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兄弟争死而得名,冒死挪用袁术军粮,聊一聊舒邵这个人


与兄弟争死而得名,冒死挪用袁术军粮,聊一聊舒邵这个人

袁绍、刘璋、刘表包括袁术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失败的军阀,不过相对而言,袁术的部下的知名度要低于其他人,有名气一些的孙策、周瑜也是被视为袁术集团之外的人,因为孙策最终还是脱离袁术,成为一个独立的军阀。小编下面要介绍的就是袁术集团中的一个人物,叫做舒邵。他杀人报仇后与兄长争死,曾经冒死挪用袁术的军粮去接济百姓,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与兄弟争死而得名,冒死挪用袁术军粮,聊一聊舒邵这个人

舒邵其人

舒邵按照《后汉书·袁术传》中记载,表字是仲应,而《三国志·吴书·孙贲传》附列的《孙邻传》的记载,在当时有一个"舒仲膺"。他们都是袁术的部下,都姓舒,虽然表字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很有可能是传抄上的错误。在三国时期"应"和"膺"的读音是什么小编不敢确定,但是在《平水韵》中同属下平十蒸部,读音相同;另外"应"和"膺"的繁体字形也比较相近,基本可以确定二者为同一人,就是舒邵。小编暂且以仲膺为准。

与兄弟争死而得名,冒死挪用袁术军粮,聊一聊舒邵这个人

舒邵的前期的一些记载,主要是来源于裴松之引注的《博物志》的记载。舒邵上面还有一个兄长,但是名字不太清楚,两兄弟的表字是按伯仲叔季起的,舒邵字仲膺,舒邵的兄长字伯膺,为阅读方便,小编都以表字称呼。舒伯膺、舒仲膺兄弟是兖州陈留人,有过一次比较任侠的举动。当时舒伯膺的亲友被人所杀,舒仲膺报仇杀人。报仇杀人这件事在古代非常常见,比如刘备曾经的谋士徐庶、曹操的部将典韦,都有为人报仇的举动。

与兄弟争死而得名,冒死挪用袁术军粮,聊一聊舒邵这个人

虽然报仇的行为受到当时人的认可,但是法律不允许这件事。事情败露之后,舒伯膺与舒仲膺两个人争死,结果都得到了赦免,二人也因此而得名,"海内义之,以为美谭。"值得一提的是,孔融也是因为"一门争死"(孔融代替兄长收留被朝廷追捕的名士张俭,败露后孔褒、孔融以及孔融的母亲一门争死,这件事才让孔融成为天下名士,比让梨或者拜访李膺的影响更大)而得名。可以说这种激烈的做法虽然给舒仲膺带来一定的风险,但同时也给他带来足够的声望,作为入仕的资本。

与兄弟争死而得名,冒死挪用袁术军粮,聊一聊舒邵这个人

挪用军粮

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让种粮的人减少,让吃粮的人增加,土地荒芜,加上一些旱灾、涝灾、天灾,粮荒是经常出现的事情。对于需要打仗的军阀来说就更是这样。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曹操和吕布的军队都发生饥荒,程昱甚至为曹操准备人肉,"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张济因为缺少粮食进攻穰县被射死,袁绍用桑椹充当军粮,袁术则用"蒲蠃",大概是一种蚌蛤,刘备军中也出现"人相食"的情况,不过是在受到袁术和吕布的军事打击之下。

与兄弟争死而得名,冒死挪用袁术军粮,聊一聊舒邵这个人

在次年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江淮地区的饥荒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雪上加霜,出现蝗灾,还是"人相食",袁术向陈国相骆俊求粮被拒绝,还派遣张闿刺杀骆俊以及陈王刘宠,可能会稍微缓解一下窘迫的局面,但是整体上来说还是缺乏粮食。

当时舒仲膺是袁术所置的沛国相,这个地方距离淮南比较远,已经到达了泗水一带,所承受的军事压力想来也比较大。袁术给舒仲膺十万斛的粮食,这是作为军粮的性质,结果舒仲膺全部分给了治下饥饿的百姓。袁术知道之后大怒,打算处死舒仲膺,舒仲膺表示自己已经知道是必死的局面,宁愿以一人的性命救百姓于水火。舒仲膺做这件事无疑是冒了巨大的风险,不过这句话说得也比较高明,让袁术不敢动手。袁术只能默认舒仲膺的做法,甚至还是褒扬的态度。

与兄弟争死而得名,冒死挪用袁术军粮,聊一聊舒邵这个人

不过根据《博物志》中的记载,舒仲膺在袁术时期是阜陵长,是九江郡下面的一个县长。从沛相到县长,从官秩二千石到四百石或者三百石,无论是地位还是权重都降低了。可能是袁术虽然表面上认同舒仲膺的做法,但实际上还是降低了他的官职。当然也有可能是袁术失去对沛国的控制,舒仲膺只能回到淮南。具体原因没有找到明确的记载。

与兄弟争死而得名,冒死挪用袁术军粮,聊一聊舒邵这个人

子弟下狱

舒伯膺、舒仲膺的记载小编只能找到以上的内容,舒仲膺还有一个儿子在东吴,名字叫做叫做舒燮。舒燮在东吴的身份是荆州零陵郡重安县长,地位并不是特别高。他在青史留名的原因是涉及到东吴另外两个人物,一个是东吴太常潘濬,一个是孙权的堂侄、东吴绕帐督孙邻。舒燮与潘濬不合,又因为犯罪下狱。潘濬打算置舒燮于死地,可能是因为舒燮本身罪不至死,可能也是因为舒伯膺、舒仲膺兄弟的名望影响,很多人为舒燮求情,但是潘濬不为所动。

与兄弟争死而得名,冒死挪用袁术军粮,聊一聊舒邵这个人

这个时候同在武昌的孙邻劝谏潘濬:舒伯膺、舒仲膺的名望非常高,属于天下名士,舒仲膺又有"奉国旧意"(大概是指舒仲膺有归附江东集团的举动,不过小编找到的史料实在是太匮乏了)。潘濬杀死舒燮,如果东吴北上平定中原,中原一些士人询问舒仲膺、舒伯膺的子嗣的下落,有人回答是潘濬杀死舒燮,那么潘濬的名望可能会受到影响。

与兄弟争死而得名,冒死挪用袁术军粮,聊一聊舒邵这个人

潘濬在荆州失守后拒绝拜见孙权,在孙权亲自请他的时候泪流满面;劝谏孙权拒绝步骘增兵的要求;杀死放纵部曲的名士徐宗;禁止儿子与廷尉监隐蕃交往;以一种比较激烈的手段劝止孙权射猎;宁愿获罪也要杀死孙权的吏吕壹。从上面的一些事情上来看,第一可以表明潘濬是一个骨鲠之臣,第二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潘濬是一个重视名声、爱惜羽毛的人。因私怨杀死舒燮,对潘濬的名望无疑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于是潘濬放过舒燮。这固然与孙邻等人的出手相救有关,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舒伯膺和舒仲膺兄弟的名望,在狭义上的三国时期仍然发挥了作用,二人在东汉时期的名望可见一斑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中国历史地图集》、《平水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