選擇在地方當個節度使。

你說趙匡胤自個想不想當皇帝,那肯定是想的,不但想事先還進行了大量籌劃。

陳橋兵變成功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趙匡胤能控制整個局面,他同樣被士卒脅迫,區別不過是他的意願和士卒想法相同。

那麼唐末以來驕兵悍將究竟是如何發展到此等地步的?

二、牙兵

通常來說,任何團體行事都離不開兩個關鍵點,目的和手段。

驕兵悍將脅迫主帥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為自己爭取利益,這種情況早在唐玄宗年間就初露端倪。

由於唐代中期府兵制逐步瓦解,為了應付戰爭朝廷開始施行募兵制,用優厚的待遇吸引各地閒散人員去邊疆賣命。

皇帝打工仔,士兵是老闆,陳橋兵變趙匡胤半被脅迫半自願

在府兵制下徵召的通常是農民,也就是聽話老實的良家子。

但募兵制實施後通常不問人員來歷,不管囚徒、潑皮甚至於山匪都可以當兵。他們去賣命為了什麼?不就是錢麼。

為錢打仗可沒人會老老實實殺敵拿賞金,所以從唐代中期開始唐軍軍紀日益敗壞。

例如白居易就曾在《宿紫閣山北村》中憤慨的寫道:

“舉杯未及飲,暴卒來入門。奪我席上酒,掣我盤中飧。主人退後立,斂手反如賓。”

此等行徑都和強盜打家劫舍沒啥區別了,而且還是號稱天子禁軍的神策軍乾的事。

皇帝打工仔,士兵是老闆,陳橋兵變趙匡胤半被脅迫半自願

如果僅僅是軍紀敗壞並非沒有挽回餘地,因為士卒們只是有牟利的目的而沒有對抗上級的手段。

只要朝廷稍稍穩定加以整肅,清除掉部分害群之馬,局面完全是能夠扭轉的。

真正麻煩的是為了擴充實力,唐代後期各藩鎮開始養從屬於個人的私兵,即“牙兵”。

作為私人力量,節度使們當然要好好的將牙兵凝聚在自己身邊,具體怎麼辦呢?當時最常見的手段是用血緣關係捆綁。

剛開始的時候是認義子,這種記載在《舊唐書》中很常見,例如安祿山就曾:

“養同羅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餘人為假子。”

義子和親兒子畢竟還是有差別的,為了更好的提升凝聚力,很多節度使還鼓勵牙兵間互相通婚。

幾代人以後牙兵內部基本都沾親帶故,打起仗來名副其實的“上陣父子兵”。

但對於節度使來說這就完蛋了,士卒們牟利的目的有了,對抗上級的手段也有了。

皇帝打工仔,士兵是老闆,陳橋兵變趙匡胤半被脅迫半自願

牙兵們十分過分,常常有節度使忍無可忍

作為主帥,如果哪天你想處置個囂張跋扈之徒,氣勢十足地喊了句:“來人啊,給我推出去砍了”!

回頭門口站崗的衛兵就眼睛血紅。你想把我哥哥怎麼樣?

再等會消息傳到大營裡大家都急眼了。這個人的什麼外甥、舅舅、弟弟、爸爸,七大姑八大姨全都冒出來了。

運氣好點,主帥直接被士卒開除趕走,運氣不好就是兵變。

皇帝打工仔,士兵是老闆,陳橋兵變趙匡胤半被脅迫半自願

節度使們忍不住的下場

退一步講,就算主帥比較厲害能夠壓得住牙兵,把大家惹急了人家可以直接集體撂挑子不幹,成建制投奔敵人去。

牙兵說不得、碰不得、打不得,節度使也想哭啊。這還算好的,很多時候牙兵直接問主帥要錢,給少了也要砍人。

當年割據地方的李克用夠厲害了吧?他手下的牙兵無惡不作,其子勸他管管軍紀。

結果李克用很無奈,《舊五代史》記載了他的回答:

“今四方諸侯皆懸重賞以募勇士,吾若束之以法,急則棄吾,吾安能獨保此乎!”

所以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

趙匡胤就是牙兵的統領,他手下的士卒把他推上了皇位為了什麼?還不是錢麼。

所以按照常理,最多兩三代人趙家就會因為無法滿足士卒們的胃口而再次被幹掉。

趙宋王朝也將是五代十國中毫不起眼的短命王朝之一。

所以你說趙匡胤怕不怕?他想當皇帝,但能決定他能否當皇帝的是那幫驕兵悍將。

皇帝打工仔,士兵是老闆,陳橋兵變趙匡胤半被脅迫半自願

然後歷史的轉折點就到了,從杯酒釋兵權開始趙匡胤逐步壓制武將,並建立了完善的以文抑武制度。

以皇帝的角色看宋太祖是個很仁慈的人,不但對前朝皇室優待有加,對沒了兵權的武將們也十分恩寵。

從打工者的角度來看,趙老闆比後來明朝的朱老闆好多了,但趙匡胤也會殺人。

張瓊,趙匡胤帳下的勇將,是老班底不說還救過皇帝的命,而且據史書記載還很清廉。

就是這麼個人趙匡胤毫不猶豫把他殺了,這是宋太祖在位期間唯一干掉的大臣。

大家對這個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應該聽過秦腔《斬黃袍》中的唱詞:

“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

這個所謂的鄭賢弟雖然是虛構人物,但原型就是張瓊。

張瓊為什麼必須死?因為他是宋太祖登基後牙兵的統帥,當時牙兵有近萬人,趙匡胤有時候甚至指揮不動他們。

這點宋太祖在《宋史》中是親口承認的,他在任命殿前都虞候時說道:

“殿前衛士如狼虎者不啻萬人,非瓊不能統制。”

所以你說趙匡胤怕不怕?也許張瓊本人非常忠誠,但牙兵可不管這個,哪天再搞個黃袍加身由不得你不做皇帝。

皇帝打工仔,士兵是老闆,陳橋兵變趙匡胤半被脅迫半自願

皇權的魅力

這絕非危言聳聽,《續資治通鑑》記載過一件事,開寶年間趙匡胤去郊外祭祀,結束後要賞賜三軍。

但他可能覺得在後方值守的士卒不幸苦,所以沒把這些人列入賞賜名單,最後:

“(士卒)乃相率擊登聞鼓陳乞。”

厲害吧?此時離杯酒釋兵權已經過去好幾年了,還有士卒因為少給了點錢就敢上皇宮找皇帝談心談話。

若非以文抑武已經逐步納入軍事體系,趙宋王朝就該提前收攤了。

三、以文抑武

趙匡胤兵變當然是其本人的意願,但也不乏士卒的脅迫。自登基以來他就在逐步終結牙兵制度,並引導文官力量介入。

我之前在很多文章中對宋代的兵制進行了批判,宋軍指揮體系臃腫低效當然是事實,由此帶來的後果也相當嚴重。

皇帝打工仔,士兵是老闆,陳橋兵變趙匡胤半被脅迫半自願

宋代文官

但我從來沒有說過以文抑武的策略在大方向上有問題。

事實上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以文抑武不但沒有錯,反而是偉大的創舉,後世的明清都採用這套策略,基本消弭了武人之患。

宋朝的錯誤在於對藩鎮之禍太過恐懼,以至於徹底剝奪了武將的自主權,文人指揮作戰往往又是外行。

明代以後朝廷吸取了宋朝的教訓,雖然依舊利用文官力量壓制軍隊,卻找到了其中平衡點,該管的管,不該管的絕不插手。

所以明朝開始軍隊即能打,又很少有機會叛亂。這是巨大的進步,而源頭則是宋朝。

參考資料:

《宋史》

《舊唐書》

《斬黃袍》

《舊五代史》

《續資治通鑑》

《宿紫閣山北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