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嘮叨"爸爸的嘮叨——記王仁元管城公益講座

聽"嘮叨"爸爸的嘮叨

——記王仁元管城公益講座

精彩回放139 愚真編轉

"精彩回放"欄目簡介:自2010年2月1日,第一次外出做報告至今,河南省家庭教育專家王仁元教授已在陝西、吉林、四川、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做過家庭教育指導、培訓和道德講堂演講1000多場。這1000多場演講,基本上都有圖文並茂的通訊在網上留痕,大多數通訊發表在校訊通博客"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裡,查找原文標題亦可找到。但是,網絡浩瀚,慢慢地,這些通訊或被淹沒,或已為人淡忘。為此,我們特開闢"精彩回放"欄目,把往日的精彩,略加整理,再一一呈現給讀者朋友們。


聽"嘮叨"爸爸的嘮叨

——記王仁元管城公益講座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教育體育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 賈慧娟

王仁元教授是全國知名的教育家、河南省首批家庭教育專家、信陽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講師團團長、信陽市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親子勵志教育專著《爸爸的嘮叨》及其姊妹篇《傳遞正能量》的作者。作為一名大學教授,王仁元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致力於推動家庭教育工作,播撒著他的教育理念,引導著學生家長科學育子。目前,王教授已在全國各地做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數百場。

第一次見王教授是在2010年下半年,當時他的書剛剛出版,他贈了我一本書,同時表達了願意為學校服務的意願,雖未有深入瞭解,確已感受到他對家庭教育的熱愛。

由於工作需要,在一個月前就冒昧地聯繫到他,希望他在12月份來管城為我們的家長做一場公益講座。王老師很爽快地答應了,之後還主動和我約定講課的時間等事宜。再次感受他對家庭教育的熱愛。

12月19日下午,王仁元教授,這位"嘮叨爸爸"如期來到教育中心,他從一個成功的家長的視角,以《一切為了孩子》為主題,向學生家長們傳遞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他用豐富翔實的案例,觀念和事件相結合闡述了:為什麼要一切為了孩子、怎麼做才能一切為了孩子和我是怎麼一切為了我的女兒的三部分內容。他的演講激情四射,講解深入淺出,語言生動活潑,論證豐富有力,家長們聽得收穫滿滿。

為什麼要一切為了孩子?說到這個話題,每個人心中都有許多的理由,民間有這樣的俗話說的很形象: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也就是說,人生在世,前三十年,人們會根據父親的作為和影響力來對待他的孩子,後三十年,如果孩子受人尊敬,他的父母也會受人尊敬。父母傳給孩子的生命符號(數字、體徵)是既定的,這也是家族基因,無法更改,是孩子生命成長與發展的基礎,是孩子生命的根。無論有意無意,父母的為人處世之道都會影響孩子一生。

網上流傳有這樣的話:人老後"80曬曬太陽、90躺在床上、100掛在牆上",誰會把我們掛在牆上?是子女。我們的精神財富將伴隨孩子一生,孩子也是伴隨我們一生的人。

王教授引用中外兩個實例強調一個家庭的深遠影響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個是美國兩個家族的對比:在200年前美國康乃爾狄克州有一個嘉納塞·愛德華家族,這個家族八代子孫共600多人。愛德華一世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神學家、哲學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孫中有13人當了大學校長,100多人當了教授,14人創建了大學和專科學校,60多人當醫生,100多人當牧師,75人是軍官。80多人成了文學家。一人擔任過副總統,一人擔任過大使,20多人任議員,120多人大學畢業後,有18人成為報社、雜誌的主編或負責人。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家族。

另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紐約州的馬克斯·菜克,他是個臭名昭著的賭棍加酒鬼,開設賭館,對子女教育不聞不問。在他們八代子孫中有7個殺人犯、65個盜竊犯、324個乞丐,因狂飲夭亡或成為殘廢者的多達400多人。

這兩個家族的八代發家史,告訴我們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響,將會直接關係到子女或是後面幾代人的道德品質、法紀觀念、人生觀等的形成。

中國有文字記錄以來,成功的教子例子很多。如曾子殺豬、孟母三遷、孔子的庭訓等等。這些家庭教育成功的家族,他們的後人也以有這樣的祖先為榮。反之,大家都知道秦檜的故事,由於他的歷史罵名,連他創造的書法也只能叫宋體。而不叫秦體。原因所在?在於他的恥辱讓後人也感到恥辱。

另一個典型例子說的是2012年冰心的孫子,在她和她的丈夫的墓碑上用紅色油漆寫著"教子無方,枉為人表"八個大字的事件。冰心,一個在事業上有極高成就的受人尊敬的人,家庭教育做的不好,落個讓子孫辱罵的結果,雖然陵園管理員上訴要求她的孫子賠付陵園的修復費9萬元,但是修復的是墓碑的表面,能修復子孫教育上的失誤嗎?

這些事例不由得讓我們思考:無論我們的官做多大、錢有多多,我們該給孩子留下什麼?

目前,媒體網絡都在熱傳的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典型的案例就是李雙江的孩子。他們的地位比我們高,學識也很優秀,財產也富有,但是,不當的家庭教育讓幼小的孩子一錯再錯,孩子的一生永遠蒙上了灰暗的色調。一個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無論事業多麼成功,都彌補不了孩子教育的失敗。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孩子教育的失敗可以說是父母人生最大的遺憾。

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大到國家。美國之所以立足於世界之前列,根本原因就是教育的問題。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到現在還是若是你做父母不當,政府會參與將孩子交給代養父母。中國留學生常有因為對孩子教育的不當被當地政府或是學校起訴,勒令中國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和方法。

一個孩子是老師的幾十分之一,是一個學校的幾千分之一,對於家長來說是百分之百。孩子有問題把責任都歸於教師是不公平的,懂家庭教育的家長會從自身找原因。綜上所述,無非是讓大家深刻認識到,一切為了孩子是每個家長最應該做的。

許多家長會說:我們辛辛苦苦就是為了孩子啊。那麼,怎樣做到一切為了孩子。王老師從以下八個方面給家長們提出了建議:

1.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人。父母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是父母的影響導致孩子的學習現狀,父母的生活方式操縱者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好與不好,和知識的多少沒有絕對聯繫。一個農村的母親,即使不識幾個字,但是她那種不等不靠不要,勤勞生活的品質能影響著孩子,當把自強不息的精神傳達給孩子,孩子就有陽光的人生,人生是彩色膠捲。若是遇到有的家長,傳遞給孩子都是不好的信息,不對的言行,等於給孩子澆上了灰暗的色調,孩子的人生恰如一個黑白膠捲,人生毫無色彩可言。

有一個特別形象的例子:有個家長到學校給孩子開家長會,走到途中,接到朋友電話說:"什麼?三缺一啊,我馬上來!我來給孩子開家長會,一會兒我簽完到就走,等我,馬上就到啊。"這樣一個逃會的家長必定會教會一個逃課的孩子。這樣的父母在給孩子的人生塗抹的就是灰暗的底色。

2、每個孩子都能成才。家長要相信孩子,相信每個人都會成為偉人的可能。正確的引領會激發孩子內在的潛能,一旦開發孩子的潛能,那麼這個孩子前途無量。家庭教育中,太多的家長總是不斷地給孩子貼著負面的標籤,採用打罵、斥責等方式,把許多優秀的孩子都封殺在了童年。

3、給孩子一個夢想。有夢想就有力量,有夢想就有希望,從小讓孩子樹立一個夢想是非常重要的。他有個老鄉,有五個孩子,這五個孩子都發展很好,問起原因,有一點值得學習,就是這個爸爸在孩子小學的時候,帶領孩子走遍全國名校,介紹名校的歷史,著名人物,偉大成就,漸漸地五個孩子找到心中的偶像,為了向偶像學習,為了將來也能為社會做貢獻,每個人都是由內在產生學習動力。

4、為孩子讀書。12歲之前孩子的聽覺比視覺發達,為孩子讀書是家長應該做的事情,不僅是增長孩子的知識,也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過程。通過讀書還會增加親子感情,親子關係好了,教育也就容易水到渠成。

5、讓孩子讀書。家長不僅要為孩子讀書還要能讓孩子自己讀書,怎麼樣讓孩子讀書呢?給孩子一個讀書的理由,一個夢想。把讀書當成樂趣,學校就是天堂;你把孩子讀書培養成痛苦,學校就是地獄。比如,一個孩子10道題,孩子只做對了1個,媽媽忍住淚水說:孩子你比媽媽強,媽媽像你這麼大沒有上學,這樣的題連1道都不會呢。孩子聽後很振奮,對媽媽說:媽媽,你再給我出10道題吧。這次孩子做對了5道。這其中的道理是因為,前者是媽媽佈置的任務,後者是自己主動做的,當孩子有興趣時,學習的效果會更好。因此,智慧的家長要拿孩子的昨天和今天比,對待進步要及時肯定或表揚,讓孩子獲得成就感。若總是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缺點會越來越多,缺點慢慢變成了孩子的缺陷。

如果孩子考了98分,父親看到了,還沒有高興一分鐘,轉臉惡狠狠地說:"那2分哪去了?為什麼別人能考滿分你沒有考滿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勢必會受到打擊。由此,王老師告訴大家:孩子的上進心是玻璃做的,需要父母和老師呵護,是玻璃做的容易打碎,一旦打碎,很難修復。

讓孩子讀書,還要有書可讀。世界上最愛讀書的民族是猶太民族,他們也是獲得的諾貝爾獎最多的人。教科文組織對於各國讀書的數量調查給大家揭示了原因,以色列每年平均每人讀64本,日本40本,法國20本,韓國國民人均年閱讀圖書11本,而中國除教科書以外,連續幾年的閱讀量都是每年平均每人讀四到五本。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們和先進國家的閱讀量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記得猶太人家長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個學者的地位比一個國王的地位都高。因此大家都想讓自己的兒子娶到一個學者的女兒,或是把一個女兒嫁給一個學者,變賣家產都願意。

讓孩子讀書,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為孩子讀書,不僅能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培養讀書興趣,還是搞好親子關係的最好方法。

6、給孩子讀書的環境。有句順口:孩子缺愛,心態變壞,變壞久了就到外面談戀愛。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壞不到哪去,所以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給孩子一個好的讀書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硬件上,家裡富有,給孩子做個書架,家裡不富有,給孩子做個簡易書架,給孩子提供豐富書。讓孩子隨處見書,拿到書,他才會讀書。

軟件方面也是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安安靜靜的讀書環境。一個學生說,我只要在家讀書寫作業,我的父母就會關上電視電腦,也在看書,家裡靜悄悄的。不當著孩子面玩,你能做到嗎?相反如果你在家支著酒攤、打著麻將,卻呵責孩子:"去,一邊看書去。"孩子能安心讀書嗎?為了孩子能愛上讀書,請在家裡給孩子一個讀書的環境。

這個做法做起來並不難,難的是:今天聽到講座,一時熱情做到了,很容易,明天、後天呢?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其實需要家長自己先養成讀書的習慣。如果家長從現在開始做到孩子上高中還能堅持,到那時,孩子想不優秀都很難。

7、教會孩子選擇。一個鉛筆有多少種用途?大概你不會想到有70種用途。每個人的價值不一樣,用途也不一樣。鼓勵孩子讀重點中學大學是一個選擇很重要,但不是最終、唯一的選擇。在一個犯罪高發的國家,一個州沒有一個犯罪,那裡學校的第一節課就是談論一根鉛筆的用途。他的作用就是告訴孩子,一個有雙手雙腿的的人,會有很多作用。知道了人生有許多的選擇,就不會像藥家鑫那樣對待路人,不會像那個大學生因失戀了把室友殺死。

如果,一個孩子整天都生活在斥責、辱罵中,當他自己都覺得自己是沒有用的孩子時,選擇自殺也就不難理解了。一個人的人生之路是豐富多彩的,有一條直路的,有曲曲折折的,也要面對很多的岔路口,我們要讓孩子學會選擇。

8、教孩子學會做人。由於媒體的發達,我們瞭解太多悲慘的案例,那些當事人的家長頓足捶胸,後悔沒有教孩子什麼什麼。不要等出事了,再後悔,亡羊補牢總是晚了一步。家長要有意識把一些人生的必修課上在前面,才是推動孩子。例如,閔正道的故事,妹妹看著別人吃蘋果,問爸爸:蘋果是什麼味的?爸爸很羞愧。連夜揹著一袋糧食,第二天換回三個蘋果。兄妹三人分著吃了三天。他用行為告訴孩子: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去換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這其實就是在教孩子做人。

王教授有理念更有實踐,在對待他唯一的女兒時,他總結了四個方面的經驗:

1.從小給孩子一個目標。

2.為女兒天天讀書。(每天讀書20分鐘,一直堅持到孩子上初中)。

3.讓女兒讀書。

4.訓練女兒的好習慣。

王老師的孩子由於父母的工作調動,環境的變換,當年高考成績不理想,於是,他和孩子交流,讓孩子選擇:一是選擇一個私立學校上,二是跟爸爸回信陽。孩子選擇了回信陽學習,老爸選擇了每天給她寫一篇文章。

許多人不理解,問他怎麼把自己都逼到死角?他說,假話天天講,假話都成了真的。我如果每天給孩子讀經典孩子一定會受益的。於是,王老師每天從中外名著中找到適合孩子的內容,寫下自己的嘮叨讓孩子讀。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交流,每天和高尚的人交流,她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提高。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的復讀比上一年高出126分,高出同年一本線56分被東南大學錄取。

從王老師介紹的作息上就可以看出他的辛苦,每天比高三的學生還忙,從沒有說累、沒有說忙。父親的付出,孩子看在眼裡,也是沒有喊累、沒有喊辛苦,孩子用努力回報自己、回報父親。一年的付出,女兒考上大學;一年的付出,王老師出了一本書《爸爸的嘮叨》。

嘮叨爸爸的講座傳遞的是一種正能量。一切為了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要付出。當然,付出的方式方法要正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想要方法正確,離不開學習。

正如王教授最後送給大家的話: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好家長是學出來的。

跟著"嘮叨"爸爸,我也嘮叨了一大篇。

聽

聽

2013年12月19日河南省家庭教育專家王仁元教授在鄭州市管城區教育中心做家庭教育指導演講

注一、2019年4月22日,已調任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春曉小學校長的賈惠娟,邀請河南省家庭教育專家王仁元教授為春曉小學做家長培訓,詳情請參見《解讀上升新高度:鄭州市春曉小學召開家庭教育報告會》。

注二、時至今日,河南省家庭教育專家王仁元教授在全國各地做演講已達1000多場。僅在鄭州市做家庭教育指導演講就達14場。分別是:

登封市鹿鳴山莊(河南省家庭教育指導師聯誼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年會)、河南省教育學院、中牟縣劉集鄉朱塘池小學、鞏義市北山口鎮中心小學、中牟縣新圃街小學、鞏義市正大華星幼兒園、惠濟區小博士幼兒園、鄭州市藍貓藝術幼兒園、鄭州市第二外國語中學、管城區教育中心、鄭州市四月天實驗幼兒園、河輝跆拳道、鄭州市春曉小學。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教授的家庭教育理念被更為廣大的聽眾所接受,解決眾多家長的困惑,激勵無數的學子奮然前行。相信,王教授到鄭州市做演講的場次會越來越多!

注三、"精彩回放"欄目,起點是"精彩回放01",接著是"精彩回放02",下一個是"精彩回放03",然後是"精彩回放04",至於終點,那就"一路回放一路歌"吧。

注四、本文是"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編轉。"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家庭教育諮詢、傳遞正能量、傳播優秀文化為己任。更多精彩,敬請收藏和關注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相關視頻,您可在優酷網搜索"教師教育培訓演講王仁元"即可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