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新手妈妈“成长”之路,堪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总是会半路杀出个妖魔鬼怪。要想安全抵达目的地,就得不断修炼“内功”。


比如从喝母乳到吃成人饭食,这阶段的食物喂养有哪些讲究?


为什么宝宝的第一口辅食专家都推荐是高铁的米粉?


为什么有些品牌的米粉要分段位?跟奶粉分段位是一样的吗?

........

这些有关辅食喂养的“冷知识”,蓝蓝一一跟你细说!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辅食喂养,有哪些讲究?


其实,经营公众号这么多年的时间里,经常会在后台接收到妈妈们的“灵魂拷问”:为什么孩子在6个月前对吃饭很感兴趣;而8个月~1岁后,就变得“烦人”起来:要么不吃,要么嚼了不吞.....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一些妈妈见孩子不爱吃,就将原因归结于自己“厨艺不精”、食物太清淡、没胃口,却往往会忽略非常重要的一点:锻炼孩子的【咀嚼吞咽能力】!


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是喝奶,再到添加辅食后,他们对于固体食物的咀嚼、吞咽能力都是需要锻炼的。咱们回想一下,当吃固体食物时,如果没有经过咀嚼强行吞咽,是否会有呕吐的反应?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此外,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对食物的兴趣不会只是停留在它能让我们果腹,更多的是追求它的口感。而如果一直让宝宝吃液态的食物,不用咀嚼直接吞咽,不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食物的味道,那么,孩子出现厌食的几率也会更高。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所以,我们反复强调及时添加辅食的重要性


1、通过辅食各种性状的变化,锻炼宝宝对固体食物的咀嚼能力和吞咽能力,从而让宝宝感受食物的不同味道;


2、锻炼宝宝的肠胃消化能力,为日后进食种类及喂养量变多的饮食方式打好基础;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宝宝咀嚼能力的锻炼,可以这样做


在给孩子添加辅食开始,妈妈就要有锻炼孩子咀嚼和吞咽能力的意识。那么,该怎么锻炼呢?


首先,分阶段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

比如4~6个月的训练重点是吞咽,因为学会吞咽是日后摄入固体食物的重要前提,该阶段比较适合添加泥糊状的食物,包括婴幼儿配方米粉、蔬菜泥、果泥、鱼泥;


6~12个月是宝宝发展咀嚼吞咽技巧的关键期,训练重点是咬、嚼,因为6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长牙,妈妈可提供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促进牙齿的萌出、这阶段的辅食应由稀到稠,颗粒由细到粗,

从在泥糊状的食物里添加少量的小块固体食物开始


12个月以上的宝宝训练重点是咀嚼后的吞咽,因为随着牙齿的萌出和完善,宝宝的口腔动作也越丰富,咀嚼吞咽动作协调,渐渐的可以将食物咬碎后再咀嚼。


其次,不断变化食物的性状。变化性状要以孩子的接受程度为准,而不是孩子的出牙状况。孩子即使未长牙,他的牙床是有支撑力的,不用因为孩子没出牙而耽误了练习咀嚼的时机。

更要避免出牙前一直吃糊状、软烂的食物,一出牙就提供干的、固体状食物,孩子会因不适应而出现呛噎的症状;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第三,添加辅食后,就可以尝试添加手指食物。比如切块的或者条状的水果、煮熟的胡萝卜条、南瓜条、磨牙棒等。如果食物性状过渡得好,孩子在1岁后,基本可以和成人吃一样的食物,出牙后也能更好地利用牙齿咀嚼;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第四,孩子的咀嚼动作和意识也需要家长的引导。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家长不妨常给宝宝做咀嚼示范动作,提醒宝宝把食物咬一咬、嚼一嚼,让宝宝顺利适应不同性状的食物,感受各种食物的味道;


第五,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宝宝喂食,甚至是边让孩子看电视边喂,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会毁掉孩子的肠胃健康。因为迫于大人强行喂饭的压力,孩子只能拼命吞咽,最终只会导致孩子的肠胃消化不好,容易积食。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那些宝宝辅食添加的“冷知识”,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孩子的咀嚼能力锻炼好了,拥有好胃口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关于辅食喂养的第一个“冷知识”——如何锻炼孩子的咀嚼吞咽能力,咱们就说到这儿!对孩子吃饭感到困扰的妈妈们,记得仔细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