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幻夢將滅,新起點在何方

金融資產價格的走高主要由通脹推動,於是很容易出現靠通脹推動經濟的本末倒置的政策出現,但實物價值又沒有隨通脹同步增加,甚至出現了“越通脹,越蕭條”的局面,況且資產價格和資產回報率是成反比的。


金融幻夢將滅,新起點在何方

需求有限,慾望無限,金融的潘多拉魔盒就是這麼被打開的。

在需求上花不掉的錢,人就會把它們花在慾望上,助長“賭徒心理”,去購買那些“會講故事的人”畫的大餅,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

賺到了錢用來幹嘛呢?除了把當地房價推高外,對經濟民生都沒什麼幫助。這就好比賭客的錢只能在賭桌上轉來轉去,而不會進入社會經濟大循環當中,這裡的錢已經失去消費功能,而只是籌碼而已。

夢想原本要靠雙手實現,現在成了“你信了,我就兌現了”。兌現完了,夢想揮之即去;兌現失敗,夢想人人喊打。


金融幻夢將滅,新起點在何方

抗通脹和負利率的方法只剩下了“造夢”和“買夢”,這是最後的龐氏騙局,之後便是末日。

資本主義所謂“先富帶動後富”的“涓滴效應”,邏輯上天然不成立,況且它不是一個學術名詞,而是一個幽默作家在大蕭條時期用來諷刺社會現象的。在你擁有守住本金的能力之前,你的錢並不屬於你,你以為富人的錢是從哪來的?

消費主義結束的標誌是,人們不會再為別人的故事付錢,而是為共同的希望添磚加瓦,當然也包含當下,這就是民生。能用於構建家庭幸福和自我精神提升的公共產品與服務,是金融能夠自我規範的最佳領域,也是讓金融與資本主義模式脫鉤的著力點。“金融”這個舶來品現在需要的是社會主義改造,西方的利率市場化今後失靈的時候會越來越多,就好像一個病入膏肓的人,全身各處機能都在衰竭,治好了一處,另一處又不行了。

我們最該杜絕的,是一個“賺錢很容易、賠錢更容易”的社會體系,它絕對會害了全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