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不治之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癌症≠死亡!

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的肺癌患者超过73万人, 5年生存率仅为16.1%。不仅如此,不少肺癌患者对自身病情的错误认识更加令人堪忧。实际上近两年来,靶向、免疫疗法的问世让肺癌治疗手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望让“不治之症”转变为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

癌症是“不治之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癌症≠死亡!

想要打败癌症就必须像癌症一样思考

人类希望把癌症治好,希望把癌症干掉,达到长生不老。但是癌症也是你身上的一部分,它也要长生不老,这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哲学基础。有一句叫做If you want to beat cancer, you must think like cancer.(如果你想打败癌症,你必须像癌症一样思考。)

肿瘤和细菌不一样,细菌我们称之为foreign body(外来物),就是说细菌是由外界传染的,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所以你就可以把它干掉,用抗菌素把细菌杀灭。

但是,肿瘤是你自己身上长出来的,是你的细胞产生的变异,它99.9%的成分跟你一样,只有那个0.1%的成分不一样,你要把它干掉的时候,也是在和自己对抗,它要活命、要不断地进化,所以我们在跟癌症的斗争过程当中,我们只是阶段性胜利。

癌症是“不治之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癌症≠死亡!

癌症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它彻底消灭的,但是能通过越来越低毒性的药物,实现长期控制。所以我们现在肿瘤的治疗应该用低毒的药,可以长期地用,一个药没效,再换一个药。所以我们的逻辑是这样,一个药如果管一年,十个药就管十年,使肿瘤、肺癌成为慢性病,这是有可能的。

如果癌像糖尿病一样可以大家可以带瘤生存,这个癌是存在的,它不要你命或者三十年以后要你命你就不怕了,我们通过不断有药使它从最初八个月到十个月,现在到四点几年,如果我们再达到八点几年的话,也许你就不那么紧张了。

不要怕不要乱,不要太把自己当病人

上世纪70年代,治疗肿瘤的方法很有限,有时只能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来鼓励患者。“那时候我的心情常常很低落,因为有的病人在我这里看了没多久,就再也不出现了。”

现在我们治疗肺癌再也不是一筹莫展了,多了许多有用的武器。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肺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尤其是近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帮患者解决支付的问题,伴随新药的研发和政策的支持,肺癌的治疗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很好的时代,带癌生存超过五年、十年的病人会越来越多。

癌症是“不治之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癌症≠死亡!

不要乱、不要怕、不要太把自己当病人。这是教授给病友们的忠告。

“家里一旦有人得了肺癌,家属往往比患者本人还紧张,到处打听关于治疗的信息,而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又是五花八门,误区很多”。廖美琳坦言,四处打听到的杂乱信息往往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即使到了晚期也不要绝望,过去大家都认为肺癌患者大多存活时间不长,但现在抗癌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患者并不鲜见。

“我建议大家,就像看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看待肿瘤。从战术上要重视,心理上要藐视,千万不要害怕,害怕就是对肿瘤投降。”对医生来说,也要学会让病人宽心,只有这样,医患之间才能互相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我们终有一天能完全克服癌症

其实肺癌已经不像20年、10年前那么可怕了,我们已经有了克服它的武器,我们也逐渐把肺癌变成了一个慢性的疾病的治疗,就像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用药物控制它,更高质量的去生存,未来我们的科技,将更进一步的做出突破。

例如,今年来,手术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我们知道,肺癌开刀的伤口很长,现在只是一个小切口,我们只要打洞,从三个洞到两个洞,现在只要一个洞,就可以来进行手术。

要相信科技在一步一步的进步,终归有一天,我们能完全克服肿瘤。

癌症是“不治之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癌症≠死亡!

心态越好,生存时间越长

在过去来说,我们对待肺癌十分无奈看到有些患者的生存期也比较短。大家都觉得非常的悲观。如今现在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的的问世,给广大病友们带来了治疗的曙光,特别是现在新的研发越来越快。包括面对靶向药的耐药,我们现在都已经有了许多解决的方式。

我们医生现在都非常有信心让肺癌变成一种慢性疾病,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就是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的病人一般表现为心态越好,生存时间越长。所以我想在这里呼吁我们的病友一定要有信心。要有和医生一起对抗肺癌的决心,要有信念去勇敢的生活。

肺癌晚期患者活10年不稀奇

肿瘤免疫治疗正在颠覆对晚期肺癌治疗的认识,晚期肺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从化疗时代的5%, “连升三级”,达到15%, 这是里程碑式的变化。

肿瘤免疫治疗在晚期肺癌中的临床应用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结果的出现,我们将看到肿瘤免疫治疗在手术前,手术后等更早期肺癌治疗阶段的应用,这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在未来长期带瘤生存肺癌患者将非常常见。

癌症是“不治之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癌症≠死亡!

当然,治好肺癌“不能随随便便就能成功”,早期发现、分期对待、合理用药、正常生活,是抗击肺癌的总体四大策略,不可懈怠。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几年走进大众视野的治疗方式,给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免疫治疗虽好,但并不是所有的肿瘤患者都适合免疫治疗。那么,什么类型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免疫治疗呢?

在进行免疫治疗之前,要从机体的生理功能,如心脏功能、肝功能这些方面进行判断,还要判断患者有没有活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有自身免疫活动性疾病的话,也不能使用免疫治疗。像肝炎、HIV感染,不建议患者使用免疫治疗。还有肺癌患者,如果肺部本身就有一个间质性的改变,这个时候使用免疫治疗要比较谨慎。

还有一种情况,患者还要做相关的基因检测。因为免疫治疗过程中,有的患者会出现爆发进展,有的疗效不行,所以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把免疫不好的病人,尽量不优先考虑免疫治疗。

案例

1. 一名60岁第4期右肺腺癌女性患者,接受免疫治疗与药物联合治疗。治疗后肿瘤缩小了,并且长达七年癌症没有进展,病情稳定。

癌症是“不治之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癌症≠死亡!

2. 一位84岁高龄复发性进展期肺癌男性患者,单独使用免疫细胞疗法,肿瘤标志物逐渐下降,转移肿瘤部分缩小,没有引起不适症状,病情得到长期的控制,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把癌症病灶缩小。

癌症是“不治之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癌症≠死亡!

3. 一位68岁女性患者,经过精密检查,确诊IIIb期肺腺癌,伴有胸膜播散和淋巴结转移。接受免疫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没有上升,癌症没有恶化,保持稳定。

癌症是“不治之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癌症≠死亡!

目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肺癌临床应用的热点。但在中国,肺癌的免疫治疗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然而现如今,在日本等多个国家,LAK细胞治疗、NKT细胞治疗、iNKT细胞治疗、DC细胞治疗等多种免疫治疗已经在肺癌的临床联合治疗与应用中,获得一定的疗效。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是我研究的意义所在。如果有患者朋友有关于免疫疗法的问题需要解答,可以点击我的头像私信联系到我,这篇文章假如能够帮助大家身边有需要的人,欢迎大家转发关注给我点赞,让更多的人看到生存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