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被忽視的類地球宜居行星

在已退役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的數據中,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宜居太陽系外行星。被命名為開普勒-1649c,該行星僅比地球稍大一點。不過,不同於地球,它所圍繞公轉的是一顆很小的紅矮星,此類恆星通常伴有劇烈活動。即便如此,開普勒-1649c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中,在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

一顆被忽視的類地球宜居行星

開普勒-1649c圍繞一顆紅矮星轉動,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中,是開普勒空間望遠鏡所發現的行星中最接近地球大小

開普勒-1649c的半徑僅比地球的大6%,接收到的光約為地球接收到太陽光的75%。這兩點使得它有可能承載生命。通過研究與之類似的類地球行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在宇宙中是如何分佈的。

對這顆行星目前所知不多,比如它的大氣層是什麼樣的以及紅矮星的劇烈耀斑是否會破壞其宜居性等。但是,這一發現表明類地球行星並不像先前所認為的那麼罕見,也讓我們更加堅信存在第二個地球。

2018年末,隨著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燃料耗盡,美國宇航局決定將其退役,結束了它將近十年的太陽系外行星搜索。儘管“開普勒”的搜索工作已經停止,但科學家仍可以在存檔數據中尋找此前被忽略的太陽系外行星。

一顆被忽視的類地球宜居行星

地球和開普勒-1649c的對比。

利用“開普勒”數據搜尋行星的方法是尋找因行星遮擋導致的恆星亮度微小降低。被稱為“凌星法”,目前通過該方法已在“開普勒”的數據中發現了2 0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外加2 500多個候選體。這些亮度變化中有些是明顯的太陽系外行星信號,比如近距離熱類木星的凌星。但有些則不那麼明顯,比如地球大小的行星在更遠的軌道上發生凌星,它只會擋住恆星極少部分的光。

於是,篩查“開普勒”數據的計算機算法可能會遺漏一些行星。一部分原因是行星凌星並非是使得恆星亮度下降的唯一因素。環繞恆星的塵埃團也會產生類似太陽系外行星的信號,不過一般它們不會產生像行星凌星那樣的明確信號。計算機算法通常會將這種模稜兩可的信號標記為“誤報”而丟棄,不過這也意味著一些真實的行星可能也隨之被過濾掉了。

一顆被忽視的類地球宜居行星

開普勒-1649c表面可能的景象

因此,這項新的研究再次檢查了之前的“開普勒”數據,從中尋找被忽視的行星。發現開普勒-1649c此前被錯誤地標記,在停止數據收集7年之後才發現了這顆行星。

隨著數據的增加,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紅矮星周圍普遍存在潛在宜居的類地球太陽系外行星。由於紅矮星在銀河系中無處不在,存在與地球相仿的太陽系外行星的可能性因此也隨之大增。

( 江蘇省天文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