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愛值得等待

前幾日有幸拜讀了一篇小文章,一個小男孩自小父母離異,由爺爺奶奶帶大。孩子長大到外地讀書,每個學期結束回去一次。有一天男孩的班主任叫男孩接電話說是他爺爺打過來的,男孩接過電話話筒裡傳出爺爺蒼老的聲音“瑞瑞,今天是你的生日啊,別忘了給自己買點好吃的,爺爺奶奶都老了等我們走了就沒有人記得了。”男孩頓時淚流滿面,老師也是紅了眼眶。世間的語言到此為止皆是蒼白的,這個男孩需要付出多少才能償還這份恩情,他的爺爺奶奶又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待。當然有人會說爺爺奶奶的付出也是天性使然,但是對於被接受的那一方絕對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有愛如斯,餘生無憾。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從大山裡走出的青年,父母含辛茹苦將他培養成大山裡第一個大學生,他也成為整個山村裡面的驕傲。開學前這個青年連雙像樣的鞋都沒有,於是村裡人你一元他五元的往他家送錢,囑託他好好學習,出人頭地。青年這一去就是三四年期間一次都沒有回過家,因為路費實在太貴了,除了偶爾的書信報平安幾乎與家裡斷了聯絡。青年也非常爭氣,年年都能拿到獎學金,成績也是年年第一,而且還收穫了人生第一次愛情。畢業後青年留在了當地找到了一份心儀的工作,還和心愛的女孩確定了關係,可謂是喜上加喜,直到他一雙黃球鞋站在女孩家別墅門口的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跟富貴還差著千山萬水。衝破千難萬阻他和女孩終於好事將近,女孩問他要不要通知他家人時他說家裡已經沒有人了,因為他實在沒有顏面讓他那年老體衰的父母來這輝煌的大都市見他們的大富大貴的親家公親家母。而大山那頭的老父母除了偶爾的書信幾乎沒有兒子的消息,只是聽別人講自己的兒子已經在那邊結婚,兩人喜不自勝,決心去兒子那看一眼,慰藉思兒之心。老兩口賣了家裡的口糧,賣了圈裡的仔豬,終於將路費湊得差不多了。當老兩口循著信封上面的地址摸到兒子住處時,兒子正領著大著肚子的媳婦在花園散步,老母親一聲“娃兒”幾乎將青年嚇出個激靈,四目相對,半晌無言。妻子拽著他的手臂問“他們是誰啊”?青年面部肌肉痙攣著說這是我們家鄰居,估計路過這來看看我。兩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老人頓時愣住了,嘴角抽動卻又發不出一絲聲音。二十幾年的面朝黃土,數十個寒暑的含辛茹苦,多少個日夜的思念,就換來這一句“鄰居”。何等荒唐,何等荒謬。我已經沒有勇氣去追尋故事的結尾,我也不敢去揣測當時那雙老父母的心情,我只期盼這只是一個故事,僅僅是一個故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相信這世間仍有愛,才讓我相信人倫還沒有淪喪。多年以後如果這個青年站在父母的墳前該怎樣償還這一世的債,有多少愛值得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