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年人明知道生活方式不對還不改?

二姐的日常Vlog


究竟如何做好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的改變。 從中老年人到生命的終結,起碼有二三十年的光陰,這段時間怎麼過,是中老年人生的一大課題。我覺得中老年人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動手去經營生活, 才能讓生活更美好!

我總結如下: 具體是做到一個“轉變”、 兩個“雙不”、三個“堅持”、四個“保證”和五個“做好”。

大家認為中老年人,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不能再走上一代的老路,不妨用新的生活理念來安排60歲後的生活。提倡 中老年人想玩就玩,想做什麼就趕快行動,只要體力允許,想去的地方就立刻去!只要力所能及就出發,盡情地去看美景、高興地去享美食,踏實地去充分享受社會回饋給我們的美好生活。免得走不動時再後悔!

1、 一個轉變

中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思想理念要轉變。首先,如今養兒防老不太現實。 常言“久病床前無孝子”,要有自己渡難關的準備。子女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有人認為“一碗湯”是最佳的距離 。這不是親情的疏遠,而是更深層的理解與寬容。只要身體能自理,就與兒女分居,獨立生活。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其次,少管事,多養老。儘量不要去操心下一輩的 事,因為兩代人在認知、生活方式上的差異,有時真的會“好心辦壞事”。 不要勞心傷肺的為孩子的一些事情睡不著覺,就是不吃不睡,事情依然存在,不會有過不去的河,不要鹹吃蘿蔔淡操心。 人老了以後,對兒孫的事,耳朵可以聽,眼睛可以看,但嘴巴不要隨便說。說了無效的事不說,做不了的事情不做。被動的事要看情況,兒孫獨立才是福氣。 放手讓孩子們去做去闖吧,哪怕是碰壁,也是他們人生必須經歷的路程和收穫!第三,中老年人,不要多情於多做貢獻。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子女添麻煩就是做貢獻,就是大愛。自己到了退休的時候,理該享受自己的生活了!所以中老年人最要緊的是把身體養好,心態調好,把過好自己的日子放在首位。不要老了才養,病了才治。沒有好的身體,一切都是浮雲。最重要的,是多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要儘可能地多做些事情,讓身體、牙齒、耳朵和眼睛保持更好的狀態 。

2 、兩個“雙不”

一是不爭、不撐。要明白人生的路走過去了一大半,什麼事情也是司空見慣,對什麼事不爭才好。真理的概念有時候不見得是人多人少來認定的,沒有必要去爭的沒完沒了;要明白人到了中老年人的年齡,對什麼事不撐才對。任何事情都不要硬著來,不要說難受了,還想著孩子們的事沒有搞好,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去幹,操心得不得了,自己硬撐著也要去參與,繩子斷的時候就是在最細的地方出問題。 總之要輕鬆自在,很簡單地打理好 “ 自己的事 ” ,不要去管 “ 別人的閒事 ” ,別操心 “ 老天爺的事 ” 。

二是不信、不氣。不要輕意相信那些養生的鬼把戲,吃什麼補藥都不如一日三餐安排妥當,酸辣稀稠自己找自己的感覺。不能讓別人說了算,就是吃的全是概念食品,也改變不了你身上的老相,不是吃了藥,就能夠長生不老,把錢花到不必要的地方去,還不如多吃點山珍海味,享享嘴福;不要找著生氣。一生中生的氣夠多了,別人生氣自己儘量做到不生氣。不要把有些事情放在心上,老了要學的臉皮厚一些,不怕說,不怕議,不怕背後嚼舌頭。還要少受委屈。遇到有些不講理的人,稀裡糊塗開上幾炮出出惡氣。

3 、三個“堅持”

一是 堅持開心,多一些快樂。 快樂每一天。精彩的人生總有精彩的理由,笑到最後的才會笑得最甜。注意快樂還能讓人的頭腦保持活躍。 中老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過於痴心、過於投入了。什麼事都應該以“好玩的心態”來對待,不沉迷、不損情、不傷體,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事。人總是不同的,你自己的喜好、快樂,只有自己才真正瞭解;什麼真的適合,也只有自己試了才知道。所以,自己做主,經營好自己豐富多彩、舒心安逸的老年生活!

二是堅持運動,多一些活力。 堅持每天做適量運動,散步、打太極、跳廣場舞、唱歌、游泳等,都能幫助中老年人保持身體健康,心境開朗、平和,每一天都有活力!任何鍛鍊都是循序漸進的,到了花甲以後,鍛鍊就是相對消遣的事情,帶有一定的娛樂性質,要適當消耗。

三是堅持讀書,多一些學習 。 人到老年,也需要每日俱進。讀書進取,能讓自己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如果能與朋友一起分享讀書體會,談古今論時事等。有可能的話,多學上一些興趣愛好 ,不至於自己一天到晚看著牆壁發呆,沒有自己的精神寄託,那呆痴就會找你,這是必然的。

4 、四個“保證”

一是保證有老窩 。 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永遠不是父母的家。所以, 中老年人 要記住:要有個避寒擋雨的屬於自己的家。

二是保證有老本 。 身體是人生的本錢,對於老年人尤為重要。硬朗的體質是財富也是自立的本錢。更是對兒女們的最大付出和大愛。老年以後,就一定要多注意健康資訊,保養全靠自己。 還要為應對意外而預留一些應急資金是非常重要的。退休計劃不應該建立在耗盡有生之年所有可用資源的基礎之上。

三是保證有老 伴。 少年夫妻老來伴,相伴一生的夫妻,到老才是最為重要的。家常飯,粗布衣,知冷知熱結髮妻。老年以後,總有一個會先走,自己的另一半一定要多珍惜!

四是保證有老友 。 要找上一些摯友,放鬆自己,該說就說,該唱就唱,釋放自己的一些鬱悶,共同享受自己的喜悅。讓精神極大的放鬆,自然放鬆就是你身體正常運轉的法寶,病魔才不容易上身。

老年人多交朋友,多與人來往,這個是沒錯的。但是,生活中的那些“無效社交”,一定要遠離。比如同學、朋友聚會是為交流感情、增進友誼,但如果是拼酒、炫耀、攀比,或者是聽人訴苦,就沒必要參加了。

5 、五個“做好”

一是 做到吃好。 存在銀行的錢,該用時候要用,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快樂最重要。給自己該花一塊的,決不去花八毛,你後半生的消費是有限的,沒有必要對自己吝嗇,也省不到那去,省了苦的只有自己。

二是做到 穿好 。 在穿衣打扮上,不要固守老觀念,而要學會改變自己。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再趕一趟時尚的潮流也行。老年以後,同樣也可以好好地帥氣、美麗起來。

三是做到 睡好 。 吃好穿好之後,還要睡好。每天起居作息有規律。只有睡得香,才能精神好。在生活中才有精力去“及時行樂”!

四是做到 玩好 。 退休以後,沒有晚年,只有“玩年”,從玩出發,就是向快樂出發,就是向幸福挺進。把晚年當成“玩年”,好好地玩,玩在此刻,玩在當下,玩在生命的每一天!

五是做到 活好 。 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未到來,每一個人,都只是活在今天。過好現在,過好每一個今天,就是過好了一輩子。一定要自己找樂子,有自己安排晚年生活,把小日子過得津津有味。 總之,給自己一份更輕鬆的晚年生活。








標峰理論評


為什麼要改,真的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也許到你們老時,還真的不如我們呀!


靚宇奶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現在有的老人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不對就是改不了。如買的水果有好的吃壞的,好的爛了吃壞的,就是捨不得扔掉壞的東西。丟了西瓜撿芝麻,過期的東西也捨不得扔掉,過慣了苦日子,就是改不了這個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