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革:進退自如,農村人的生活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代

時代發展跌宕起伏,變革從來就是社會發展前進的主要動力,廣大農村地區又一次走到了大變革的前沿。

“回不去的農村、融不進的城市”,這是多年來形容農村人處境艱難的一句話,但近兩年這種情況已正在發生了變化:農村人可以在農村和城市之間自由切換、進退自如,屬於他們的幸福時代正已來臨。

大變革:進退自如,農村人的生活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代

選擇農村是歷史必然:

一 ,農村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存量之地和韌性所在,

過去數十年裡,我們的經濟增長一直是鎖定在增量的模式裡,一直是靠增量推動發展的,但經濟發展週期性決定了沒有哪一個行業是可以保持長期穩定增長的。當經濟增速進入中低速時期,社會問題和矛盾就會集中爆發:產能過剩、環境汙染、過度舉債、收入不平等、代際衝突等問題就會逐漸浮出水面。

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強和貿易摩擦的持續,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加大。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激活農村市場,無疑是應對發展困局的最佳途徑。未來的問題已不是“增量在哪裡”,而是怎麼深耕存量市場、更好地存活下來,存量的競爭和開發才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賽道。

大變革:進退自如,農村人的生活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代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增量是工業化和城市化。工業化因受產能過剩、利潤下降、環境汙染等問題制約,速度已慢了下來並逐漸邁入後工業化時代;因房地產業經過多年的瘋狂畸形的發展,已嚴重影響了百姓的生存能力,如今已“騎虎難下”高速城市化進程已正成為過去式;過去十年,全球經濟最大的亮點是互聯網產業,經濟一直是圍繞互聯網在增長的。而中國是互聯網普及最快最高的國家,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十年間人數從一億快速發展到十億,已觸及到拓展的天花板。諸多事實說明,現在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靠做大增量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了。

大變革:進退自如,農村人的生活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代

相對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一直投入開發不足,發展空間和韌性較大,是目前最大的存量之地。

振興農村經濟,激活農村市場就是應對我國經濟下行的政策“工具箱”裡最強有力、最有效的工具。

二,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碼,農村戶口成了“香餑餑”

近幾年國家實施的精準扶貧計劃,已經使農村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首先解決的是“兩保障、三不愁”問題,而這只是農村未來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條件,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未來農村將會有更多的產業扶貧和政策支持。

大變革:進退自如,農村人的生活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代

比如,8月26日《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其意義不亞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土地聯產承包制的政策,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新《土地管理法》最主要的修改內容有兩大亮點事關農民切身利益:①取消了多年來集體建設用地不能直接進入市場流轉的二元體制,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掃除了制度性的障礙。簡單的說就是以後農村的土地可以和城市土地一樣同權同價,直接入市交易,改變了過去先徵收為國有土地載入市的規定,大大增加了農村土地的溢價權。②地方政府不能強迫農民退出宅基地,如果農民不願意退出宅基地,地方政府不能強迫其退出宅基地,必須是農民自願有償的退出。③完善徵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徵收程序,原來的批後公告改為了批前公告,主要是使被徵地農民在整個過程中有更多參與權、監督權和話語權。

大變革:進退自如,農村人的生活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代

土地是農民的最大資產,是農民立身之本。新《土地管理法》的實施無疑為農民增加了資產性收益。

以後的農民,進、可在城市買房、工作;退、農村有土地有房屋,可謂進退自如。如今國家已叫停了非農戶籍轉入農村的政策,農村戶口儼然已成了“香餑餑”。

三,加強農村領導隊伍建設,夯實農村發展基礎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農村事務繁雜、矛盾多發,落實各項工作、處理各種糾紛,都需要基層領導去具體解決,既要使國家政策不走樣,有要讓村民感到滿意,這不僅需要村幹部的辛苦付出,同時也考驗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建立一支勤政廉潔,擔當有為,不辭辛苦的基層村幹部隊伍事關農村未來的發展,事關鄉村振興計劃的成功實施。

大變革:進退自如,農村人的生活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代

5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佈《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關於建立健全鄉村自理中指出: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這預示著村級運作經費將被納入財政預算,以後村幹部開展工作不會再有經濟方面的後顧之憂,要錢給錢;

9月1日,中共中央又印發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

條例的主要內容分為六個方面,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組織設置、主要職責、重點任務、幹部隊伍建設、主體責任分別提出了明確規定。關於組織設置規定中,文件特別提到:村黨組織書記應當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推行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

這就意味著以後農村書記、主任職務一肩挑,領導權、事權、財權高度集中,集中的目的是為了排除思想雜音,強化對村書記工作的政策支持,更好的開展農村工作。

連續兩個文件,分別從經濟支持和組織領導上強化了對農村工作的支持力度,為夯實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的組織保障,充分說明農村將是國家以後一段時間內發展的主陣地和經濟增長的倚重點。

大變革:進退自如,農村人的生活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代

時代的發展猶如黃河之水九曲迴腸,但改變不了它一往無前、奔流到海的磅礴之勢;每個時代都有適應其歷史變化的必然抉擇,並形成屬於那個時代的使命和標籤。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曾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發生在中國農村大地的一場浩蕩時代運動,那是一場被動選擇的,對人的改造的運動:“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是那個時代的使命和標籤。

面對城市化所帶來的養育孩子和居住生活的高昂成本,新時代的農村的到處充滿著新的歷史機遇,新的“上山下鄉”景象即將形成。這是一場主動改變命運的奮進選擇,無數人將攜帶資金、管理、技術,奔向農村的廣闊天地,奏響時代奮進的凱歌。

下一個時代是屬於農村人的黃金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